<p class="ql-block">作者 李良锷</p><p class="ql-block">编辑 杨治平</p> <p class="ql-block"> 孩提时读《百家姓》,只是把它当作一部识字读本。后来认真研学,发现它堪称一部浓缩的中国古代史。每一个姓氏都承载着特定的历史、地理或官职文化,尤其是“复姓”。于是,我便有了探究《百家姓》中所收录的“复姓”源起的冲动。因为它们代表了姓氏起源的几大重要途径,也是中华姓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复姓很多,初步统计有150多个。如果要对所有复姓的起源探究,需要分类处理,不然会显得杂乱。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我惊讶地发现,有些复姓来自官职,有些来自地名,还有以祖先名字或排行为源的。因此,要探寻其历史渊源,必须先分清每个复姓的类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源自封地或居邑】</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地为氏,这是复姓最主要的来源。古人常以受封或居住的邑地(城市)、国名、地名作为姓氏。</p><p class="ql-block">欧阳:以地为氏。源自封地“欧余山之阳”的地理方位。欧余山,是浙江湖州境内的一座山。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p><p class="ql-block"> “欧阳”这个复姓,位列复姓之首,是一个历史悠久,渊源清晰,名人辈出的显赫复姓,如宋代文豪欧阳修。由此可知,“欧阳”是中华姓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p><p class="ql-block"> 令狐:源自山西。春秋时晋国大将魏犨(chōu)的儿子魏颗,因战功受封于“令狐”(今山西临猗县西),其后代以封地为氏。比如唐代名人令狐楚、令狐绹父子就是其后。</p><p class="ql-block"> 段干:源自魏国。老子的后人李宗在战国时,曾任魏国“段干”大夫(段干是邑名),李宗的后代便以“段干”为氏。比如战国时,魏国有隐士段干木。</p><p class="ql-block"> 梁丘:源自山东。春秋时,鲁国有一个邑地名叫“梁丘”(今山东成武县东北)。齐国大夫据封于此,其后代遂以“梁丘”为氏。比如孔子的弟子中有个梁丘赤。</p><p class="ql-block"> 呼延:源自匈奴族。古代匈奴族中,存在呼衍部落,以部落为姓,称为“呼衍氏”。属于匈奴四大姓之一。东晋时,呼衍部落进入中原后,逐渐改为“呼延氏”,成为汉字复姓。比如,北宋名将呼延赞,传奇英雄呼延庆,以及赵国名将呼延晏。他们分别在历史、文学和军事领域成就卓著。</p> <p class="ql-block"> 羊舌:源自山西。春秋时,晋国贵族靖侯的后人封于“羊舌邑”(今山西洪洞沁县一带),故以“羊舌”为氏。比如晋国名臣叔向(羊舌肸xī)即出自此族。</p><p class="ql-block"> 钟离:源自安徽。为嬴姓徐国之后。西周时的钟离国(今安徽凤阳县东北),后被吴国所灭。国人以“钟离”为氏。如秦国末年有名将钟离昧。《八仙过海》中的汉钟离,名钟离权,道教尊为“正阳祖师”。</p><p class="ql-block"> 东郭/南门/西门/南宫:这些复姓是典型的以居地为氏。“郭”指外城。住在东城门/南城门/西城门/南面宫室附近的人,便以这些方位加地名作为姓氏。例如,齐国贤人东郭牙,周代贤者南宫适(kuò)又称南宫子,西周重臣。</p><p class="ql-block"> 濮阳:源自河南。古代称濮水之北为濮阳(今河南濮阳市)。战国时魏国公子在此为官,其后代以地名为氏。比如三国时,东吴的濮阳兴,任上虞县令,后官至丞相。</p><p class="ql-block"> 即墨:源自山东。战国时齐国有即墨城(今山东平度市东南)。齐将田单曾因守即墨有功,其后代以“即墨”为氏。</p><p class="ql-block"> 左丘:源自山东。春秋时,鲁国有个地方叫“左丘”(今山东定陶县西)。世居于此的人便以地名为氏。相传《左传》的作者左丘明即此姓。</p><p class="ql-block"> 闾丘:源自山东。春秋时邾国大夫受封于“闾丘”(今山东邹城附近)。其后代以封地为姓。如宋代官员闾丘孝终。苏轼曾为其作诗:《寄题闾丘氏琴室》,赞其治理有方。</p><p class="ql-block"> 以上是以地为氏,以受封地或居住地为氏,还有以国名为氏,这是复姓的主要来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源自官职,以官为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代实行世官制,家族长期担任某一官职。后人便以此官职为氏,以示荣耀。</p><p class="ql-block"> 上官:源自楚国。春秋时,楚庄王封他的小儿子子兰为“上官邑大夫”(上官在今河南滑县东南)。子兰的子孙便以“上官”为氏。唐代有个名臣叫上官仪,他的女儿叫上官婉儿。</p><p class="ql-block"> 司马:掌管国家军事的最高长官。他的后人便以“司马”为氏。著名的人物有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三国晋武帝司马炎。</p><p class="ql-block"> 司空:掌管水利、土木工程建设的最高长官。尧曾任命鲧为“司空”,其后代以“司空”为氏。五代十国时吴国司空颋,御史大夫,为人刚正,敢于直言进谏,声望很高。</p><p class="ql-block"> 司寇:掌管司法、刑狱的最高长官。西周苏忿生曾任“司寇”,其后代便以“司寇”为氏。</p><p class="ql-block"> 司徒:掌管土地、人口、教育的最高长官。尧曾任命舜为司徒。其后代以“司徒”为氏。司徒福,清代将领,从征台湾、西藏等地。战功卓著,官至浙江提督。治军严明,深得士兵拥戴。司徒慧敏,现代著名电影艺术家,代表作《一江春水向东流》。</p><p class="ql-block"> 太史:掌管史书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西周有太史佚,为人正直。其后代以“太史”为氏。“太史”氏名人有太史公(俗称司马迁),他曾任西汉太史令。家属世代任太史相关官职,所著《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还有太史叔明,南朝梁时学者,精通《周礼》、《周易》,曾任国子监讲学。</p><p class="ql-block"> 巫马:掌管医治马病的官职。周礼中有此官。后代以官为氏。比如,春秋时鲁国人巫马施。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位列孔门七十二贤之一。</p><p class="ql-block"> 巫马望,西汉时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他创立了“巫马历”,能精准预测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p><p class="ql-block"> 乐正:掌管宫廷音乐、教育贵族的乐官。周代有乐正官,后代以之为氏。乐正子春,是战国早期曾子的弟子,他创立了“乐正子春学派”,以孝道实践闻名。乐正克,是孟子的高徒,著有《学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源自先祖名或排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公孙:春秋时,诸侯的孙子常被尊称为“公孙”。其后代便以“公孙”为氏。这是一个常见的复姓。比如,战国时变法家公孙鞅(商鞅)。</p><p class="ql-block"> 仲孙:源于鲁国公子庆父。庆父排行老二,故其后代称“仲孙”氏。</p><p class="ql-block">公羊:源自鲁国公孙羊孺。其后代取“公”和“羊”两字合为“公羊”为氏。战国时,齐国有公羊高。《春秋公羊传》的作者。</p><p class="ql-block"> 亓官(亓通笄)。亓官是古代掌管少年男女成年礼(笄礼、冠礼)的官职,以官为氏。孔子夫人即为亓官氏。</p><p class="ql-block"> 《百家姓》为什么收录这些复姓?</p><p class="ql-block"> 《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它并非简单的姓氏人口统计,而是一本启蒙识字读本。</p><p class="ql-block"> 这些复姓,就像一把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古代中国政治、地理、职官制度的大门。它们的存在,让我们能追溯家族的起源。虽然今天很多复姓已简化为单姓。如“马”姓部分来自“司马”;“司”姓,部分来自“司徒”、“司马”;“欧”姓部分来自“欧阳”等等,但它们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是永恒的。</p> <p class="ql-block">作者介绍:</p><p class="ql-block"> 李良锷,原湖北省洪湖师范学校退休教师。1940年6月出生于洪湖新堤。中共党员,中师语文高级讲师,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特约编辑,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洪湖市作家协会顾问,洪湖市政协文史专员。 曾在《中国政协报》、《语文报》、《中师生报》、《荆州日报》、《洪湖之光》、《洪湖文史》、《出类拔萃》、《童星成长之路》、《奉献者之路》、巜荷韵洪湖》、《遇见荷莲》等报刊、书籍发表论文、文学作品几十篇。近几年,创作并出版了《说善书》、《新堤往事拾遗》、《追寻洪湖之光》、《弦歌灼芳华》等书。另外,还有《洪湖放歌》、《探访州南古镇》已定稿,即将付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