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平的美篇

李志平

<p class="ql-block">站在那块黑色石碑前,抬头望着“悬空寺”三个字,心里忽然安静了下来。石碑被阳光晒得微暖,边角有些许风化的痕迹,却更显庄重。一九八二年立下的这块碑,像一位沉默的守门人,把千年的故事压在了这几个字底下。我轻轻念了一遍,仿佛听见了山风穿过木梁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再往里走,一块巨岩突兀地立在山腰,上面两个鲜红的“壮观”扑面而来。字是新描的,红得像是刚泼上去的血,与岩石的灰褐粗粝撞出一种奇异的张力。我不由停下脚步——这哪是题字,分明是古人站在山巅对天地的一声呐喊。风从崖底卷上来,吹得衣角猎猎作响,我竟觉得那两个字也在风里颤动。</p> <p class="ql-block">几位游客站在前殿的檐下说话,声音不大,却让这寂静的山谷有了人气。那座木构的殿宇斜倚在山壁上,檐角如飞鸟展翅,瓦片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黄光。他们仰头看着屋脊上的雕饰,我也跟着抬头,忽然明白,这些建筑不是被造出来的,是长出来的——从石头缝里长出的根,从云雾中抽出的枝。</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阶往上,脚步不自觉地放轻了。身边几位男子缓步前行,背影融在山色里,像一幅缓缓展开的卷轴。木构的廊道悬在半空,底下是深谷,风从脚底钻上来,带着凉意。每一步都像踩在时间的弦上,稍重一点,怕惊了这千年的平衡。</p> <p class="ql-block">终于站到了高处,回望那一片悬在绝壁上的殿阁,心口猛地一紧。黄琉璃的屋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红墙嵌在灰岩之间,像一幅工笔重彩的画。游人如蚁,在廊间穿行,却压不住那股从山体里生长出来的静气。这哪里是寺庙?分明是山魂的化身,是人与自然合谋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有一处楼阁前,游客正倚栏远眺。楼底是一条细长的河,水清得能照见天光云影。石墙沿着河岸蜿蜒,几丛野草从石缝里探出头来。屋檐下的木雕繁复而温润,像是被无数双眼睛看过、无数双手摩挲过。我忽然想,这些雕花里,是不是藏着某个匠人当年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最险的一处,整座楼完全悬在空中,靠几根红木柱撑着,像一只收翅的鹰。从下往上看,总觉得它随时会坠入深渊;可站上去,却又稳如磐石。远处山峦叠嶂,蓝天下云影流动,那一刻,我竟分不清是楼在山中,还是山在楼里。</p> <p class="ql-block">飞檐的局部被阳光照得通透,木结构的榫卯咬合得严丝合缝,像是某种古老的密码。山风掠过,檐角的铜铃轻响,一声,又一声。这声音不像是人做的,倒像是山自己在低语,说着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晨钟暮鼓。</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绿外套的女士站在石桥上,手扶栏杆,笑着回头。她身后,那座悬在崖壁上的古寺被几树白花衬着,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风把她的发丝吹乱,也把花香送了过来。那一刻,人、桥、寺、山,全都静了下来,只有阳光在流动。</p> <p class="ql-block">木质平台上的两位游客正靠在栏杆边拍照,笑容明朗。她们脚下是万丈深谷,身后是雕梁画栋的殿宇。屋檐的曲线柔和地划过蓝天,像一句温柔的诗。我站在她们身后,没打扰,只静静看着——这千年的建筑,终究是为这样的人间笑容而存在的吧。</p> <p class="ql-block">三位女性在一座小殿前站定,笑着摆出合影的姿势。她们身后,山壁陡立,蓝天如洗。木构的屋顶在阳光下泛着暖光,像是被岁月镀上了一层金。她们的笑声很轻,却让整座山都活了过来。</p> <p class="ql-block">又是一组游客在飞檐下留影,墨镜遮住了眼睛,但笑容藏不住。那翘起的檐角,像极了她们上扬的嘴角。山风穿过廊柱,吹动了她们的衣角,也吹散了千年的沉寂。我忽然觉得,这些古建筑不怕被人打扰,怕的是被人遗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