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与弘一法师

重生牛牛

<p class="ql-block">1880年,李叔同生于天津一户商人家庭。谁也未曾料到,这个孩子会拥有两重截然不同的人生:前半生是才华横溢的文人艺术家,在音乐、戏剧、书画界留下诸多开创之举;后半生是青灯古佛旁的弘一法师,以戒律与慈悲重拾失传的佛教律宗。他的一生,从热闹尘世走向寂静佛堂,令人叹服又感慨。</p> <p class="ql-block">早年的李叔同,是清末民初文化浪潮里的先行者。他出身优渥却不拘旧路,自幼显露艺术天赋:书法兼修篆隶楷行,笔力渐具风骨;篆刻自办“李庐”印社,刀法苍劲;诗词兼具婉约豪迈,一句“长亭外,古道边”传唱至今。26岁赴日留学,学西方写实油画,又组织“春柳社”演话剧,在《茶花女》中反串角色,成了中国早期话剧奠基人。</p> <p class="ql-block">回国后,李叔同化身美育播火者,在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书。他融合西方艺术与中国传统,推行“人格与艺术并重”的教育。课堂上,他教素描水彩,也谱写《送别》等金曲传递“真善美”,培养出丰子恺、刘质平、潘天寿等艺术栋梁。</p> <p class="ql-block">1918年,正值艺术事业顶峰的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为僧,法号“弘一”。他放下艺术用具,拾起经卷木鱼,专心研究“南山律宗”,耗尽心力整理典籍,让失传数百年的律宗得以复兴,被尊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师修行极简,僧衣穿数十年,饮食粗淡,却心怀家国。抗战时他提出“念佛不忘救国”,圆寂前手书“悲欣交集”,道尽一生感悟。</p> <p class="ql-block">他的一生,胜过别人好几世。李叔同以艺术点亮时代,弘一法师以信仰滋养心灵,他对两种身份的极致坚守,跨越百年、流芳百世。</p> 李叔同与弘一法师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图片设计制作</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