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纸条的故事

周耀祥

<p class="ql-block">一张寻人纸条引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6连有关托找战友和历次聚会情况)</p><p class="ql-block">周耀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记得十五年前的某一天(2009年的哪一天不记得了),我的同学,233团三机连战友XXX电话找我,说有战友带张纸条给我,随后赶到我住处,把那张纸条交到我,纸条上方写着“六〇八团六连”,另写七位常州战友的名字及家庭住址,下方写有四位临沂战友的名字,及各人的手机号码,看了纸条真的一脸懵圈,因为从1973年退伍到2009年,时隔36年,常州战友只有两位原来就是同学,平时有些联系,还有一位战友已故去,其它三位战友基本没有联系,因为工作都比较忙,加上家务繁多,物资计划供应,有时还得排队购买,每天还得生煤球炉,每星期只有休息一天,节假日最多也只能休息1-2天,所以没时间来想战友这些事情。再说临沂战友,我的脑子里一点概念都没有了,只有崔宝琦这名字有点印象,因为退伍回家工作,单位里时常要填干部履历表,其中有一拦就是工作经历,在部队服役时的证明人就是填的崔宝琦,崔是我入伍时的指导员,其他人我都不记得了,甚至对名字感到陌生,王吉祥是我1968年3月入伍时的连长,刚到连队就看见一面,王连长就回徐州“三支两军”了,不久就转业了,直到退伍都再也没见过,孟宪生我入伍时是排长,因为王连长转业,孟就直接提为连长,1969年下半年就被提为二营副营长,鞠国清到六连当连长,几乎同时崔指导员提为一营副教导员,吕春惠我入伍时是事务长,崔去一营后,吕提为六连指导员,1970年初,到608团转隶26军,组建78师。不久,吕指导员就被调去78师师医院,李传路调来当指导员,王连长接触时间最短,孟副营长和崔副教导员超不过两年,吕指超不过三年,算起来1970年到2009年已经过去39年了,对某些事和人模糊不清,再正常不过了,以上是我拿到纸条后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当时我还在上班,没时间也没上心思去理会这纸条,不久我就接到一个电话,是吕春惠指导员打来的,当时我在酒店吃喜酒,餐厅里闹哄哄的,只能跑到外面接电话,由于很长时间不与北方人讲话,很多话都听不清,也有点听不懂,大概意思就是邀请常州的战友到临沂去玩,受到首长的邀请那有不去之理,我满口答应,接受首长的邀请,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联络常州战友商讨赴临沂之事,无奈还有三位战友失联,这么多年市区改造建设变化太大了,家庭住址已无法查找,我就想方设法去寻找,正好2010年2月我退休有时间去找战友了,终于努力之下先找到两位,一位是通过114查到了电话号码,另一位是在郊区,找到村里才知不在村里住了,问了其亲戚才有了电话号码,还有一位想了好多办法,跑了好多路,始终没有结果,到2010年10月,离接受吕指的邀请近一年的时间了,我不想再等了,另一位战友等临沂回常后再去寻找吧,五位战友商量一致决定在2010年10月22日赴山东临沂拜访临沂首长们,临行之时,出现意外,一位战友身患重病不能同行,这样只有四位战友同去临沂了,在到达临沂时,孟,崔,吕三位首长早早的守候在长途汽车站迎接我们,使常州战友非常激动,虽然彼此分别40年,但一眼都认出了对方,当晚首长们为常州战友接风洗尘,第二天(23日),首长们带领我们一起去沂水看望崔学德、张希彪两位排长(崔连长和张连副),没想到,沂水两位首长竟开车出城10多公里路来迎接常州战友,令常州战友非常感动,中午,设宴款待常州战友,席间大家畅谈战友情,满满的仪式感。饭后游览了沂水的雪山彩虹谷,游览结束后返回临沂,第三天(24日),游览了临沂的中国书画城,书法广场和沂河橡胶坝风景区,第四天(25日),常州战友除我绕道徐州看望王吉祥连长外,当日下午都安抵常州。中午到达徐州受到王连长夫妇的热情招待,第二天从徐州回常,就忙我自己的事情,因为退休后的五月份我就开始装修房子了,回常后继续装修。 还有继续找失联的常州战友,最后通过公安局才找到。现在想来,为什么那张纸条会到我的手里,吕指的寻人纸条是找七位常州战友,没有特定找的人,可偏偏纸条会到我的手里,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p><p class="ql-block">不经意离开部队几十年,由于那个时代通信不发达,除了当地个别战友有些联系外,其他战友全部失联,每当想念战友,只能看看久远的战友们的照片,看到照片就会思如泉涌,感慨万千,就会想起和战友们朝夕相处,同甘共苦,并肩战斗的日子,去追寻那已经逝去的青春年华和激情燃烧的岁月。由于思念战友,思念连队心切,在我退休前两年的2008年,我就在网上搜寻有关老兵战友和部队营房的信息,单纯的是想能够找到自己连队战友,相互联络走动,再叙战友情,2009年的纸条和2010年的临沂之行,只是一段小小的插曲,只是受邀去拜访一下临沂老领导。2011年,有一天,无意中在网上搜到了“梦回203师”的网易博客,结识了博主“军中小丫”(博客名),是一位1970年的女兵,家住临沂,还是部队干部子弟,又是同一个师的战友,就感到特别亲切。从那时起,就让我萌生了要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博客的想法,无奈自己的电脑水平有限,不敢尝试,直至2012年6月,在“军中小丫”的帮助指导下,我创建了自己的博客,博客名“情系军营”,与“军中小丫”成为博友,同月在博客上有幸找到了我团战友“虎啸”博友,他就是武汉1969年兵余忠海,通过网上还找到鞠国清连长和李传路指导员,同时,在博客上还看到一则消息:我团一位团首长,在70岁的时候,一路南下去看望战友,受此启示和鼓舞,更加坚定了去寻找战友的信心和决心,我要走出去。2014年10月,我只身一人前往大武汉,与炮连战友余忠海见了面,受到热情款待,同时通过余忠海找到了六连的两位战友,其中一位还是一个排的,感到格外亲切,这一刻打开了寻找战友的新局面,开了一个好头,在我的提议下,我们两人一同去临沂,另一位战友因身体原因,不能同行,途经徐州,看望了王吉祥连长,然后三人一同去临沂,就在临沂,才把聚会之事正式提到议事日程,吕指提出抓紧时间寻找战友,早日能够见到战友,王连长提议,要我出来担任联络员(找人)和秘书长(做事),怀着对连队和战友的一片热忱之心和奉献精神,我义不容辞的就答应了,担当起这不拿工资的秘书长,孟副营长提出每五年搞一次,我马上提议原则上争取每年搞一次,“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都年纪大了,五年一次还能搞几次,一致同意我的提议。此后,为了能早日实现既定目标,我自费去过武汉,徐州,临沂,无锡,吴江,巴东,赣瑜,泗阳,多的去过4次,从2009年开始到2017年,武汉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经过近9年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已有超过50个战友的联系电方式,微信还建了六连战友群。</p><p class="ql-block">这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就要选择一地方举行战友联谊会,做事开头难,要打响聚会的第一炮,我本想选在苏州吴江,因为连队吴江战友最多,第一次要颇具规模,再说吴江有位战友热情很高,也想在吴江搞首次战友联谊会,未曾想,因为这位战友人气不够,出师不利,没成。对我来说是一个挫折,但要勇敢面对,不折不绕勇向前,一定要打响第一炮,趁热打铁,我赶紧马不停蹄到无锡,找到无锡战友,把准备在吴江聚会流产之事告诉他们,希望能得到无锡战友的大力支持,无锡战友二话没说,一口答应下来,无锡战友还是比较厚道的。</p><p class="ql-block">我非常感谢无锡谢叙金、李泉荣、周坤根等战友识大体,顾大局,承担起第一次战友联谊会的职任,开了一个好头,从此对后面联谊会的顺利举行打下了基础,从2008年开始寻找战友到2017年举行第一届六连战友无锡联谊会,用了整整九年的时间,从2017年第一届江苏无锡战友联谊会到2024年第七届山东龙口战友联谊会,走过了七年的时光,回头看我们七次战友联谊会,有遗憾,有欣慰,还有值得骄傲的,遗憾的是大部分战友没有找到,已找到的个别战友没有参加联谊会。感到欣慰的是,大部分战友能不辞辛苦,积极响应来参加联谊会,受到各地东道主的盛情款待,骄傲的是,联谊会越办越好,而且越办越有仪式感,每次的联谊会得以圆满成功,都是各地东道主付出的辛勤劳动和对战友们的一片真心,特别是每次聚会还会得到老首长们的大力支持并能克服年老体弱等困难来参加聚会,对战友们是一个巨大的鼓舞。</p><p class="ql-block">时间飞驰,2008年我还没退休,从找战友开始,到举办了七届联谊会,已经十六年过去了,我到了高龄年纪了,临沂的首长们也都八十多岁高龄,战友们最小年纪也满七十多岁了,由于健康和年龄原因,大型聚会告一段落,今后不再举办,在此,首先要感谢七次联谊会的东道主对我的大力支持及对战友们的盛情款待,感谢老首长们对我秘书长工作的大力支持并能带头参加联谊会,感谢各地战友们对我的理解并能积极参加历次联谊会,随着第七届龙口战友联谊会落下帷幕,故事也讲完了,十六年的美好时光却令人深深的怀念。</p><p class="ql-block">233团6连周耀祥于常州</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