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r里的分寸:话说出口前,先停一停

琅朗郎

<p class="ql-block">  人在气头上时,舌头像蘸了火药,话一出口就炸得人遍体鳞伤。可怒气这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像夏天的雷阵雨,噼里啪啦一阵,转眼就放晴了。但那些在气头上说的刻薄话,却像钉进木头里的钉子,就算拔出来,洞也永远留在那儿了。</p><p class="ql-block"> 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夫妻拌嘴,急了就说“过不下去就离”;朋友争执,恼了就抛“你根本不懂我”;家人闹矛盾,脱口就是“你从来没为我想过”。那些话像带刺的冰锥,既扎穿了对方的心,也冻僵了原本温暖的关系。等气消了,后悔了,想道歉,却发现有些裂痕,不是一句“对不起”就能抹平的。</p><p class="ql-block"> 其实愤怒本身并不可怕,它是情绪的信号灯,提醒我们“这里不舒服了”。可以大大方方说“我现在很生气”,可以清清楚楚讲“你这样做让我很难过”,但别让愤怒牵着舌头走——别用最狠的话,去刺最亲的人。</p><p class="ql-block"> 老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的温度,能焐热一颗心,也能浇灭一团火。真到了忍不住想发火的时候,不如先咬咬牙闭闭嘴,哪怕转身喝杯水,哪怕去阳台站三分钟,等那股“非说不可”的冲动过去了,再开口。要么好好说话,要么暂时沉默,沉默至少不会添新伤。</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我控制不住”,可这世上哪有绝对的“控制不住”?就像知道吼叫解决不了问题——要是吼叫有用,驴早就统治世界了。真正的强大,从不是嗓门大,而是能在情绪翻涌时,轻轻按住自己的舌头,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该烂在肚子里。</p><p class="ql-block"> 话出口前,先停三秒。想想对方平时的好,想想话说出去的疼,或许就能把那句刻薄的话,咽回心里,换成一句“我现在有点激动,我们待会儿再聊”。这不是怂,是给关系留余地,也是给自己留体面。毕竟,比起一时的痛快,我们更该珍惜的,是那些不想失去的人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