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坛公园

韩富隆

<p class="ql-block">  北京天坛公园,原名“天地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名为“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总面积273公顷,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民国七年(1918年)1月1日,辟为天坛公园。</p><p class="ql-block"> 天坛这些建筑和景观体现了明清皇家祭天文化的精髓,融合了建筑、声学与天文智慧。‌‌</p> <p class="ql-block">  天坛公园由两道坛墙环绕,被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主要由春季祈祷丰年的“祈谷坛”,冬至日祭天的“圜丘坛”,皇帝祭祀前居住的斋宫、演习祭祀礼乐的神乐署四大古建筑群组成;祈谷坛中的祈年殿是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天坛公园外坛种植有大量古柏林。</p> <p class="ql-block">祈年门</p><p class="ql-block"> 祈谷坛仪门,坐落于祈年殿南,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称大祀门,后改为大享门。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经乾隆皇帝钦定为祈年门。祈年门为庑殿顶建筑。殿宇五楹,中三间为门,崇基石栏,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门制。祈年门中门供皇天上帝专用,皇帝进出左(东)门,百官进出右(西)门。</p> <p class="ql-block">‌祈年殿‌</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皇帝春季祈谷场所</span>,三层蓝瓦金顶圆形大殿,象征“天圆地方”。高38米,无梁无檩,靠28根金丝楠木柱支撑,象征四季、月份与时辰,<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靠榫卯结构支撑,抗震性能卓越。‌天坛标志性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皇乾殿</p><p class="ql-block"> 是平时供奉祈谷坛祭祀正位和配位神版的大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位于祈谷坛内壝外北侧,由三座琉璃门与祭坛相通,蓝琉璃瓦庑殿顶,崇基石栏,殿前设月台,月台前方和左右出陛各八级。院内西侧有古稀门。檐下悬挂“皇乾殿”匾额为明嘉靖帝亲书。</p> <p class="ql-block">‌丹陛桥‌</p><p class="ql-block"> 长360米、宽30米的甬道,连接祈年殿与圜丘坛,象征“天高地低”,中为神道、东御道、西王路,石板排列遵循"九五至尊"规制。‌‌</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 </p><p class="ql-block"> 棂星门设于圜丘墙外,是古代祭坛壝墙专用门式,形似牌坊,以汉白玉石雕造。天坛圜丘内外墙各设门四组,每组三门,共设棂星门八组24座,称“云门玉立”</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圜丘坛‌</p><p class="ql-block"> 皇帝冬至祭天场所,<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层汉白玉石台,用于冬至祭天,台阶、石板均为九或九的倍数,</span>中心“天心石”站立说话可产生混响回声,体现古代声学原理。坛面石板及栏杆均为9或9的倍数,暗合“九五之尊”的数字密码。冬至正午阳光穿透栏杆,展现天文智慧。‌</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回音壁</p><p class="ql-block"> 回音壁为光滑圆形围墙,两人分站东西两端贴墙低语可清晰传声,现地面标记点仍可体验。</p><p class="ql-block">‌回音壁与三音石‌:皇穹宇围墙,两人贴墙可隔空对话;三音石击掌可闻多次回声,为声学奇迹。‌‌</p> <p class="ql-block">  皇穹宇,正中为大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五楹配殿,外围圆形院墙即“回音壁”。‌‌</p> <p class="ql-block">‌斋宫</p><p class="ql-block"> 皇帝祭祀前斋戒居所,红墙绿瓦,有“小故宫”之称。</p> <p class="ql-block">双环万寿亭‌</p><p class="ql-block"> 由两个重檐圆亭套合而成,基座呈桃形,寓意“和合、吉祥、长寿”,故又称“桃亭”。该亭为乾隆皇帝为其母亲50大寿所建,原址位于中南海,1976年迁至天坛并重建。</p> <p class="ql-block">‌七星石‌</p><p class="ql-block"> 按北斗七星方位排列的巨石群,象征星象阵法。‌‌</p> <p class="ql-block">‌长廊</p><p class="ql-block"> 长廊(又称“七十二连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连接宰牲亭、神厨院与祈谷坛的封闭式通道,用于运送祭祀供品,现为游客休憩场所。长廊呈曲尺形,长约300米,宽5米,共72间,以雅伍墨旋子彩画和传统建筑工艺著称,2023年完成重大修缮后恢复开放。</p> <p class="ql-block">‌古柏林群‌</p><p class="ql-block"> 坛内3562棵古柏,最老“九龙柏”树龄超600年,树干如龙盘绕。古柏区晨间常有本地居民活动,可感受历史与市井交融的氛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