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翁帆订婚前致亲友函

耕夫

<p class="ql-block">  2004年11月5日,杨振宁与翁帆订婚,他预先向亲友发了一封信————这是11年前我从金庸秘书小吴处获得的独家新闻。</p><p class="ql-block"> 此信最先刊登于香港《明报》。而在内地,2016年《名人传记》3月号发表我的特稿《杨振宁与金庸:两个拥有“忘年恋”的老头儿》一文,杨振宁的这封信首次在内地传媒上公开。2019年9月,东方出版社出版我的新著《金庸自个儿的江湖》,在下册《第一个读金庸小说的科学家》一节中,就有这则杨振宁致亲友函的全文。</p><p class="ql-block"> 从此,杨振宁与翁帆的爱情故事家喻户晓,传播至今。</p> <p class="ql-block">  2004年10月的一天,秘书小吴给金庸递上一份打印笺,是杨振宁从北京发送的一封电子邮件。</p><p class="ql-block"> 邮件内容写道——</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封重要的信,向你介绍我的未婚妻。</p><p class="ql-block"> 她的名字叫翁帆,她的朋友叫她帆帆。我现在也这样叫她。</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2004年11月5日订婚。</p><p class="ql-block"> 翁帆28岁,出生在广东省潮州。致礼和我1995年夏天到汕头大学参加一个国际物理学家会议时碰到她。那个会议有四位我也知道,虽然在岁数上已经年老,在精神上我还是保持年轻。我知道这也是为什么翁帆觉得我有吸引力的部分原因。诺贝尔奖得主参加,因此学校挑选学生来作接待向导,当时还是大一学生的翁帆是我们的接待向导。那是一个只有上帝才会作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致礼和我立刻就喜欢翁帆。她漂亮,活泼,体贴而且没有心机。她是英文系学生,英文说得极好。离开汕头之后,我们和她偶尔有些联络。</p><p class="ql-block"> 大学毕业后,她结婚了,几年以后离婚。几年以前她进入在广州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很快要得到翻译系的硕士学位。</p><p class="ql-block"> 有如天意,因为好几年没有联络,她今年二月给我们一封短信。信是寄到纽约石溪,后来转到我所在的香港。也因此我们在过去的几个月中逐渐熟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一幅世间罕见的照片:杨振宁与前妻后妻同框合影)</p><p class="ql-block"> 我发现现在已是一个成熟妇人的翁帆,依然保有九年前致礼和我特别欣赏她的率真。在我最近写的一首关于她的诗,其中有下面的几句:</p><p class="ql-block"> 没有心机而又体贴人意,</p><p class="ql-block"> 勇敢好奇而又轻盈灵巧</p><p class="ql-block"> 生气勃勃而又可爱俏皮</p><p class="ql-block"> 是的,永恒的青春</p><p class="ql-block"> 青春并不只和年纪有关,也和精神有关。翁帆既成熟又青春。我深信你们看到她都会喜欢她。</p><p class="ql-block"> 我也知道,虽然在岁数上已经年老,在精神上我还是保持年轻。我知道这也是为什么翁帆觉得我有吸引力的部分原因。</p><p class="ql-block"> 我们当然都清楚地知道,我们有很大的年岁差距。但是我们知道我们都能够也将会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奉献给我们的结合。我们的亲人都祝福我们。</p><p class="ql-block"> 请读一下下面的句子,这些句子说明了我对于她在我生命中扮演的以及即将要扮演角色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噢,甜蜜的天使,你真的就是……</p><p class="ql-block"> 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p><p class="ql-block"> 给我的苍老灵魂</p><p class="ql-block"> 一个重回青春的欣喜……”</p><p class="ql-block"> (原载香港《明报》2007年9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