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8月25、26日,第一次游览了天津。</p><p class="ql-block"> 五大道由“成都道、南京路、马场道、西康路和贵州路”五条道路合围的区域,区域纵横交错着23条道路,占地总面积达到1.28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 五大道位于天津市中心,这里拥有超过2000栋历史建筑,其中,900余所楼房是在1949年以前所建,它们充分展现了欧洲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包括花园式和公寓式设计。此外,还有423所小洋楼被天津市政府列为不同等级的历史风貌建筑,这些建筑风格各异,既有英式、意式、法式、德式和西班牙式建筑,也有众多文艺复兴式、古典主义、折衷主义、巴洛克式、庭院式以及中西合璧式建筑等。五大道因此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p> <p class="ql-block"> “民园1920街区”是一个融合了历史韵味、艺术气息、时尚活力与生活温度的城市典范。这一街区不仅成为了城市独特魅力的名片,更向世界敞开了一扇了解天津历史与文化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 民园1920街区,名字源于五大道最著名的民园体育场。这座建于1920年的历史风貌建筑周边,聚集着众多的名人故居,像抗日将领张自忠、外交家顾维钧、金融家谈荔孙、京剧艺术家马连良等。</p> <p class="ql-block"> 民园广场,始建于民国九年(1920年),民国十五年(1926年),由英国奥运冠军李爱锐参与设计并主持提升改建,是当时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综合性体育场,也是中国第一个灯光足球场。</p> <p class="ql-block"> 民园广场作为“中西合璧的城市客厅”,是集“中外游客集散中心、特色文化博览中心,休闲体育体验中心和异国风味美食中心”为一体的、中西文化交融的、独具特色的城市休闲广场。</p> <p class="ql-block"> 民园广场的门前矗立着一座“大力神杯”,这座“大力神杯”诉说着民园广场曾经的足球记忆。这里是天津足球的起源地,是天津足球辉煌的象征,如今这座“大力神杯”已经成为民园广场的标志建筑之一,传承着有关天津体育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小白楼是天津市和平区的旅游景区,它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娱乐和景观元素。这里曾是帝国主义国家的租界地,历史底蕴深厚,并因一座外墙涂白色的二楼酒吧而得名。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白楼逐渐发展成为繁华的商业区,吸引了众多外国人、官僚、买办等社会上层人士。</p> <p class="ql-block"> 天津音乐厅就位于天津市和平区建设路88号小白楼朗香街。始建于1922年,原名为平安电影院。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平安电影院一直从事电影放映事业。1956年平安电影院进行了简单的改造,增大了舞台面积并于当年更名为“天津音乐厅”。</p> <p class="ql-block"> 西开教堂全称天主教西开总堂。西开教堂是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由法国传教士杜保禄(Paul-Marie Dumond,1864~1944)主持修建;建筑面积1891.95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500人,平面呈十字形。</p> <p class="ql-block"> 西开教堂的建筑风格属于罗曼式,有三个并列的绿色穹顶,高达45米,每座穹顶上有一个青铜十字架。建筑主体是用红黄色花砖砌造的,教堂内有许多壁画和大管风琴。</p> <p class="ql-block"> 张爱玲旧居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83号,一幢三层联排小楼静静矗立。1922年,年幼的张爱玲随父母迁居天津,在这座法租界的花园洋房中度过了童年时光。谁能想到,这座看似普通的小楼,竟孕育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独特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 张学良故居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和普通博物馆不同,这座沉浸式博物馆里呈现出百年前张学良在此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 瓷房子的前身是栋1920年代后期所建的砖木结构4层小洋楼。洋楼带有意大利式外廊,内部每两层之间有一个阳台,为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原为近代中国外交家黄荣良故居。2002年9月,粤唯鲜集团总裁张连志花3000万买下小洋楼,而后将小洋楼贴上古瓷器建成“瓷房子”。</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瓷房子最大的看点,是建筑内外共约用了7亿多片的瓷片,</span>13000多件古瓷瓶、瓷盘、瓷碗,300多尊历代的石雕造像,300多件汉白玉石狮子,300多个瓷猫枕,20多吨的水晶玛瑙等,有晋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钧瓷、龙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粉彩等各个朝代的精美瓷器,这些瓷片被巧妙地镶嵌在洋房的内外墙壁、门廊、窗户、屋顶,成为一处巧妙地将中国古典元素与欧洲文艺复兴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 “瓷房子”。</p> <p class="ql-block"> 瓷房子主要有平安墙、瓷龙、瓷狮子、名人字画等观赏景点,<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座建筑装饰着无数古代瓷片和瓷器,部分瓷器还是古董,令人眼花缭乱,</span>被称为一座价值连城的“中国古瓷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与宝贝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 天津抗震纪念碑是天津市人民政府为纪念1976年唐山大地震24.2万罹难者而建造的纪念建筑,纪念碑通高19.76米象征地震发生年份。</p> <p class="ql-block"> 主体由四片直角三角形花岗岩垂直交叉构成金字塔形, 碑体四翼支撑象征全国支援,中心十字巨柱表现天津人民的革命意志,东面刻有胡耀邦题字及碑文,其余三面浮雕分别为母亲托举孩子、解放军战士怀抱孩子、男子手握铁镐。纪念碑广场现已成为天津城市发展的见证地标。</p> <p class="ql-block"> 庆王府,始建于1922年,曾被誉为原英租界的华人楼房之冠。1925年,大清皇族最后一位“世袭罔替”的亲王爱新觉罗·载振,举家迁居天津,重金购得此府邸,并在这里度过了22年的寓公生活,这里因此得名“庆王府”。</p> <p class="ql-block"> 该建筑建于1922年,为清宫太监小德张所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带地下室)。建筑的首层、二层均设通敞柱廊。建筑形体简洁明快,室内装饰豪华,富有中西合璧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庆王府作为内部展览馆,它向世人讲述了庆王府的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石青色四团金龙纱料补服(清光绪)补服,亦称"补掛",是清代主要的一种礼服。补服皆为石青色,无领、对襟,以其所缀圆形和方形补子为区分官职品级的主要标志。亲王的补服为圆补,绣五爪龙四团,前后为正龙,两肩为行龙。</p> <p class="ql-block"> 庆王府四绝</p><p class="ql-block"> 【掐丝玻璃】一百年前自比利时进口的"玻璃纱窗",用玻璃拉制的细丝,编织成中国水墨山水的图案,这项技艺在比利时已经失传,纱窗因此也成了孤品,被称为庆王府的镇宅之宝。</p> <p class="ql-block"> 【琉璃柱】二楼回廊上由黄、绿、蓝三色共计196根六菱形琉璃柱合围而成的围栏,近百年的时光流逝仍遮不住其绚丽如新的色彩。它们由当年的皇家琉璃窑烧场烧制,黄色代表皇家;绿色象征春和日丽;蓝色代表天。与北京故宫琉璃瓦为同一个官窑所出。</p> <p class="ql-block"> 【阴沉木雕】使用整块阴沉金丝楠木雕刻而成,并且采用的是"镜像透雕",木雕两面"镜像对称",工艺极为精湛。</p> <p class="ql-block"> 【黄金树】,学名白花梓树。上世纪20年代从北美移载至此,至今已过百年,因其成熟的果实在秋天变为金色,恰似满树挂满金条,因此俗称"黄金树"。</p> <p class="ql-block"> 望海楼教堂,旧称圣母得胜堂,以其旧址望海楼而得名。望海楼教堂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底建成,具有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是天主教传入天津后建造的第一座教堂,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望海楼教堂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天津教案”遗址。</p> <p class="ql-block">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一生用了两百多个名号,常因地因时因势而变。</p> <p class="ql-block"> 李叔同故居纪念馆于1990年10月在李叔同诞辰110周年之际,建造了李叔同书法碑林。在这座占地635平方米的古典式园林内,镌刻着李叔同中、晚期书法作品80余件,并刻有楚图南、赵朴初、启功等著名书法家的贺词作品。</p> <p class="ql-block"> 1918年,李叔同入杭州虎跑寺出家,从此精修佛教律宗,成为一代高僧。1942年10月圆寂于福建泉州。李叔同生于乱世,他亲眼目睹内忧外患,国事日非,无力回天,终于心灰意冷,皈依佛门,法号弘一,世称弘一大师。</p> <p class="ql-block"> 李叔同故居按原貌恢复重建,保留下来的故居占地1400平方米,由四组院落、48间房屋组成,传统砖木结构,呈“田”字型格局,凝重而庄严。</p> <p class="ql-block"> 为恢复故居原貌,增强历史原真性,最大限度地复原了李叔同生活起居场景,包括桐达钱庄、佛堂、中书房、意园等。</p> <p class="ql-block"> 作为津门十景之一,天津古文化街一直坚持“中国味,天津味,文化味,古味”经营特色,以经营文化用品为主。古文化街内有近百家店堂。</p> <p class="ql-block"> 天后宫,又称小直沽天妃宫、娘娘宫,位于古文化街,始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是天津市区较古老的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的妈祖庙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天津古文化街是天津文化的发祥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天津老字号民间手工艺品店的集中地,荟萃了众多非遗品牌,</span>记录着天津老城区的形成过程,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 还有四天时间,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就要在中国天津举行。津湾广场上的霓虹灯不停的闪烁着“相约上合”、“相聚天津”。</p> <p class="ql-block"> 世纪钟为迎接新世纪在天津站前广场建造的大型标识性城雕建筑,2000年1月1日零时首次敲响迎接新世纪的钟声。钟体高40米,重170吨,钟盘直径14.6米,基座布满齿轮与钢轨元素,钟表盘镶嵌12星座青铜浮雕,通体采用金属材料构筑而成。</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解放桥始建于1927年,是中国开启式钢桥的经典代表</span>,原名“万国桥”,是中国唯一的双叶立转式开启桥,也是天津市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1949年1月25日更名为解放桥,长97.64米,桥面宽19.5米;桥面为双向四车道;总投资额约190万两白银(民国时期)。</p> <p class="ql-block"> 站在海河边与世纪钟、解放桥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 意式风情区:原汁原味的意大利味儿!马可波罗广场周围,保存完好的意式小洋楼群。现在多是餐厅、酒吧、咖啡馆,晚上尤其热闹,灯一亮,氛围感拉满。坐下来听听驻唱,挺有异国情调。</p> <p class="ql-block"> 津门桥韵 海河飞虹,72公里长的海河上建有20余座各具特色的桥梁。</p><p class="ql-block"> 解放桥百年启闭的钢铁传奇</p><p class="ql-block"> 赤峰桥扬帆津港的“未来之舟”</p><p class="ql-block"> 大沽桥日月同辉的力学诗篇</p><p class="ql-block"> 狮子林桥千狮映月的光影奇观</p><p class="ql-block"> 金钢桥承古肩今的钢铁史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每一座桥都是一首凝固的诗、一幅立体的画、一个时代的印记。这些桥梁不仅展现了建设的精湛技术,更融合了建筑美学、历史文脉与艺术创造,让海河成为一条流动的文化长廊,让天津成为一座“站在桥上看风景”的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 “天津之眼”摩天轮,又称天津永乐桥摩天轮,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界唯一建在桥上的摩天轮,</span>是一座跨河建设、桥轮合一的摩天轮,兼具观光和交通功用,是天津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 夜幕下的海河畔, 灯火辉煌映水面!</p> <p class="ql-block"> 漫步海河边, 感受岁月静好, 领略天津风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