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穿越杨家梁:一场从双元到赶场的旧忆寻踪</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8日午后,我独自从南江县春场坝驱车出发,沿县道X096向鹿角垭方向行进,直至原双元村鱼塘农家乐的岔路口才靠边停车——一场徒步穿越双元至赶场的旅程,就此拉开序幕。</p><p class="ql-block"> 这份徒步的执念,藏着我青年时的记忆。从前在南江县赶场镇生活,进县城的路远没有如今顺畅:每天只有一趟南江至大河的班车途经赶场,中途想搭车难如登天,绝大多数时候只能靠双脚赶路。从赶场街出发,经鹿场坝、爬杨家梁,再从廖叶沟走到马跃溪接上公路,接着步行至断渠针织厂附近过河,最后沿春场坝的板车路抵达县城,全程要耗上三个小时左右。这条道,当年几乎每个赶场人都熟稔于心。</p><p class="ql-block"> 如今交通早已今非昔比,我也有了代步车,却总念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走路进县城的滋味。此前我曾几次试着从马跃溪徒步,想沿杨家梁原路去往赶场,可近年少有人走,昔日的小路早已荒废在草木间。后来得知有两条村道能去赶场:一条是从温泉酒店上山,经梁坪村前往,我曾走过半段,不仅路程远,还偏离了当年常走的旧路;另一条,便是我今日所选的路线——从往鹿角垭的县道拐进原双元村鱼塘农家乐的村道。</p><p class="ql-block"> 脚下的水泥路面宽敞平坦,独自行走其间格外惬意。抬眼是漫山葱郁的青山,目光落向乡村田野,能看见劳作的乡亲们:有的在收苕藤,有的在翻耕土地,偶尔还有一头花牛横在路中,似是好奇地打量着我,仿佛在问“要往何处去”。双元村的鱼塘规模不小,既能对外垂钓,还养着跑山鸡,配套的农家乐我曾来休闲过,如今再见,依旧觉得亲切。</p><p class="ql-block"> 路边一座立了数年的石碑,忽然吸引了我的目光。凑近细看,碑上密密麻麻的文字竟追溯了某家族先祖八十代的迁徙脉络——从浙江桐庐到湖北孝感,再到四川达州,最终落脚南江桥亭。如此完整的传承实在难得,我暗自猜想,撰写碑文的严姓后人,定是有族谱这类珍贵史料作支撑。这也让我想起高中时在赶场中学读书,有位严姓同学正是双元村人,向老乡一打听,同学家果然就在附近,只可惜此刻家中无人。</p><p class="ql-block"> 约莫走了三公里,水泥路到了尽头,眼前换成了碎石路。我顺着碎石路继续前行,遇着一个岔路口:一边仍是碎石路,一边是土路。凭直觉选了碎石路,走到尽头却只看见一户农家,院中的柿子树果实累累,正适合拍照,可两只看家的狗狂吠不止,实在让人不敢靠近。向老乡问路才知走反了方向,折返后沿土路走了两百多米,视野忽然豁然开朗——柳垭子沙石场赫然在目,我知道,这便是杨家梁了。</p><p class="ql-block"> 站在山上往下望,赶场镇的鹿场坝清晰可见;远眺对面山头,去往原旭光乡的公路与乡政府的建筑也能辨出轮廓。山间空气清新,四下视野开阔,所有的疲惫都在此刻消散。眼看天色渐晚,我不敢多留,当即决定原路返回。</p><p class="ql-block"> 下午六点多,暮色已浓,零星雨丝悄然飘落。我小心翼翼地驾车返程,直到七点多,才平安回到家中。这场寻着旧忆的徒步,虽未走到赶场镇终点,却满是久违的温暖与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