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河西走廊之——西路军魂</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中国工农红军在河西走廊写下了英勇悲壮的一页,这也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1936年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军三大主力方面军会师后,根据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第九军和第五军及红四方面军总部约2.18万人组成的部队向西渡过黄河,准备执行中共中央宁夏战役计划。</p> <p class="ql-block">旌旗猎猎,铁骨铮铮。</p> <p class="ql-block"> 1936年10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占领宁夏、甘西,打通与苏联的联络,随即颁布《十月份作战纲领》,决定提前执行宁夏战役计划。纲领规定,红四方面军主力南进西兰通道地区,以3个军的兵力渡黄河攻占宁夏,但因河东敌情变化,军委命令屡有变更,致使四方面军主力张国焘所属司令部未能全部渡过黄河,计划终止执行。但是红三十军、红九军与红五军已经西渡黄河到达指定地域。</p><p class="ql-block"> 11月11日,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过河部队称“西路军”,领导机关称“西路军军政委员会”。渡过黄河的西路军,在徐向前、陈昌浩的指挥下,兵分左右向古浪进发。此次西征的目的是控制陕甘宁和河西走廊,打通同苏联的陆上生命线,取得苏联的援助。他们顶着寒风和漫天飞沙,踏上了艰苦卓绝、英勇悲壮的西征。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命令统治甘肃、青海两省的军阀马步青、马步芳部对西路军进行围剿。西路军全体将士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遵照中共中央命令,在河西走廊孤军奋战,与为数10万的马家军鏖战近5个月,先后歼敌二万五千余人。但终因敌我兵力悬殊太大,没有根据地,得不到补给,弹尽粮绝,几乎全军覆没,最后只剩400多人回到新疆。西征虽然失败,可是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英勇不屈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张掖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西路军在这场生死存亡的大搏斗中,斩关夺隘、一往无前。他们在缺粮食、缺弹药、缺衣服的困境下,抢渡虎豹口、鏖战一条山、血战古浪、激战凉州、攻克永昌、占领山丹、血染高台、血战倪家营子、冲出梨园口、鏖战祁连山、西进星星峡……途中历时5个多月,转战河西13个县,行程2000多公里,历经大小战斗80多次,歼敌2.5万多人,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红九军军长孙玉清等13名军级干部,50多名师级干部,90多名团级干部壮烈牺牲,7000多名将士喋血沙场,以大无畏英雄气概,浴血河西疆场,谱写出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p> <p class="ql-block">西宁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座落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纪念馆由“血战高台”英雄群雕、西路军纪念碑、西路军阵亡烈士公墓、西路军纪念馆、展陈馆等部分组成。采用特定富有人文含义的树种——红军槐、青海云杉、祁连园柏,搭配组成序列感较强的三军(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景观林区。</p><p class="ql-block"> 以槐树为主体的“高台壮志,槐念五军”主题讲述了红五军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在高台战役中西路军红五军年仅16岁的红军护士长因痛斥敌人的暴行,被马匪活活钉死在一棵槐树上。人们把这株槐树叫“红军槐”。</p> <p class="ql-block">以青海云杉为主体的“魂归河西,,忠贞不渝”为主题的红九军纪念林,以青海云杉寄托着红九军战士们的英魂,虽然他们的血肉之躯已葬身在这片土地上,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永世长存!</p><p class="ql-block"> “凤凰涅磐,戎马边疆”以祁连圆柏为主的红三十军纪念林,棵棵茂盛的树木就像红三十军将士们顽强的斗争精神,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是最终凭借顽强的意志走出祁连山,把西路军的火种带回了延安。</p> <p class="ql-block"> 西路军在这场生死存亡的大搏斗中,斩关夺隘、一往无前。他们在缺粮食、缺弹药、缺衣服的困境下,抢渡虎豹口、鏖战一条山、血战古浪、激战凉州、攻克永昌、占领山丹、血染高台、血战倪家营子、冲出梨园口、鏖战祁连山、西进星星峡……途中历时5个多月,转战河西13个县,行程2000多公里,历经大小战斗80多次,歼敌2.5万多人,红五军军长董振堂、红九军军长孙玉清等13名军级干部,50多名师级干部,90多名团级干部壮烈牺牲,7000多名将士喋血沙场,以大无畏英雄气概,浴血河西疆场,谱写出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p> <p class="ql-block"> 为了解这段历史,笔者查阅了大量的史料与亲历者的回忆文章,360网《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大事记》、中华魂网站《西路军》等都有这一历史事件的真实记载。特别是在网上看到一张照片是那样的触目惊心:一群红军将士的遗体堆在一起,烈士们衣衫褴褛,很多人被扒光上衣,横七竖八地倒在斜坡下,他们都是那么的年轻。土坑上是一群荷枪实弹的国民党军,都穿着厚厚的军大衣,可以想象着当时天气的寒冷,可以想象着那是一场怎样的惨烈的厮杀。照片上边赫然写着被击毙的西路军人数和日期。</p> <p class="ql-block"> 那些牺牲在西征途中的红军将士,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这片土地上。也许他们倒下的那一刻,心中是否想到过生命的宝贵,是否想到过活着是多么的美好?可是当时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执行上级命令,以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人数、武器、装备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杀开一条血路,为河东的红军主力保存有生力量。</p> <p class="ql-block">擎旗自有后来人。</p> <p class="ql-block"> 岁月匆匆,昨天一天天远去,西征的悲壮岁月,在血与火的淬炼下变成了永恒。烈士碑上那一排排的名字,汇聚成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他们的牺牲令今天每一个活着的人们想到人除了获取之外还应该要做些什么。</p><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将士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文章史料部分参考中华魂网站、360网站、每日甘肃网、央视军事农业频道大型纪录片《西路军》《传承西路军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胡杨网 作者卫东刚、党恒星)《西路军浴血河西走廊》(人民网 胡正先),图片来源于中华魂网站。特向原作者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