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江淮间 情寄八皖地(五)

劳璜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自驾游第二站:安庆主要景点</b></p> <p class="ql-block"><b>8.参观安庆博物馆(黄梅戏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下午参观安庆博物馆,是这次自驾游的重头戏。博物馆的体量非常大,不亚于省级博物馆。如果每个展览都仔细看的话,可能一天都走不过来,我们选择参观了安庆钱币、安庆古代文明和安庆黄梅戏三个陈列,逗留了近两个小时。</p><p class="ql-block">穿行在展厅之间,仿佛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从青铜器上的斑驳锈迹,到古钱币的方孔圆形,再到黄梅戏服的流光溢彩,这座千年古城的故事在眼前缓缓展开。最难忘黄梅戏展厅里那些泛黄的手抄剧本,纸页间似乎还回荡着《天仙配》的婉转唱腔,让人不禁感叹:原来一座城的灵魂,就珍藏在这方寸天地之间。</p> 博物馆整体建筑很难照全,就拍了两张局部。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一层大厅正面</p> <p class="ql-block">安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既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又有丰富的钱币文化。</p> <p class="ql-block">境内先后出土了“蚁鼻钱”“郢爱”金版“五铢”“大布黄千”“大泉五十”等铸钱钱范,宋代同安监、宿松监铸钱,清末民初的安徽银元局、安徽铜元局、安庆造币厂等铸币,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钱币实物陈列是安庆经济繁荣的历史见证,展现了安庆独具特色的深厚文化底蕴。</p> 鸡目五铢 榆荚钱 北周三品 长江太子矶宋代崇宁通宝出水水域 明代银质瘗钱 五代十国钱币 安庆造币厂 民国安庆造币厂概况 <p class="ql-block">安庆历史人文底蕴深厚。薛家岗文化是长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文化;春秋时期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南北朝时期是禅宗发源地;唐宋时期,山水形胜的安庆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清代中国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文派在这里兴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入江处。市域西接湖北、南邻江西、西北靠大别山主峰、东南倚黄山余脉,自古是南北交流的重要通道,素有“长江万里此咽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称。</p> 铜编钟(东周) 环首青铜削刀(春秋墓) <p class="ql-block">东晋时置大雷戌,为江防要地。咸和二年(327)历阳(今和县)太守苏峻联合寿春(今寿县)祖约叛乱,向京都建康(今南京)进攻,忠于朝廷的江州刺史温峤欲火速统兵去保卫建康。在建康掌管中央政权的庾亮得知后,担心当时手握重兵的荆州刺史陶侃乘虚而入,因此在《报温峤书》中说:“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意思叫温坐镇原防,不要越雷池而东。后来用以表示不可逾越的一定范围。“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成语,即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安庆地处淮水之南,长江之滨,得南北风气之先,受黄梅烟雨炫染,故有此唱。</p> <p class="ql-block">黄梅戏兴起于清中晚期安庆周边诸乡,初为乡俚之曲,历草台之敷演、花台之嬗变,兼汲民间歌舞之养分,取兄弟剧种之菁华,渐登大雅,遂成妖娆曼舞,绕梁乐章。至新中国成立初,黄梅之树得到雨露滋养,遂有“槐荫”一曲,中华人人尽羡董郎;“七仙”舒袖,神州处处百鸟鸣唱,渐成“黄梅家家雨”,遍地黄梅腔。2006年,黄梅戏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戏剧人物瓷塑 戏神阁 一代宗师严凤英 严凤英主演的部分剧目 《徽州女人》第一幕《嫁》场景再现 伴奏乐器 舞台 黄梅戏部分剧目人物造型 <p class="ql-block">黄梅戏行当以“生”“旦”为主,剧目多聚焦百姓生活,人物形象朴实亲切。为保持整体风格的清新流畅,黄梅戏淡化了“净”角,简化了“丑”角,使其更贴近生活。无论哪个行当,表演皆以传递真实朴素的情感为核心,共同营造出黄梅戏既具“烟火气”又不失“仙气”的艺术特质。因此,在安庆黄梅戏博物馆中,所见戏服与头饰大多属于生、旦两行,这也直观体现了其艺术魅力所在。</p>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