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剑阁的十大旅游景点

汉族屏障

<p class="ql-block">原创 老六之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剑阁县,隶属四川省广元市,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总面积3204平方千米。剑阁县户籍人口63万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以三国时诸葛亮用兵于此,在剑山凿石架空建飞梁阁道,故名;据《水经注》载:连山绝险,飞阁通衢,故谓之剑阁。</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0, 0, 0); font-size:22px;">1.剑门蜀道</b></p> <p class="ql-block">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地区。是在连绵不断的秦岭、巴山、岷山之间,以“蜀道”为纽带的风景名胜区。1982年被定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蜀道”是从陕西汉中、宁强入川,至广元、剑阁、梓潼的古栈道,绵亘150公里余。沿线地势险要,风光峻丽。“蜀道”中分布着众多的名胜古迹,有朝天关栈道、三国古战场遗迹、武则天庙皇泽寺、唐宋石刻青佛岩、剑门关、古驿道翠云廊、七曲山大庙、李白故居等。它是一条自然风景与人文历史胜迹并茂的“旅游热线”。剑门关,72峰绵延起伏,形如利剑,直插霄汉,古称“梁山”“剑山”,是蜀北屏障,西川咽喉,素获“天下雄关”之称,古为兵家争夺之地,有极高的军事价值。</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 剑门关</b></p> <p class="ql-block">剑门关,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处,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大、小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是我国最著名的天然关隘之一,享有“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蜀之门户”之美誉。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在此修筑栈道30里,设关守卫,称“剑阁”。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赞誉更让剑门关名扬海内。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0年9月被列为国家AAAA级风景区。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3. 翠云廊</b></p> <p class="ql-block">沿由秦入蜀的古金牛道南行,经宁强、利州、剑门关下的古城昭化,经剑阁县城,南至阆中,西至梓潼,有一条以石板铺成的三百里长的古驿道,道路两旁古柏苍苍,铁干虬枝,高拂云天,逶迤莽苍,蜿蜿数百里,云蒸霞蔚,天幕迷濛,人行其中,如入绿色长廊,行者“尽被浓荫裹”,虽是盛夏,也凉爽宜人,暑气全消。《嘉陵江志》载“自剑州以南,尽梓潼县界,古柏千树,皆大数十围,形状诡异”。这条古驿道的绿色长廊,便是被人誉为蜀道奇观的翠云廊。翠云廊在梓潼境内长达42公里,北起演武铺,南达石牛堡,有古柏覆盖的断断续续的石板路,在七曲山段的悬岩间还可见凌空凿洞的古栈道的一些遗痕。</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4. 凤凰楼</b></p> <p class="ql-block">凤凰楼,坐落在广元城中的凤凰山上,高42米,楼阁14层,与凤凰山连成一个整体,远看形似一只凤凰回首。到夜间,楼阁上彩灯通明,又恰似一只闪闪发光的金凤凰。凤凰楼始建于1988年,1989年建成,主体钢筋水泥浇注,头顶盖金黄色琉璃瓦,每层都有供游览观赏的撩望台四周装有铝合金茶色玻璃窗。她既有古人建筑的古朴典雅,又有现代建筑富丽华贵的风格。南面正门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川北名园此第一”;下联云:“天府杰楼却无双”。北面门上的对联是原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所题,上联是:“川北门开”;下联是:“凤凰归来”。</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5. 剑阁古城</b></p> <p class="ql-block">剑阁古城是剑阁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南北朝宋大明中(公元457枣464年)置南安郡,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相继有:南齐、梁置安州;北魏、北周置始州普安郡,隋置普安郡;唐、五代置剑州,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改剑阁县,1935年又置剑阁专署。四山环绕的剑阁县城,北有涓涓傍城东门过闻溪河,东南有秀丽的鹤鸣山,川陕公路傍城东门过闻溪河,终日车如流,人如潮。那横跨闻溪河上的钢筋混凝土公路桥,原是平板石桥,名武侯桥,是诸葛亮率兵北伐时所造。伫立桥上,扶栏眺望,便可见面城东门残存的古城墙。明正德年间(1515年后)剑州知州李璧主持修筑的城墙,呈桃形状环绕古城,周长1582米,现只存528米。</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6. 鹤鸣山</b></p> <p class="ql-block">鹤鸣山又名塔子山,位于川陕公路剑阁县城郊。相传古代常有飞鹤栖鸣于此,道教创始人张陵在此跨鹤仙去而得名。近年来有学者认为这里是张陵开创五斗米教的发祥地,是道教胜地中的魁首,被称为“道国仙都”。现山上开辟了鹤鸣山公园,复建了古代建筑风格和现代艺术相结合的亭、台、楼、阁,成为川北一大名胜。鹤鸣山山顶北端的文峰白塔,高21.7米,六层八面。第一层外围塔柱上雕有蟠龙图案,塔心中央有一块青石,石上雕有太极八卦图案,是川北唯一与道教有关的砖石混建塔。山顶处有唐、宋、元、明、清历代石刻数10处,较有名的有道教造像石刻、《剑州重阳亭铭并序》碑和《大唐中兴颂》石刻,被公认为鹤鸣山石刻“三绝”。</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7. 剑门孤魂姜维墓</b></p> <p class="ql-block">诸葛设关门,北伐率大兵,江山图一统,姜维守剑门。诸葛病故后,伯约竭忠志,谨遵丞相嘱,全力佐幼主。屯兵营盘嘴,未雨早绸缎缪。居高临下,秣马砺兵,森严壁垒,众志成城。魏将钟会,十万精兵,软硬兼施,屡攻剑门。汉军五千,推进魏营;钟会苦战,赵趄难进,退避三舍,待机而行。副将邓艾,0阻平,裹毯坠崖,直陷锦城。姜维诈降,刺探虚实,东山再起,光复汉室。0诈钟会,毒计横生,良将伯约,惨死魏营。剑门儿女,缅怀志士,雄关垒墓,永祭将军。墓碑题“汉大将军姜维之墓”;墓亭联云:“志在中原,费尽平生胆智;神栖剑阁,永昭千代英灵。”姜维墓:汉将姜维死于成都,葬于剑门。墓为圆形,青石勒墙。墓碑高大,刻汉大将军姜维之墓字样。</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8. 觉苑寺</b></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复建于民国21年(1932年),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抬梁架,面阔五间25米,进深三间12.4米,通高12米,素面台基高0.6米,阶梯式踏道三级。一层殿堂内原塑天王等泥塑,曾绘有神话故事白描图画,可惜在文革中被毁。大雄宝殿,系明代修复,木结构单檐歇山工屋顶,屋面盖青灰筒瓦,抬梁屋架,檐下旋斗拱6米,八架椽屋前后施大内额减柱,后施乳袱搭牵用三柱,面阔16米,进深二间13米,通高11米,素面台基高1.5米,垂带式踏道九级。</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9. 茶园沟</b></p> <p class="ql-block">茶园沟位于广元之南的剑阁县普广乡,距剑阁县城40公里,地处剑门山脉,也是剑门蜀道风景旅游线上的一个胜景。也有人称小九寨沟。这里有碧绿的海子,有许多奇特的山峰,有浩瀚的-,山上有水,水中有山,的确与九寨沟有几分相似。但它更有自己的特色。茶园沟风景秀丽,绿色的海子像一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巨大的山峰之间,陡峭的剑门棘人崖、熊人崖两岸对峙,绝壁千仞。熊人崖峰峦起伏,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棘人崖高耸的断壁处,石头与石头缝构成了一座天然的棘人石雕像。他昂首挺胸,注视着远方,那形象,那神态,不知不觉会把游人们带到那蛮荒久远的年代。</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0. 明代建筑剑溪桥</b></p> <p class="ql-block">剑溪桥,位于剑门关外,距剑门关隘口约两公里,横跨大剑溪,是古蜀道由成都去昭化的必经之桥。明弘治中利州指挥彭山建,以青石构筑,三拱相连。拱圈为两半拼合式(亦称莲瓣式),桥长18.8米,宽4米,高7.5米。东孔跨度为5.3米,西孔跨度为5.2米,中拱跨度为5.8米,拱高3.4米。东孔用26排卷石成拱,中拱用30排卷石成拱,西拱用23排卷石成拱。桥面成弧形,板石铺就阶梯式桥面。桥柱高0.6米,有石刻龙头镶其上,建筑技术精湛,历经数百年,桥形未变。宋代胡希道有诗云:“几重岭隔几重湾,路入濛濛烟雨间,独立溪桥重回首,前头已是剑州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