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之声(50)

彤彤的后花园

<p class="ql-block">2025.10.18</p> <p class="ql-block">天气预报</p><p class="ql-block">多云</p><p class="ql-block">5°C/11°C</p><p class="ql-block">优</p> <p class="ql-block">和谐之声合唱团</p><p class="ql-block">团长:徐桃花</p> <p class="ql-block">演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p><p class="ql-block">指挥:徐桃花</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是由公木作词,郑律成作曲的歌曲。该曲创作于1939年,原名“八路军进行曲”,解放战争时期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7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该曲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p> <p class="ql-block">该曲的歌词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任务、革命精神和战斗作风。曲调气势磅礴,坚毅豪迈,热情奔放。词曲浑然一体,表现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塑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肩负历史重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战的英雄形象。</p><p class="ql-block">1941年,该曲获得“五四青年节”奖音乐类甲等奖首位;2019年6月,该曲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p> <p class="ql-block">歌曲创作</p><p class="ql-block">创作历程</p><p class="ql-block">词曲创作</p><p class="ql-block">1938年8月,带着在晋绥抗日前线创作的革命诗稿,诗人公木(原名张松如)回到了革命根据地延安,与作曲家郑律成合住一个窑洞。两个文艺工作者都想为了这个时代做出些什么,于是一拍即合,立志为人民军队谱曲。</p><p class="ql-block">两人具体商定,立即动手创作《八路军大合唱》。公木一气呵成,写下包括《八路军进行曲》在内的共八支歌曲的歌词,完成这些歌词的创作时间不到一周。进入谱曲阶段后,为了便于交流,公木和郑律成搬到一起居住。为了谱好曲,郑律成对词曲进行反复推敲和琢磨。他为了不影响公木读书和工作,有时就跑到外面去思考。郑律成为了谱好曲子,双手各执石子边想边敲,反复琢磨,忘情之下把手指敲破了。</p> <p class="ql-block">歌曲改名</p><p class="ql-block">1940年夏,《八路军进行曲》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刊载后便在各抗日根据地广泛流传。解放战争中又对歌词作了修改,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51年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之名刊登了该曲。1953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颁发试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又将其改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p><p class="ql-block">1988年7月25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正式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邓小平签署了颁定军歌的命令。</p> <p class="ql-block">歌曲歌词</p><p class="ql-block">向前 向前 向前</p><p class="ql-block">我们的队伍向太阳</p><p class="ql-block">脚踏着祖国的大地</p><p class="ql-block">背负着民族的希望</p><p class="ql-block">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p><p class="ql-block">我们是工农的子弟</p><p class="ql-block">我们是人民的武装</p><p class="ql-block">从无畏惧 绝不屈服 英勇战斗</p><p class="ql-block">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p><p class="ql-block">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p><p class="ql-block">听 风在呼啸军号响</p><p class="ql-block">听 革命歌声多嘹亮</p><p class="ql-block">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p><p class="ql-block">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p><p class="ql-block">向前 向前</p><p class="ql-block">我们的队伍向太阳</p><p class="ql-block">向最后的胜利</p><p class="ql-block">向全国的解放</p> <p class="ql-block">演唱:《歌唱祖国》</p><p class="ql-block">指挥:徐桃花</p> <p class="ql-block">《歌唱祖国》是由王莘于1950年9月创作并作词作曲的爱国歌曲,同年发表于音乐刊物《大众歌选》第三集首篇,1951年9月15日经《人民日报》正式发表后在全国传唱</p><p class="ql-block">该曲采用进行曲风格,融合欧洲凯旋式进行曲与中国民族颂歌元素,以豪迈曲调与铿锵节奏展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精神风貌。</p><p class="ql-block">王莘创作灵感源于1949年开国大典及1950年赴京所见国庆筹备场景,返程途中在烟盒背面完成初稿。</p> <p class="ql-block">歌曲经天津耀华中学公演后逐步传播,1951年通过北京工人合唱团录音及《人民文学》《人民日报》推广至全国17</p><p class="ql-block">。周恩来曾建议将歌词“灭亡”改为“死亡”,该版本被1965年《东方红》采用</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歌曲曾获“全国群众歌曲”一等奖(1954年)、“金唱片奖”(1989年)、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2019年)等荣誉,并被选为国庆庆典、天安门升旗仪式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2025年)等重要场合曲目,应用于“神舟五号”“嫦娥一号”等国家航天任务</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30日,该曲在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上再次奏响。2025年国庆期间,武汉东湖凌波门水域举办的主题活动中,游客与船艇水手共同高唱该曲;同年央视国际《合唱先锋》节目播出天津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演唱版本24-26,承德奥体中心球迷集体奏唱该曲献礼祖国,唐山南湖广场音乐会全体演员合唱该曲收尾演出。</p> <p class="ql-block">《歌唱祖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  宽广美丽的土地,是我们亲爱的家乡。  英雄的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团结友爱坚强如钢。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我们勤劳,我们勇敢,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  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  我们爱和平,我们爱家乡,谁敢侵犯我们就叫他死亡!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东方太阳,正在升起,人民共和国正在成长;  我们领袖毛泽东,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我们的生活天天向上,我们的前程万丈光芒。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