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6成都市

出来走走

<p class="ql-block">  16号7:20从重庆启程去成都,12:20到。午饭后去博物馆、天府广场、春熙路、太古里、人民公园、宽窄巷子,共计行程16600步。</p> <p class="ql-block">  成都博物馆,里面收藏了很多从古至今的文物以及文字介绍,时间关系只能走马观花浏览了二楼和三楼的一些文物,拍了很多照片,在此展示一张最为著名的三星堆出土的人物头像,作为纪念。</p> <p class="ql-block">天府广场</p> <p class="ql-block">  春熙路,全国美女在成都,成都美女在春熙。</p> <p class="ql-block">太古里</p> <p class="ql-block">  太古里3D裸视大屏幕,画面非常震憾</p> <p class="ql-block">人民公园</p> <p class="ql-block">  人民公园人声鼎沸,喝下午茶的人少说也得上千,让我见识了什么是成都人的慢生活节奏</p> <p class="ql-block">  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与井巷子三条古街串联而成,连缀起约七十座川西四合院,占地三十二公顷。这里曾是清代年羹尧所筑满城旧地,青砖灰瓦间,藏匿着一座城市的历史肌理与生活脉搏。</p> <p class="ql-block">  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平定准噶尔之乱后,年羹尧于少城旧址修筑满城,专驻满蒙八旗官兵。彼时,满城禁地森严,唯有旗人聚居。清末国势倾颓,禁令瓦解,百姓纷至,商贾趁势开设典当行,收购旗人家产。昔日壁垒森严的军事驻地,渐变为旗人后裔、达官显贵与贩夫走卒共居共生的独特社区。宽巷子原名兴仁胡同,窄巷子称太平胡同,井巷子则名如意胡同(亦称明德胡同),街名更迭,映照时代流转。</p> <p class="ql-block">  宽巷子,被誉为“闲生活”之境。因其较邻街宽阔,初称宽巷子,后改兴仁胡同,民国复名宽巷子,沿用至今。这里浓缩了老成都的生活图景:老成都生活体验馆静静伫立,雕花窗棂后,茶香袅袅,川西民俗在一碗盖碗茶、一把竹椅、一声评书中缓缓铺展,仿佛时光在此停驻。</p> <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一次城市勘测中,测绘员据实标注:宽者为“宽巷子”,窄者为“窄巷子”,有井者则为“井巷子”。寥寥数笔,竟成百年地名,朴素直白,却也真实可触,仿佛听见了那个年代测绘纸上铅笔划过的沙沙声。</p> <p class="ql-block">  井巷子初名如意胡同,后因巷北有明德坊,又称明德胡同。因街中曾有一口老井,终定名“井巷子”。改造后的井巷子,保留半边老街风貌,另侧新建五百米长的历代砖文化墙与民俗留影墙,砖石铭刻岁月,影像定格人间百态,古今在此悄然对话。</p> <p class="ql-block">  窄巷子因较宽巷子狭窄而得名,清代称太平胡同,民国复归“窄巷子”之名。如今,它化身精致生活的代表:西式餐厅、咖啡馆、艺术空间、健康生活馆与特色文化小店鳞次栉比。每一扇门后,都藏着一种生活美学,静待有心人推门而入。</p> <p class="ql-block">  对成都最好的印象就是小吃种类多,生活节奏慢,印象最深的就是人民公园里喝下午茶的人很多,慢节奏的生活让成都人步履舒缓,心安神怡,我想街上走得急的肯定是外地人。</p><p class="ql-block">下站西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