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字 : 周 杰<br><br>图 片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div><br></div> <p class="ql-block"><b>21世纪初那个深秋,由省有关部门组织,省旅行社承办的“青海湖·丝绸之路七日游”,旅游线路:成都—-兰州——西宁——嘉峪关——敦煌——吐鲁番——乌鲁木齐——成都。</b></p> <h1>〖大西北游记之七〗<b>驱车河西走廊</b></h1> <p class="ql-block"><b>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与北山之间,长约1200公里。汉唐“丝绸之路”通过这里。河西走廊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农牧业生产发达,是甘肃主要产粮和多种经营地区。位于河西走廊的主要城市有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和玉门。</b></p><p class="ql-block"><b>从嘉峪关出发,经312国道,至敦煌,行程385公里。李导游说,我们的车是日本进口车,性能好,且道路平坦宽阔,每小时跑80公里以上,四个小时就到敦煌。</b></p><p class="ql-block"><b>汽车往西走,渐渐没了绿洲,眼前是望不尽的荒原。李导游说,这是戈壁滩。戈壁沙漠有黑、白、红三种颜色,是由沙石中矿物质的含量决定的。戈壁上有四种植物:胡杨、红柳、骆驼刺和笈笈草。</b></p><p class="ql-block"><b>我见那杨树、柳树的树干都矮小,枝条细长,叶儿更细,恹恹的,仿佛烘烤过似的没精打采,全没有茅盾先生在《白杨礼赞》中赞美的那伟岸挺拔的白杨树。骆驼刺、笈笈草都匍匐在沙地上,聚生着,叶儿像针,在烈日照射下的沙漠中受着煎熬。茫茫戈壁滩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异彩纷呈,时儿灰白,时儿油黑发亮,时儿艳丽夺目。</b></p><p class="ql-block"><b>在戈壁滩植树种草不易成活。这里必须先挖沟引水。公路边的风景树都栽在沟里。骆驼刺和笈笈草是大雨后飞播的,有固沙的作用。戈壁滩上有许多绿洲,多是建设兵团开垦出来的,导引祁连山的雪水灌溉,只要有水就有草,有树,有庄稼,有粮食,有生命。</b></p><p class="ql-block"><b>我赞美戈壁滩的草,赞美戈壁滩的树,更赞美戈壁滩顽强生活着的人。</b></p><p class="ql-block"><b>下午五时,车过桥湾城。停车参观清代古长城遗址。遗址上很难见到古城池的踪迹。我们也就不用去仔细考察。然后参观“人皮鼓”。桥湾城是清康熙皇帝怒斩贪官处。康熙年间,安西官吏程金山父子修建城池,父子俩将朝庭银两装进自己腰包。康熙皇帝查访到此,严惩程金山父子俩,将他们的皮制成鼓,将头制成碗悬于永宁寺警示后人。我想,这个方子倒是惩治贪官,进行廉政建设的好教材,应广为宣传。</b></p><p class="ql-block"><b>下午八点到达敦煌,住“丝路宾馆”(三星级)。晚餐后,一些人外出逛街,一些人聚在一起搓麻将,一些人去美容美发洗头做保健。自由安排,玩得愉快。</b></p> <h1>〖大西北游记之八〗<b>神秘的莫高窟</b></h1> <p class="ql-block"><b>“5000年的悠久历史与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为中华民族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莫高窟便是最灿烂的文化遗产之一。莫高窟开凿在敦煌城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据唐代碑文记载,它创建于公元366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千多年来,虽经自然浸蚀和人为破坏,莫高窟仍保留着492个洞窟,其中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唐、宋木质结构窟檐5座。这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1961年莫高窟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18日上午,在去参观莫高窟的途中,李导游给游客先作了一番解释,然后指着远处光秃秃的山梁说,“前面就是莫高窟,请注意,进去参观时不准带相机,也不准录相。”</b></p><p class="ql-block"><b>25人一组进入洞窟参观。洞窟里没有灯,黑洞洞的。大窟不过30多平方米,小窟仅10余平方米。25人一进洞便挤得满满的。解说员是一位高大的北方汉子,他打着手电筒照着洞窟讲,这是什么塑像,这是什么壁画,哪一尊佛是原作,历史有多久远,工艺有多精湛,颜色有多鲜艳,艺术价值有多高,另一尊佛又何时被盗,何时复制等等。全由他一人讲,游客是否看清楚,是否听明白,他全然不于顾及。因为时间不允许他多言多语。每个洞窟参观的时间两、三分钟,参观一晃而过,不必让游客了解得更多。走马观花,看看而已;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我们一行人大学本科学历的占一半以上,最低文化程度也是中专。然而,多数人对这里的艺术品看得乏味,听得是似而非,进进出出,转来转去,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大致半个钟头,参观了11个洞窟,其余洞窟不能参观了,仅占492个洞窟的2.2%。所以,传说中灿烂辉煌的文物古迹莫高窟对普通游客来说实在是个未知数。中华民族文明的滥觞对中国老百姓来讲,永远是个不解之谜。</b></p><p class="ql-block"><b>出了洞窟,我们便远远站着拍照。“到此一游”,是游客的心愿,大多数旅游者以此满足,引以为骄傲。由旅行社组织这种旅游活动只是如此地走一走,看一看,给旅游景点增加些钞票而已。</b></p><p class="ql-block"><b>莫高窟建在大西北,建在洞穴里。中国的文化仿佛一定要埋在地下,文明都要深埋着等待后人去挖掘,才神秘,才有价值。同时,我又想:塔尔寺、莫高窟为何都是些佛教文化。佛教文化是泊来品,境外传来的。中国自己的国粹又是什么?为什么不多多地挖些出来灿烂一下我们的历史呢?</b></p> <h1>〖大西北游记之九〗<b>鸣沙山•月牙泉</b></h1> <p class="ql-block"><b>离开莫高窟,我们去参观鸣沙山和月牙泉。</b></p><p class="ql-block"><b>鸣沙山是流沙迂积而成,这里有沙漠,也有绿洲。在沙漠骑骆驼倒是挺有趣的事。鸣沙山的骆驼有八、九十只。我们旅行团一行人骑着骆驼在沙海里走了两公里多路,到月牙泉边下了骆驼登沙山。左边的沙山大约400多米高,两排登山木梯安放在沙山上,胆壮的有耐力的顺着梯步往沙山攀登。我从右边一排木梯上沙山,580步梯;左边一排下,460步梯。不从木梯下山的便乘滑板从沙山滑下,掌握不好,连人带滑板从沙山滚下,头脸、衣服、鞋袜全是沙子。但是人不会受伤。人们像孩子一样在沙里玩得开心,玩得有趣。</b></p><p class="ql-block"><b>登上山顶,抬眼远眺,山外有山,沙漠和绿洲交相辉映。月牙泉呈弯月形,镶嵌在两座沙山之间,南北长100多米,东西宽25米左右。导游讲,这里夜间风吹沙鸣,其声如音乐般悦耳。南风吹,沙粒滑至山下;北风吹,沙粒又回到山上,月牙泉依然是一弘清水。这大自然的奇观造就一方风水,赐给人们以福音。游客骑一次骆驼20元,上一次沙山10元,骑骆驼拍一张照片20元。每天数以千计万计的游客将给当地百姓带来多少财富啊!</b></p><p class="ql-block"><b>晚上8:30分去敦煌市柳园火车站乘坐205次列车前往吐鲁番。</b></p> <h1>〖大西北游记之十〗<b>醉人的葡萄沟</b></h1> <p class="ql-block"><b>早上6:30分抵达吐鲁番。</b></p><p class="ql-block"><b>乌鲁木齐旅行社的车来接我们。导游是一位乌市的汉族姑娘,叫王雪梅,中等个儿,胖圆脸,二十来岁,活泼可爱,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她给旅客介绍说,吐鲁番有四大特点,一是热,二是旱,三是低,四是甜。“旱”和“热”就不用解释。“低”是低于海拔155米;“甜”,这里的葡萄和瓜果远近闻名。生活在吐鲁番的老百姓过着甜蜜的生活。新疆是多民族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有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俄罗斯、塔吉克等。他们勤劳、纯朴,热情好客,与汉族和睦相处。塔吉克族最优秀,从不拿别人的东西。在这个民族生活的地区,夜不闭户,道不拾遗,无犯罪现象。小王提醒我们道:“应当尊重少数民族,遵守他们的风俗习惯。对哈萨克族要全称,不能称‘哈族’。你们下车购物也要注意,看准一件东西才问价,不买就不要问,否则会带来麻烦。”</b></p><p class="ql-block"><b>这一天旅游的景点有:火焰山——葡萄沟——苏公塔——阿斯塔娜古墓——高昌古城——坎儿井。最有吸引力的是葡萄沟的集贸市场。</b></p><p class="ql-block"><b>一下车我们争先恐后地拥向市场。这市场布置得像一座大花园。高高的白杨树,清澈的流水,爬满支架的葡萄藤,排列整齐的货摊,琳琅满目的土特产,除此而外,还有展室、画廊、民族歌舞厅等等,尤其那摊点上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的一堆一堆的葡萄干,对游客实在是挡不住的诱惑。许多人早已把导游“不想买就不问价”的规劝抛在脑后,遇摊就问一问,见货就摸一摸,见葡萄干就尝一尝。摊主很大方,很热情,一问就让你尝,各色各样品种的果品让你尝个够。一路尝来,葡萄干吃了个透心甜,乐不可支,赞不绝口。既然让你尝了,不买心里也过不去。于是就放心买。空手下车,逛了一个钟头集市,游客手中各有所携,沉甸甸的。除了葡萄干,还有核桃、无花果、哈密瓜、杏仁、药材以及各种首饰和服装,应有尽有,一袋一袋往车里提。开初以为到了大西北,不毛之地,无货可买,谁知带来的钱不够花,身上的钞票所剩无几。</b></p><p class="ql-block"><b>小王又劝大家,一次不要买太多,去乌市市场商品更丰富。总有人沉不住气,只怨自己力气小,不然,这市场上的商品都搬走了。当大家参观了其他景点之后,人们才明白小王的忠告千真万确。大家发现虽然景点不一样,但出售的商品与葡萄沟差不多,有的商品价格更便宜。利用旅游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发展经济。我们在吐鲁番找到了一份完整答案。在葡萄沟,我们懂得葡萄有60多个品种,有紫色、黑色、红色、白色等各色葡萄。吐鲁番着实是个富饶而美丽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b>吐鲁番干旱少雨,造就了奇特的自然景观。火焰山并无火焰,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沟壑纵横的山体,形状像一束束熊熊燃烧的火焰。据说山上没有任何动植物。夏季特别炎热,此时是冬季,不仅不热,而是寒风刺骨,沙尘扑面。孙悟空过火焰山着实只有在神话故事里才能找到呵!由于气候干燥,埋在地下的尸体就不会腐烂,于是造就出一具具木乃衣,就有了阿斯塔娜古墓这一景点。由于干旱,就有了土坯土墙修成的城堡,有了高昌古城遗址。我们坐着小毛驴拉的车奔跑在方圆十余平方公里古城遗址,任灰尘扑面,看断壁秃墙。由于干旱,吐鲁番人就有了战胜自然的勇气和智慧,坎尔井地下引水工程就是他们勇气和智慧的结晶。</b></p><p class="ql-block"><b>为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我们参观了制作葡萄干的作坊。那是一座座用砖头砌成的蜂窝状的屋子,屋子里立着许多钉了铁钉的木杆。葡萄成熟的时候,摘来一串串挂在铁钉上,下面用洒上香料的笈笈草熏。大致十多天就晾干了。</b></p><p class="ql-block"><b>下午两点,我们在吐鲁番吃午餐。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青年为我们演出了民族歌舞。宴会厅充满欢乐和喜悦,庆祝节日一样热闹。</b></p> <h1>〖大西北游记之十一〗<b>车过达板城</b></h1> <p class="ql-block"><b>午饭后,我们出发去新疆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途中参观达板城王骆宾纪念馆。被喻为西部歌王的王骆宾1956年因“反革命罪”被流放大西北。有一天,他病倒在达板城,一位好心的哈萨克牧民收养了他。后来,这家牧民夫妻死了,留下两个女儿。大女儿愿嫁给王骆宾,妹妹无人照顾,王骆宾劝妻子将妹妹一起带到自己家里来。有了这段经历,王骆宾就有了创作冲动。创作了《达板城的姑娘》这首享誉中外的歌曲。</b></p><p class="ql-block"><b>由于《达板城的姑娘》这首歌,达板城名扬中外,王骆宾被授予达板城名誉市长。到了这里,我们才弄明白,达板城其实并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五、六百人的村庄。“王骆宾纪念馆”建在路边,前不挨村,后不着户。馆前一尊王骆宾半身塑像。旁边是用歌词“你要是嫁人不要嫁给别人,一定要嫁给我,穿上你的嫁妆,带着你的妹妹,赶着马车来”为主题创作的一组塑像。纪念馆内有王骆宾的著作和记载王骆宾生平事业的图片及书籍,更多的便是出售纪念品及工艺品的货柜了。</b></p><p class="ql-block"><b>空旷的沙漠狂风呼啸,沙尘扑面,使人呼吸都很困难。游客在王老先生的塑像前肃立一会儿便拍照,然后匆匆上车赶路。唉,当年的王老先生在这荒原上不知怎样熬过了那漫长的流放岁月呵?!</b></p><p class="ql-block"><b>旅游车行驶了大半天,车窗外仍是一望无际的荒原,大家都感慨道:“不到新疆不知国土大。新疆真天宽地阔呀!”小王笑着对大家说:““还应加一条才全面。这就是:到了新疆才后悔结婚早。因为新疆的姑娘好,美女多。你们见了都会后悔自己当初结婚太早呀!”</b></p><p class="ql-block"><b>进入乌市市郊,导游王雪梅指着左边一排排数十米高的杆子,告诉我们说,那是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我们见那竖立着的杆子有上百根,每根杆的顶端横着三张丈余长的风扇叶片,叶片在风中不停地转动。大西北强劲的风力创造着不尽的能源。</b></p><p class="ql-block"><b>晚上9点到达乌鲁木齐市,住皇朝大酒店(三星级)。导游说,你们来到乌市要学会睡懒觉。因为这里的时差比你们四川晚两个钟头。</b></p> <h1>〖大西北游记之十二〗<b>迷人的天山天池</b></h1> <p class="ql-block"><b>天山山脉横亘于新疆中部,把新疆分割为南疆和北疆。我们所去的地方是北疆天山天池湖。</b></p><p class="ql-block"><b>出乌市60多公里,旅游车进入山谷,公路边是杨树和柳树,再往山上走便只剩耐寒的松柏树。汽车进入狭窄的峡谷,两边高山耸峙,山石毕立陡峭。石壁上有郭沫若书写的“石门”二字。公路九折十八弯,汽车在悬崖上盘旋着向上行驶,约莫半个钟头到达天池湖景区。</b></p><p class="ql-block"><b>这是一个好晴天,阳光洒满群山,覆盖着冰雪的山峰和无雪的山体黑白相间,层次分明,相映成趣。林海覆盖霜雪,青翠郁绿中增添了一分素雅,湖水映着蓝天更显得碧绿、蔚蓝,天池湖像镶嵌在群山之中一颗蓝宝石,晶莹剔透。</b></p><p class="ql-block"><b>一行人去附近的蒙古包作客,品尝哈萨克牧民的风味早餐。我们明知蒙古包是为旅游而设,出钱观光,但还是去图个新鲜,凑个热闹。蒙古包建在地面潮湿的森林里,一进去就感觉到一股暖气和稣油味。室内铺着地毡,摆着家什、被褥及生活用品,花花绿绿,美观艳丽。几十个人席地而坐,蒙古包挤得满满的。主人烧好稣油茶,屋中小桌上摆满了供早餐用的糌粑和瓜果。任客人享用,有的人大嚼大饮,有的人却因闻不惯稣油味而躲得远远的。</b></p><p class="ql-block"><b>接着乘船游湖。天池湖一碧万顷,明净如镜。蓝天、白云、森林、雪峰倒映湖中,构成一幅绚丽的风景图画。人在船上,船在湖中,湖在山中,山在云中,如诗,如画,如梦,如瑶池仙境。船在天池湖绕行一周,大约10多分钟,接着就下船游山、拍照,览松林风光,看天山雪景,观天池瀑布,看“定海神针”(长在湖边的一棵几百年的大榆树)。神话故事里的西王母瑶池仙境,历代文人墨客推崇的天池八大景观,在匆匆赶来旅游的我等凡夫俗子眼里,也就只不过是一座座山,一块块石头,一棵棵树,一池水而已。</b></p><p class="ql-block"><b>天山,远离城市,是一方干净的土地;天池,融天山雪水,是一潭洁净池水。这里特别强调游客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景区保护绿色的广告随处可见,“花草虽无言,与我同生存”这类标语各地皆有。游客自觉遵章守纪,不乱丢果皮、纸屑和脏物,不给天山带去污染。有一幅警示标语,既是管理部门的规定,也表达了游客的意愿。这幅警示标语是:</b></p><p class="ql-block"><b>“除了足迹,什么也不要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别带走。”</b></p><p class="ql-block"><b>车出“一线天”,见石门上写着“天门一开,有兴重来”。天山、天池,何时再来见你啊!</b></p><p class="ql-block"><b>下午五点左右回到乌市。</b></p><p class="ql-block"><b>位于市区的二道桥市场商贾云集,摊点林立,商品琳琅满目。新疆特产在这里应有尽有,异域风情在这里得以充分展现。然而,我只看不买,饱眼福而已,转了一回,买几包葡萄干,几朵雪莲花回宾馆。</b></p> <h1>〖大西北游记之十三〗<b>冰雪覆盖南山牧场</b></h1> <p class="ql-block"><b>南山牧场在乌市南面的白杨沟村,离乌市30多公里。这是一个平坦宽阔的山谷,大约两平方公里多宽,公路从山谷中部穿过。时值冬季,山上冰雪覆盖,山下地冻草枯。公路边六七个蒙古包出售土特产。十余骑哈萨克骑手,两部马车在公路上游走,招徕旅客。你只须出20-30元钱,便可让你骑马在草场篼风,你只须出50-80元钱便可以让你骑马去6公里外的山里观瀑布。</b></p><p class="ql-block"><b>天太冷,人们懒得游山。坐在车内打瞌睡。一些人下车在公路上走一走,少数有兴趣的人或骑马或乘马车去山里看瀑布。更多的人购物,这里的皮手套15元一双,美观而便宜。</b></p><p class="ql-block"><b>美丽的哈萨克少女拉提帕的热情感动了我,她请我骑马拍照。我骑上她的栗色骏马拍照,同时也给她拍了玉照两张。她给我留下地址,叮咛我千万给 她寄去。</b></p><p class="ql-block"><b>路边的公厕一次收费一元。我问一位守公厕的小伙子每天收入多少。他说他承包公厕,每天收入100元左右,夏天旅游旺季就多些。旅游随时随地都给边疆人带来财富。</b></p><p class="ql-block"><b>从南山牧场回乌市,一行人各自整理行装。下午五时离开宾馆去机场。晚上11:30到达成都,回华川宾馆住宿,结束旅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