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五的圣卓书吧依然高朋满座,有新人,有旧人,与琚立老师挺有缘分,此缘分非彼缘分,琚立老师的“立”字,取自成语“亭亭玉立”,而琚立老师的姐姐就叫琚文亭,同名不同姓,很荣幸与姐姐同名,就像是命运送给我们的一份见面礼,感觉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p><p class="ql-block">骆老师讲到2500年前的东周,用一个字“乱’来形容,36个皇帝被杀,52个朝代更迭,驺衍用阴阳学术、唬人之学纵横战国,与屡屡受壁、被梁惠王毫不客气地称呼“叟,不远千里而来”的孟子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冷一热的际遇,就像历史投下的两重光影,映射出浮华与沉寂的永恒道理。历史的长河终究做出了最公正的判决,驺衍的显赫被埋没为尘土,孟子的仁政王道如暗夜星光,照亮整个华夏文明的夜空。这何尝不是对我们当下生活的警醒,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如潮水般涌来的时代,“知识的驺衍们”正用碎片化的干货、煽动性的观点,收割者我们的注意力,那些被精心包装的“速成智慧”,恰如当年驺衍的奇谈阔论,总能迅速赢得满堂喝彩,而真正需要沉淀、细研的经典,那些关乎人性仁爱的孟子之学,却因无法提供立竿见影的效用,而被日渐边缘。圣卓书吧的我们在这样的喧嚣中坚持读书,本身就是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修行,当我们捧起一本经典著作,而不是刷着无穷的短视频时,我们便是在经历一场沉默而有力的抵抗。这并非是要我们远离现实,犹如孟子的仁爱虽不为当时所见却如种子般深埋,在后世无数仁人志士的血脉中奔涌不息,我们的阅读,正是为了在这变幻莫测的当下,找到可以依凭的坐标。</p><p class="ql-block">让我们在书页间,为自己也为这个世界留一盏不灭的灯,当万千浮华如驺衍的盛名风吹云散,而我们这盏灯所守护的,将是永不沉沦的思想星空,我们需要的,或许不是更多的聪明与世故,而是那份敢于在喧嚣中坚守的勇气,或许这正是照亮我们走向未来的不灭明灯,。</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