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的美篇

随缘

<p class="ql-block">塞凡湖(Sevan Lake)是亚美尼亚的高山湖泊,位于该国中部,距首都埃里温约60公里,海拔约1900米,面积1360平方公里,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高原之上。为高加索地区最大的高山湖泊,被誉为“高加索的眼泪”或“高加索的明镜”,是亚美尼亚重要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及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湖畔小镇的房屋五颜六色,红顶、蓝窗,错落分布在湖边。小船轻轻摇晃,山峦起伏,绿意盎然。一位老人坐在码头边钓鱼,帽子压得很低,仿佛与湖水、山脉融为一体。这里的生活节奏,是按湖水的波纹来计算的。</p> <p class="ql-block">赛凡湖修道院建于9世纪,黑色火山石砌成的教堂沉默而庄严。圣使徒教堂与诞神圣母教堂一高一低,像两位守护者,俯瞰着湖水千年涨落。它曾是丝绸之路上商队的歇脚地,如今是旅人心灵的驿站。湖水把半岛推得更近大陆,但修道院的孤独与坚定,从未改变。</p> <p class="ql-block">石砌教堂的锥形屋顶在阳光下泛着暖光,红色瓦片与湖水的蓝形成温柔对比。草地开阔,山丘连绵,十字架在尖顶上静静指向天空。它不宏伟,却有一种不可动摇的力量——那是时间也无法磨灭的信仰。</p> <p class="ql-block">埃里温阶梯广场(Cascade)是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的标志性建筑,‌融合了苏联历史遗产与现代艺术,以其宏伟的阶梯式结构、露天艺术展览和城市全景视野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它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苏联时期,由建筑师亚历山大·塔曼扬设计,旨在连接城市北部的住宅区与中部的文化中心,彰显社会主义成就。因苏联解体、资金中断及1988年地震,工程停滞,仅完成部分建设。2002~2009年,美国籍亚美尼亚商人杰拉德·卡菲斯扬通过家族基金会资助续建,转型为“卡菲斯扬艺术中心”,但顶部第七层至今未完工,保留了历史痕迹。‌‌</p> <p class="ql-block">阶梯中央的喷泉正轻轻喷涌,水珠在阳光下跳跃,像无数细碎的笑声。绿植环绕,纪念碑在远处静静矗立,行人三三两两走过,有的牵着孩子,有的捧着咖啡。现代建筑与古典线条在此交融,却不显突兀,反倒像一首和谐的复调曲。我沿着台阶缓步而上,脚下的石头温润而坚实,仿佛在低语:这里不是为纪念胜利而建,而是为普通人的一天开始而存在。</p> <p class="ql-block">阶梯广场依山而建,长500米、宽50米,高118米,共675级台阶,垂直落差达302米,像一座倒置的金字塔,把城市托举向天空。整体呈南北走向,位于城市中轴线。建筑采用白色凝灰岩砌成金字塔轮廓,粗犷大气,内部设有免费扶梯连接各层。‌‌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只是一段路,更像一条时间的通道——从市井喧嚣走向山顶的静谧,从当下步入记忆的深处。</span></p> <p class="ql-block">那座巨大的雕像披着长袍,面容庄重,似在诉说。身后是层层叠叠的阶梯建筑,通向一座高塔,塔顶的雕塑在蓝天下若隐若现。绿树成荫,云朵缓缓移动,整个空间弥漫着一种肃穆的宁静,不是让人敬畏得不敢靠近,而是邀请你坐下,与自己对话。</p> <p class="ql-block">广场开阔,中央阶梯直指天际,塔顶高耸,像一根指向星辰的指针。左侧那座金属艺术装置,形似蒲公英,风吹过时,仿佛下一秒就会将种子撒向整个城市。人们在花丛边驻足,在树荫下谈笑,孩子们追逐着光影。红色的花朵在前景盛放,热烈而不张扬,像是这座城市的心跳。</p> <p class="ql-block">喷泉中央的雕塑在阳光下闪烁,四周花坛色彩斑斓,黄的、紫的、橙的,像打翻的调色盘。高大的树木对称排列,远处阶梯建筑的尖塔刺破天际。有人坐在长椅上看书,有人倚栏拍照,阳光洒在脸上,没有 urgency,只有“此刻”的从容。</p> <p class="ql-block">最顶端的平台被称为纪念碑台,118米高的苏联亚美尼亚40周年纪念碑巍然矗立,顶部火焰不熄,像是某种永恒的誓言。15根石柱围成的区域,象征着亚美尼亚的历史血脉。喷泉在脚下流淌,游客们仰头凝望,有人轻声交谈,有人默默拍照。历史在这里不是被供奉的标本,而是与当下共存的背景音。</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望去,整座埃里温铺展在眼前,现代建筑与施工设备并存,白云在天空缓缓游走。人们在阶梯上行走,脸上带着一种平静的满足。这些建筑不只是石头与钢筋,更是生活本身在生长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阶梯广场是一座露天艺术博物馆,每层平台设有花园、喷泉、雕塑和装置艺术,包括抽象现代作品和亚美尼亚文化符号,形成“露天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内部设有自动扶梯连接各层,还设有卡菲斯扬美术馆,展示着亚美尼亚及全球现代艺术和金属雕塑。</p> <p class="ql-block">晴天时,亚拉腊山在远方若隐若现,那座圣经中诺亚方舟停靠的圣山,静静俯瞰着这片土地。它不属于亚美尼亚国界,却深植于亚美尼亚人的灵魂。站在观景台上,我忽然明白:有些归属,不在地图上,而在目光所及的尽头。</p> <p class="ql-block">我走下艺术阶梯,夕阳正洒在广场上,高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金光,施工的吊车仍在缓缓转动。这座城市,既在回望,也在前行。它用石头写下历史,用喷泉浇灌生活,用艺术点亮日常。埃里温,不只是首都,更是一种活着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而在北部的黛博德峡谷,哈格帕特修道院矗立悬崖之畔,像一部用巨石写就的史诗。10世纪的风霜刻在每一块石头上,拜占庭教育风格的庄严与高加索的本土粗犷传统在此交融。它历经地震与战火,却依然完整,1996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站在这里,你会觉得,有些东西,比王朝更长久,比记忆更深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