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 山西南禅寺佛光寺古建之光

曾莹Sheila

<p class="ql-block">今天和游侠客重走梁林路山西古建之光的25名游侠,一早7.30太原出发去五台山看两座唐代古建筑寺庙,佛光寺和南禅寺,也是本次重走梁林路古建之光的重点!</p> <p class="ql-block">全国一共3座唐代的木结构寺庙,山西两座,先来南禅寺(村庙)785年,下午还有个五台山佛光寺857年的,都是1200年前唐朝古庙了!地上古建看山西不是盖的</p> <p class="ql-block">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一个小小偏僻的山西村子1300多年来一直供养着这样一座古寺庙,说明他们的精神世界非常丰富,信仰从来没有断过!</p> <p class="ql-block">唐代的佛像面部饱满圆润,袒露肩膀,神态安详,带有盛唐时代的特点。人按照自己的样子塑造了神,每个民族时代都有不同的样子,而人确是神按照自己的样子塑造的!</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建筑的美在于方圆之美,最佳比例为1.414,西方美学在于黄金分割点也就是0.618!中国的美学在于外圆内方,天地人合一中的为人处事哲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听到郭骏老师讲了很多古建筑术语,有点头晕眼花,先洗洗脑子吧</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梁思成和林徽因1937年发现的国内现存唐代木结构建筑,被称为国之瑰宝!</p> <p class="ql-block">此刻,在唐代佛光寺(857年重建)的古经幢下与1937年时的林徽音隔空相望—-中国古建筑之美,结构之精巧,彩塑壁画之神韵!佛性(像)穿越千年,拈花微笑,本自具足!致敬千百年来中国文人匠人的风骨,不畏艰险,兢兢业业,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何其有幸,何其自豪,中华民族之复兴指日可待!</p> <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梁思成、林徽因当年的山西古建考察,和林不经意的仰头发现,就不会让这座国宝级古建筑重现辉煌!</p> <p class="ql-block">秋季暖阳,千百年来佛就在这里,俯视着芸芸众生来来往往,你来或者不来,她就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文殊殿,请开启我内在的智慧吧</p> <p class="ql-block">37级台阶很陡峭啊</p> <p class="ql-block">郭老师继续我们恶补很多古建筑的知识,很多术语着实枯燥难懂,中国古代建筑行业之专业、精准、Sop已经很发达了,感觉这趟下来可以回去给别人吹吹牛了!</p> <p class="ql-block">过去,现在,将来的三生三世佛,文殊普贤菩萨和供奉菩萨们!1933年民国期间补刷过一次颜色,红色和龙袍特别鲜艳恶俗,1300年一共刷过5次颜色,200多年一次,一眨眼也有快100年了,下次刷颜色不知道我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会不会再来瞻仰这些佛像?</p> <p class="ql-block">1700多年木结构的古建筑,集唐代佛像彩塑、壁画、题记四者难的为一体,真是太宝贵啦!</p> <p class="ql-block">唐代国宝建筑,郭骏老师给我们把距今1300年佛光寺的建筑结构模型手动拆解斗拱,大家听的很认真!都是爱学习的游侠们!</p> <p class="ql-block">我坐在台阶上,放空头脑,感受着4点半阳光的温暖,身体有点疲累,感受着这佛门清净之地的殊胜,和当下一切临在的宁静平和!</p><p class="ql-block">千百年来,佛陀端坐于莲花之上,慈悲地注视着我们。作为觉醒者,佛像作为土偶木塑只是一种形象代表,我们真正跪拜和臣服的是内心的佛性,观照到的是内心的贪嗔痴慢疑!慈悲,宁静安详,外境无论如何变化,这片土地重来没有改变过,这份本自具足的佛性一直都在内在呼唤你的觉醒!</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个凡人,如果能和梁林大师或这些建造的匠人一般,坚守内心的初心,不畏艰险,尽力做好每个当下,便是这红尘中最好的修行吧!</p> <p class="ql-block">暮色慢慢降临,周围的山峦秋色渐隐入一片烟尘中,好像一切千百年来都一直重复着这尘世的轮回!五台山这里的山势起伏比较温柔平缓,和华山雄奇险峻、奇峰突起、鼎力天地之间的山势不同,感觉地气更加醇厚敦实、有着平原地带的厚德载物感!</p><p class="ql-block">如师傅所说,因为华山的阻隔和地气、能量分布的不同,陕西长安关中平原的人物风土、与山西一带平原的人物风土完全不一样!如果说,华山是昆仑山脉祖山之气和龙脉出来的第一座山脉,那么五台山这里的山脉延续感觉感觉平缓、持续延伸向三晋大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原文明的形成真的是走龙脉而气象万千,只有实地游学了才能有真实感受!</p> <p class="ql-block">17点夕阳西下旅拍男子的背光剪影,让人恍惚是梁思成当年的样子,做生活的旁观者、暂时抽离出时空,恍恍惚惚,窈窈冥冥,时间空间真的存在,还是梦幻泡影而已?白驹过隙,何须执着?有什么真正重要的人和事情,可以成为你人生的作品留下一点点痕迹?可以能够经得住时空变换,如同这建筑、文字、雕塑、题记,给后人以一点点滋养</p> <p class="ql-block">今日古建小结🌹🌹🌹(游侠客群)</p><p class="ql-block">目前中国仅存的三座唐代木结构建筑:</p><p class="ql-block">①南禅寺,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1243岁</p><p class="ql-block">②广仁王庙,唐大和五年(公元831年),1194岁</p><p class="ql-block">③佛光寺,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1168岁</p><p class="ql-block">❤❤南禅寺</p><p class="ql-block">1.国一(1961年3月4日)</p><p class="ql-block">2.南禅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西南的李家庄,原是李家庄和郭家寨两村庄共用的村庙,1951年文物普查被发现,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始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唐代建筑的标本”。</p><p class="ql-block">3.大佛殿(主殿):屋顶结构为单檐歇山顶,为抬梁式结构,面阔进深各三间~</p><p class="ql-block">4.大殿鸱吻:根据渤海国遗址(上京龙泉府,属于唐代番薯,在东北和西伯利亚一代,后被契丹所灭)出土的鸱吻修复的,地道的唐代原创~</p><p class="ql-block">5.殿内佛像:现存14尊唐代彩塑,原有17尊,1999年11月24日晚7点左右,被盗3尊,另外佛祖被开膛破肚,迄今没有侦破~(目前全中国保留下来的唐代彩塑大概82尊)</p><p class="ql-block">🌹🌹抬梁式和穿斗式的区别:</p><p class="ql-block">①抬梁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形式的古建筑一般是抬梁式结构,屋顶重量由柱子梁架支撑,墙壁只起到挡风避雨的作用,所谓“墙倒屋不塌”~</p><p class="ql-block">②穿斗式:居民建筑一般采用,如硬山顶,半坡顶,平房等,墙壁起主要承重作用~</p><p class="ql-block">🌹🌹古建筑修复原则:</p><p class="ql-block">①最小人工干预选择</p><p class="ql-block">②可逆性原则,后期可以换</p><p class="ql-block">③修旧如旧原则,过程复杂,例如落架大修,每一次落架都有损伤~</p><p class="ql-block">🌹🌹山西古建筑保存下来的原因:</p><p class="ql-block">①天气干燥少雨,自然灾害少</p><p class="ql-block">②北方没有白蚁</p><p class="ql-block">③远离闹市,受外界干扰少</p><p class="ql-block">④民间保护意识强</p><p class="ql-block">🌹🌹鸱尾—鸱吻—螭吻:</p><p class="ql-block">①鸱尾是鸱吻的前身,早在晋代就已经出现,原本只能皇室成员和“位列三公”的高官所居住的建筑上使用。但在南北朝时期,如宗教、墓室建筑中的壁画、石窟中所示,鸱尾当时的使用范围已比较广泛。隋唐时期逐渐成熟,大约到了唐代中晚期,鸱吻逐渐取代了鸱尾,占据了屋顶的两处高点。由“尾”转变为“首”的这一过程中,最为显著的变化就是从上翘的尾部变为噬脊的兽头。</p><p class="ql-block">②中晚唐时期,鸱尾转向鸱吻,受到鱼类形态影响的变化更为明显。变化的原因一方面在早期典籍的记录中,凤鸟本身就含有鱼的形态。另一方面,至晚在唐代,鸱的形象受到了来自佛教中摩羯鱼造型的冲击。</p><p class="ql-block">③到了元代,以龙为题材的鸱吻初创,也称之为龙吻。这一时期龙生九子的传说,广泛记录于当时学者的著作中,鸱吻也称之为“螭(chī)吻”,成为九子之一,形态上向龙形又迈进了一步。龙角张扬,龙身盘绕,增添了龙爪装饰。</p><p class="ql-block">④到了明清,这类龙形的鸱吻以更为华丽的姿态屹立在建筑的顶端。</p><p class="ql-block">螭吻,龙生九子之一,一般认为是龙的第九子,平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其特点是龙头鱼身,口润嗓粗而好吞.。螭吻由鸱尾、鸱吻演变而来,唐朝以前的鸱尾加上龙头和龙尾后逐渐演变成明朝以后的螭吻。</p><p class="ql-block">经常被安排在皇宫、庙宇和达官贵族建筑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螭吻背上插许逊的剑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防鸱吻逃跑,让其永远喷水镇火;另一传说是那些妖魔鬼怪最怕许逊这把扇形剑,这里取避邪的用意。其寓意有驱凶辟邪、祈求降雨和避火消防的作用。</p><p class="ql-block">❤❤佛光寺</p><p class="ql-block">1、国一</p><p class="ql-block">2.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东北32千米豆村镇东北的佛光山中,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为皇家工程,孝文帝追随佛光来到此地,佛光消失,下令敕建,唐朝时毁于会昌法难,12年后,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重建~</p><p class="ql-block">3.佛光寺“四绝”:建筑,彩塑,壁画,题记~</p><p class="ql-block">🌹🌹🌹佛光寺东大殿:</p><p class="ql-block">🌹建筑:唐代,单檐庑殿顶,面阔7间,进深4间,为殿堂式结构,屋顶出檐3.96米,(曾经是上下二层,重檐庑殿顶,面阔十一间),大殿上七铺座斗拱是高等级建筑构造,理论上八铺作为最高等级,但现存古建筑中并没有发现八铺作~</p><p class="ql-block">🌹彩塑:①殿内35尊彩塑,除韦陀像是明代塑像,其余34尊都是唐代彩塑,塑像体态丰满,服饰简洁利落干练流畅,典型的唐代风格手法。佛像最后一次补色是1933年,辛亥革命后,为佛像身上披了龙袍,梁先生称其“媚俗”~</p><p class="ql-block">②大殿一周是500罗汉明代彩塑,由于大殿后山墙坍塌损毁,现仅存297尊(296尊罗汉像+1尊愿诚和尚塑像)~</p><p class="ql-block">🌹壁画:由额上方壁画为北宋崇和年间所绘,在阿弥陀佛背后有高30厘米,长80厘米的一组小型壁画,推测为唐代所绘,由于佛像遮挡我们看不到~</p><p class="ql-block">🌹题记:①大殿内四根四椽袱上方都有题记,北侧四椽袱上写有题记“功德主故右军中蔚王,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与殿外经幢上唐大中十一年,女弟子宁公遇等信息相吻合,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6月,中国当代建筑学家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第四次来到山西,前往五台县对佛光寺进行考察。同年7月5日,他们发现此题记墨迹,证实了这座建筑是唐代建筑,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打破了日本专家对中国再无唐代建筑的定论。</p><p class="ql-block">②此外,1964年7月,罗哲文先生在考察佛光寺时,在板门背后发现了大量题记,这些题记中以唐咸通七年(公元867)为最早,仅为大殿始建之后九年,所以推断东大殿现存的板门,是唐代始建时的原物。</p><p class="ql-block">🍃地基:佛光寺东面地基为天然地基,西面是北魏时期的夯土地基,2017年,由于东面靠近山墙的自然地基下陷,大面积漏雨,导致屋顶部分结构损坏严重~</p><p class="ql-block">🌹🌹🌹文殊殿:金代建筑,面阔7间,进深4间,殿内墙壁有明初500罗汉壁画(实存245尊),殿内佛坛上有七尊塑像,正中为“新样文殊”具有金代塑像的风格,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文殊七尊像~</p><p class="ql-block">🌹🌹🌹祖师塔:北魏六角形砖塔!</p><p class="ql-block">🌹🌹🌹厅堂式和殿堂式的区别:①厅堂式建筑中,大殿内经柱比外沿柱高,整个屋顶主要通过经柱承托起来,规格较低~</p><p class="ql-block">②殿堂式建筑,大殿经柱和外沿柱一般高,柱子上再叠加斗拱来承托屋顶重量,结构复杂,规格较高~</p><p class="ql-block">🌹🌹🌹①唐代建筑特点:斗拱硕大,出檐深远,举折平缓~</p><p class="ql-block">②金代建筑特点:补间斗拱巨大,出现斜拱,复杂多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