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园轮影

张国成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撰稿/摄影:张国成</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昏之于温江,总有彩色的圈地运动。成都温江区光华公园一侧见到了那景象,不意漫步至江安河畔,竟又重逢。一样的彩色栅栏,一样蹒跚的小人儿,一样的父母环列如城。两个公园,同一种初程,隔着几条街衢,在暮色中遥相呼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河边的风要湿润些,带着水汽,轻轻掠过场中孩童的发梢。此间的栅栏亦是红黄蓝绿交错竖立,圈出的方圆却因临水而显得灵动。孩子们脚踩轮滑鞋,如履薄冰,却又跃跃欲试。教练的呼喝声混着江安河的潺潺水声,竟谱成了特殊的练习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瞧那戴蓝色头盔的小男孩,屡屡欲速而不达,每每将倒未倒之际,两手在空中乱抓,终于一屁股坐在地上,却不哭,只愣愣地看着自己的轮滑鞋,仿佛责怪它们不听话。不远处的小女孩扎着两个小辫,滑得略好些,已然能够蹒跚前行,每进一步,辫梢便跳一跳,如蜻蜓点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场外的父母们,各守其位,目光却是一致的专注。有位父亲双手紧握栅栏,指节发白,仿佛要将那塑料杆子捏出水来;一位母亲举着手机,却忘了拍摄,只呆呆望着场中那个穿红色护膝的小身影。水边的暮色来得急,不一会儿就染透了半边天,灯光次第亮起,将人影拉得老长。</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练在两个孩子间穿梭,时扶时放,恰如河边垂柳,随风俯仰而不断折。他的口令简短有力:“看前方!莫低头!”孩子们依言而行,虽然难免又要摔倒,但爬起的动作已明显熟练了许多。人生第一课,原是教人如何跌倒后再起身。</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在两处公园之间往来观察,发觉光华公园的场地树影婆娑,江安河畔则水光潋滟,然而圈内的景象竟如此相似。同样的彩色行头,同样的蹒跚学步,同样的关切目光。或许全天下的父母心,总是相通的;所有孩童的初程,大抵类似。</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暮色渐深,河面的灯光碎成一片金粼。两处的彩色栅栏都将被收起,待明日黄昏再现。而人生的栅栏何其之多,今日滑过这一重,明日又有新的圈栏要跨越。好在总有那些目光守护,使我们在跌倒时知道:总有人在场外,手里拿着我们爱喝的草莓味饮料。</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水边的灯全亮了,映得河面如铺锦缎。归途上我想,人生最初的路,不过是在一次次跌倒中学会平衡;而有人守护的跌倒,何尝不是一种幸运。两处公园,同一暮色,无数初程正在开启。</span></p> <p class="ql-block">张国成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2年生于新疆伊犁,兵团农场当过农工,新疆马兰核试验基地当兵13年。1994年开始文学创作,出版有散文集《西部如歌》、《心灵的绿洲》,诗集《兵团如诗》。诗歌、散文、摄影作品多次国内获奖。2013年5月,作为兵团文艺文化学者赴台湾文化学术交流。2013年12月,获首届“兵团文化能人”称号。2017年11月“中国文联赴英国艺术创意人才高级研修班”(简称海外六期)研修学习。退休前任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副秘书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一师(建工师)文联主席。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