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毛洪芳拍的照片和视频。

祁老剧场

<p class="ql-block">那天清晨,阳光斜斜地洒在中国航空博物馆的广场上,人群在巨大的标识下排起长队。有人低声交谈,有人举着手机拍照,孩子们蹦跳着,父母在一旁轻声提醒。我站在人群后方,镜头对准这有序而热闹的一刻——这是2025年10月15日,我按下快门,记录下普通人眼中对蓝天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展厅深处,一幅巨大的火箭发射画面占据了整面墙。火焰升腾,照亮了孩子的脸。他穿着绿色裤子,黑色鞋子,仰头望着那道划破天际的轨迹,双手自然垂下,仿佛被某种无声的力量吸引。那一刻,他不只是在看展览,更像是在与未来对话。我悄悄按下录制键,让这静默的仰望,成为时间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孩子站得更近,背对着我,手指直直指向画面中的火箭。他的姿态像一种宣誓,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那枚冲向苍穹的箭。背景里的山脉与发射塔静静伫立,左侧的军事展板像是沉默的见证者。我绕到侧面,拍下了这个小小的身影——他不知道,自己也成了别人镜头里的光。</p> <p class="ql-block">转到模拟飞行区,科技感扑面而来。两台飞行器并列而立,蓝色灯光在金属外壳上流转,像星河低垂。一个小男孩站在中间,仰头看着驾驶舱模型,眼神亮得惊人。天花板的管道纵横交错,仿佛真的置身机库。我蹲下身,从他的视角拍了一段视频——那一刻,我知道,未来的飞行员或许就藏在这双眼睛里。</p> <p class="ql-block">室外停机坪上,一架深蓝色的直升机静静伫立,背景是几架退役的战机。一位父亲和孩子站在机腹旁,孩子穿着绿色上衣,踮着脚想摸机身。天空有些阴沉,但他们的笑容却格外明亮。我拉近镜头,录下孩子兴奋的声音:“爸爸,它真的能飞那么高吗?”——这句提问,像一颗种子,落进了风里。</p> <p class="ql-block">园区中央的雕塑前,一对父子正合影。雕塑上刻着“放飞理想”四个大字,阳光洒在金色的笔画上。男人穿着蓝衣,抱着穿迷彩服的孩子,两人笑得开怀。我站在几步外,拍下了这个瞬间。不只是他们,周围许多人也在拍照,仿佛都想把“理想”二字,装进自己的相册。</p> <p class="ql-block">那天最热闹的,是园区中央的国庆主题花坛。红色旗帜迎风招展,五颗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花坛中央,“早安 2025 10月1日 国庆快乐”的字样鲜艳夺目。我特意在清晨拍了一段延时视频——阳光一点点爬上旗帜,人群渐渐汇聚,像一场无声的庆典。虽然那天不是10月1日,但这画面,让我觉得节日从未真正走远。</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去了城郊的公园。秋意正浓,阳光穿过树叶,在地上洒下斑驳的光影。长椅上放着一个篮子,装着书和几根带叶的树枝。AI生成的“中秋快乐”字样浮现在画面中央,提醒我时间的流转。我拍下这片宁静——落叶、长椅、光影,像一封写给季节的信。</p> <p class="ql-block">绿雕园里,一群动物造型的植物雕塑在阳光下栩栩如生。鹿、熊、鸟,形态各异,被金黄的花坛环绕。孩子们在周围奔跑,笑声清脆。我拍下一只“跃起的兔子”,它的叶子在风中微微颤动,仿佛下一秒就要跳进真实的世界。园艺师的巧思,让自然与想象在此刻交融。</p> <p class="ql-block">傍晚,我走进“俄罗斯风情小镇”。金色的大门上,“俄罗斯风情小镇”几个字在夕阳下闪着光。两侧的雕塑穿着传统服饰,仿佛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红顶小屋、绿树成荫,几人站在门口拍照,笑声随风飘散。我录下一段慢行视频,让这异域风情,缓缓流淌进记忆。</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雪开始飘落。街道安静,雪花轻轻覆盖在车顶、招牌、树梢。一家店铺的暖光透过玻璃,映出模糊的轮廓。我站在街角,拍下这冬夜初雪——车灯在雪中晕开光圈,像梦的边界。虽然已是十月,但这雪来得突然,也美得意外。</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城市在雪中沉静下来。高楼的蓝光在夜空中闪烁,街道上行人稀少,只有雪花在镜头前飞舞。我打开慢门,录下一段长曝光视频——光轨如河,雪落如诗。这一刻,喧嚣退去,世界只剩下洁白与宁静。</p> <p class="ql-block">那天,我走过了博物馆的庄严、孩子的憧憬、城市的烟火与自然的静谧。2025年10月15日,我用镜头记下了这些碎片——它们不宏大,却真实;不刻意,却动人。每一张照片,每一段视频,都是生活本身在低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