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峭岭千层削,云庵石径南。</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松林寒日色,花槛湿晴岚。</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野雀全无恐,山僧半似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残碑多胜迹,閒坐足幽探。</div> 释义:<br><br>万松庵:坐落于天台山石梁往西五六里,土名“道人坑”,昔为有道者所居,故得名。明朝嘉靖间,老僧明贤(字隐山)者重新之。老僧虽庞眉皓发,而镢铄过人,类有道人之风。其徒草堂如芳、素庵如彬、融心如圆,皆为法师。<br><br>典出清•齐召南《天台山方外志要》、《天台山方外志庵山寺考》。<br><br>庵:又称草庵、蓬庵、庵室、茅庵、禅庵、庐庵。出家者、退隐者远离村落所居之房舍。系以草木覆盖而成之圆形小屋(文人的书斋亦多称“庵”)。<br><br>语本《广雅》有云:“庵,舍也。”<br><br>典出《神仙传•焦先传》:“居河之湄,结划为庵。”<br><br>唐•李白《题许宣平庵壁》:“我吟传舍咏,来访真人居。”<br><br>削:徒峭。<br><br>语本《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br><br>云庵:建造在高山顶上的房舍或草庵、庵堂等。<br><br>唐•陆龟蒙《秋日遣怀十六韵寄道侣》:“药鼎高低铸,云庵早晚苫。” <br><br>寒日:寒冷的天气。<br><br>唐•陆龟蒙《书带草赋》:“几临寒日,幸到青春。”<br><br>花槛:长满野花的栏杆。<br><br>北宋•李觏《访周道士》:“偶随贤友访仙子,一临花槛斟瓷瓯。”<br><br>晴岚:晴日山中的雾气,亦指晴日里天空的烟雾笼罩。<br><br>岚,山间的雾气。<br><br>明•刘基《郁离子•玄豹》:“暖靄晴嵐,山蒸泽烘,结为祥云。” <br><br>山僧:住在山寺的僧人。<br><br>唐•刘长卿《寻盛禅师兰若》:“山僧独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见少年。” <br><br>胜迹:有名的古迹、遗迹。 <br><br>典出明•蒋一葵《长安客话•黄金台》:“黄金台有二,故燕昭公所为乐郭筑而礼之者,其胜迹皆在定兴 。”<br><br>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br><br>閒坐:即“闲坐”,指闲坐无事,亦指悠然独处或与他人随意共处,多有悠然、自在之意。<br><br>唐•元稹《行宫》:“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br><br>幽探:探求幽胜之境,寻找山水静幽之胜。<br><br>唐•张籍《和李仆射西园》:“虚坐诗情远,幽探道侣兼。” 洪若皋(1624年-1695年)<div><br>字叔叙,一字虞邻,号南沙,临海人。<br><br>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官至福建按察使。<br><br>丁艰后杜门不出,潜心著述。有《南沙文集》、《台州府志》、《临海县志》、《左传正业》、《释奠考》等史学著作。</div> 天台山蜿蜓于东海之滨,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区,以“佛宗道源,山水神秀”而享誉海内外。自古以来,天台山就有“大八景,小八景,有名有姓三十景,无名无姓数不清”的说法,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渗透,山、岩、洞、瀑各具神韵,形成了古、幽、清、奇的独特风格。<br><br>并以绚丽多姿的形貌和深邃厚实的内涵,孕育出华夏文明苑囿中一棵散发着独特芬芳的奇葩,这就是“天台山文化”。以神秀的山水为依托,以宗教文化为特色,自唐宋盛行迄今并对日本和韩国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她由以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文化,以南宗为代表的道教文化和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学文化以及民间文化组成。1700年来,“两宗”文化互相渗透,涵盖台州六邑,造成了佛道共存、三教互融的文化格局。<br><br>石梁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唐诗之路”的目的地,面积6.5平方公里,距县城23公里,集天下山水奇观于一体,李白、孟浩然等著名诗人都为此留下不朽的诗篇。作为天下第一奇观,石梁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花岗岩天生桥”,梁长7米,宽不盈尺,世所罕见。<br><br>华顶景区“天台临四明,华顶高百越”,观云海,看日出,赏奇花,品佳茗。72莲华峰之顶,独享“山有八重,四面如一”。华顶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天台山主峰,海拔1095.4米。享有“天然氧吧”“避暑胜地”的美誉,是十分理想的休闲、养生和避暑的胜地。这里是“江南茶祖韩日茶源”之誉的天台云雾茶的核心产地,相传三国吴时葛玄在此植茶,已有1800多年历史。<br><br>赤城景区“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在孟浩然等无数游客的心目中,这座位于县城北1.5公里赤城山是天台山的地标。赤城山在一片苍翠中,因其色赤,独树一帜,历来被看作是“台岳南门”和天台山的标志。“不与众山同一色,敢于平地拔千仞”的赤城山,高306.5米,山间洞穴密布、树木葱郁,遥望如城堡高矗,在四山青碧中显得格外挺拔清丽。山顶有梁妃塔,塔高27.5米,四面七级,与国清寺隋塔遥相呼应。<br><br>琼台景区“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唐诗人李白倍加推崇琼台仙谷“青衣约我游琼台,琪木花芳九叶开”。相传这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从仙人九元子受金液神丹的地方。南端的天然石椅则是葛玄、吕洞宾、白玉蟾等高道炼丹之处,故名“仙人座”。台上有唐宋以来柳泌、天和子、康有为等人的“蓬莱仙境”“观止”等题刻。最高处,黄帝祭坛、祭天坛、祭地坛屹立峰巅,人与自然,和谐一体。 <h3 style="text-align: right"><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U3SsBFqb5xviursWCnPHn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诗路天台┃《万松庵》 清•洪若皋</a><br></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摄影:汤灵敏、龙之吻、优雅、七楼、胡明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