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一辈子生活在武汉长江边,始终好奇过,这世界上其他和长江类似的大河周边,会是什么样的风景?</b> <b>一个人怎么才能超越自身所处的空间、时间的局限,回到过去,想象未来呢?</b><div><b><br></b></div><div><b>自然博物馆是个好地方!大河之旅,生命之歌;<br></b></div><div><b><br></b></div><div><b>今天到“武汉自然博物馆”快乐打卡了半天,沉浸式的开眼界,学知识;</b></div> <b>这座令人看花眼的博物馆,3000+件馆藏古生物、动植物标本,在完美复刻的野生环境里,呈现史诗般的地球生态,</b><div><b><br></b></div><div><b> 这座全国唯一一家以大河为主题的自然博物馆,展现了黄河、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恒河、尼罗河等全世界10条大河流流域多彩的自然世界。<br></b></div><div><b><br></b></div><div><b> 这---满足我这70多岁老头到处“打货”的好奇心!</b></div> <b>中国乃至世界首个以大河生命为主题的武汉自然博物馆,陈列着世界各地的动物、植物、化石标本,一进门就让人连喊“哇”“哇”“哇”!</b><div><b><br></b></div><div><b> 不是吹的,说出来heisi你,武汉自然博物馆不仅靠颜值取胜,而且满腹“才华”,走,我们去看~</b><br></div> <b>入口处的序厅,</b><div><b><br></b></div><div><b> 从世界著名慈善家肯尼斯∙尤金∙贝林先生(捐赠人)的介绍开始,出生贫困家庭的他,6岁开始打零工,15岁买了人生第一辆车……逆天经历简直是孩子们最好的“励志范本”。</b></div> <b> 走进 武汉自然博物馆, 仿若踏入自然的神秘圣殿;第一件展品就足够镇得住场面。</b><div><b><br></b></div><div><b> 深蓝星空下,灯光透过玻璃洒下, 照亮了远古生物的骨架。 它们沉默着,却在诉说岁月的无涯, 生命的起源,在静谧中萌芽。</b></div><div><b><br></b></div><div><b> 足有两层楼高的 马门溪龙化石标本向你问好。</b></div><div><b><br></b></div><div><b> 它体长24米,全国第二,仅次于马门溪龙“老家”四川的天演博物馆藏的另一尊标本。</b></div> <b> 两层楼高的中加马门溪龙骨架,一般的哺乳动物颈椎只有7节,快来数数它有多少节(正确答案:19节)?“嘿,哥们儿,你会不会得颈椎病?”</b><div><b><br></b></div><div><b> 一个娃仰着脑袋看了三分钟,突然蹦出一句:“它睡觉会不会把自己脖子缠成麻花?” 旁边游客噗嗤笑出声,孩子妈赶紧捂他嘴,假装不认识这脑洞小孩。</b></div><div><b> <br></b><div><b> 站在庞然大物脚下,被曾经真实存在的生命力量震撼到,实实在在体会到在时间长河里,作为人类的平凡。</b></div></div> <b>右边低头,看见博物馆中展出的出土于新疆奇台县的一根最长的“硅化木”,长约37米,根部最大直径2.7米,极为壮观,是博物馆展出的最长的硅化木。<br><br>这是镇馆之宝之一<br><br> 曾在墙书《自然通史》里了解过那个“氧气充足的年代”,什么都是XXXXXL号,像飞机一样大的蜻蜓,3层楼高的大树……如今看到“实物”, 真的很震撼。</b> <b>硅化木,是树木化石的通称,大多形成于1.3亿年前的侏罗纪。</b><div><b><br></b></div><div><b> 松柏、银杏等古乔木被沉积物埋葬后,经过漫长的石化过程,被二氧化硅或碳酸钙、硫化铁等矿物质填充替换,就形成了硅化木。</b></div> <b>最绝的是恐龙足迹化石墙,密密麻麻的脚印像谁踩了满脚泥乱踩,一个小孩蹲在跟前研究半天:“恐龙是不是也爱踩水坑?就是这‘水坑’也太大了!”</b><div><b><br></b></div><div><b> 一面巨大的中国最大的龙(包含恐龙)足迹化石墙近在眼前,仔细寻找那些大家伙留下的脚印。</b><div><b><br></b></div><div><b>这是镇馆之宝之二;</b><br></div></div> <b>巨犀骨骼装架标本长8.8米、高4.2米,生前体重或超过20吨,真骨骼化石占比90%以上,是迄今为止有记载的完整度最高、修复装架最大的巨犀化石骨架。<br></b><div><b><br></b></div><div><b>这是镇馆之宝之三</b></div> <b>巨犀是生活在两千万年前的大型哺乳动物,也是亚洲特有的犀类。巨犀骨骼碎片来自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民间收藏,</b> <b>在这里,贝林馆所有主题都围绕着“大河”展开。</b><div><b><br></b></div><div><b> 第一大主题“大河沧桑”,讲述地球的诞生、河流的形成,以及“我们从哪里来”。</b></div> <b> 如果没有铺垫,跟孩子讲起来会略显枯燥。</b><div><b><br></b></div><div><b> 如果能将生活的乐趣带进来。“我们一起读过的绘本、听过的故事,如果能在博物馆里找到,反复相遇的感觉,会让孩子更有收获。</b></div> <b>贝林馆第二大主题,大河珍灵,<br><br> 讲述了世界十大河流是如何孕育生命,生物种群如何扩散、迁徙、交流,上演一幕幕精彩的故事。也是全馆最核心的主题。</b> <b> 一个人怎么才能超越自身所处的空间、时间的局限,回到过去,想象未来呢?</b><div><b><br></b></div><div><b> 到“武汉自然博物馆”分不清是在旅行还是在参观,这座令人看花眼的博物馆,在完美复刻的野生环境里,呈现史诗般的地球生态,满足参观者所有的好奇心!</b></div><div><b><br></b></div><div><b>走,快来跟我一起去看看</b>吧</div> <br><b>“棕熊是如何从亚洲迁徙到了北美洲?”</b> <b>水被冻住,亚洲和北美洲之间的白令海峡都变成了路桥,于是,一些耐寒动物,比如猛犸象和棕熊,就迁徙到了北美洲。</b> <b>除了迁徙,物种之前的天敌关系,也表现得淋漓尽致。</b><br> <b>大食蚁兽,是如何攻占“蚁丘”的?</b><div><b><br></b></div><div><b> 它的尾巴真可以雨天当伞,晚上当地毯吗?</b></div> <div> <b> 进入“亚马孙丛林”,一根高大的乔木矗立一旁,茂密的枝干上挂着很多很多的枝条。</b></div> <b>这是寄居在乔木上的“绞杀榕”,它被誉为“森林恶魔”。每年2、3月,鸟类的迁徙会将未消化的绞杀榕的种子随着粪便洒落在乔木枝丫上,遇到合适的气候,种子就会生根、发芽,长出寄生根,一旦寄生根钻进泥土里,获取充分营养,就会越来越多,直到把将“寄主”绞死。</b> <b>进入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它由落基山脉,最后流入墨西哥湾。</b><div><b> 墨西哥湾有世界上最强的暖流,为河流带来了丰富的饵料,所以这里是海洋动物的天堂。</b></div> <b>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大河珍灵展!在这里,可以跟着不同的河流环游地球,也可以认识不同流域的小动物!</b> <b>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叶尼塞河、黄河、马拉河等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态系统与珍惜动植物总勾起心中的好奇心与探索欲。<br><br> 流域内,爱树干的蓝闪蝶,语言学家金刚鹦鹉,捕猎高手非洲豹,不擅长伪装的白狮,北极霸主北极熊,体型最大的非洲草原象、坚持一夫一妻制的北极海鹦等等可爱的小动物带来特别的视觉冲击力。</b> <b> 头顶上展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鱼——一条5.4米的鲸鲨。<br></b><div><b><br></b></div><div><b> 5.4米长的鲸鲨从头顶游过,想起那句“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蓝色的光影,极美。</b><br></div> <b> 将3000多件标本置身于 10大河流的场景里,你走进了亚马逊雨林、非洲大草原、北极冰原和印第安部落,成为了一个闯入者,即将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b> <b>尼罗河沿岸的物种,简直太有趣。</b><div><b><br></b></div><div><b> 世界上最大的鸟,鸵鸟,奔跑速度可以高达70公里/小时。</b><br></div> <b> 非洲猎豹,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捕食时的时速可达120公里/小时。</b> <b>下个月去东非看动物大迁徙?<br><br>不去,武汉自然博物馆实景展现东非动物大迁徙!</b><div><b><br></b></div><div><b>非洲动物大迁徙时的惨烈一幕,在这里展现的栩栩如生。</b></div> <b> 尼罗鳄冲出水面突袭角马,动物世界的捕猎瞬间被定格。</b><br> <b>走在亚马孙河热带雨林曲折的廊桥上,光影从繁茂枝叶间洒落。一棵大树上栖满了蝴蝶,美洲豹在阴影处伺机而动。</b> <b>大蓝闪蝶爬满树干,是不是你喜欢的ins风?</b><div><b><br></b></div><div><b>玻璃屋顶让光线自然落下,仰望大树,假装在非洲。</b><br></div> <b>在非洲南部,草原象和长颈鹿踱步猴面包树下,</b> <b>山坡上羚羊们聚会围观,像是下一秒就要从眼前飞跃而过。</b> <b>位于亚洲北部的 叶尼塞河最终汇入 北冰洋, 北极熊、北极狐和驯鹿在这片严寒大地生活。</b> <b>走在展厅里有嘎吱嘎吱的踩雪声,甚至空调温度都调得更低,似乎真有一种身处雪国的体验。</b> <b> 非洲草原,豹子 把猎物拖拽到树上进食,</b> <b>来到二楼的大河沉思馆;</b><div><b><br></b></div><div><b> 这里展现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造成物种的生存和变化。</b></div> <b>由于人类的捕杀,统治了北半球几百万年的猛犸象被迫灭绝。</b> <b> 2017年,白鳍豚宣告功能性灭绝。</b> <b> 大海雀,在欧洲人发现它适合做床垫和装饰品后,相继灭绝。至今世界上仅存的15只大海雀的皮毛和蛋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里。<br><br> 渡渡鸟,毛里求斯的国鸟,世界上最后一只被科学家做成标本展览在了博物馆里。</b> <b>看到非洲的珍稀动物白犀牛时,还有视频播放,原来世界仅存的一头雄性白犀牛苏丹已于2018年3月去世,随着它的离世,标志着这个物种的灭绝,不禁让人唏嘘。。。就是为了两只犀牛角,疯狂猎杀。</b> <b> 在方寸之间阅览千年,在须臾之间感受文明!课本上的知识可以活过来,可以更生动,武汉的自然博物馆记头功。</b> <b>似虎非虎的虎猫<br>这是镇馆之宝之四;<br><br>虎猫,是一种非常漂亮的野猫,属于食肉目猫科虎猫属,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br><br>看似普通的一种野猫,却被生物学家评为“最难描述的猫科动物”之一,因为虎猫身上的花纹实在太复杂多样了,既有虎的条纹,又有豹的梅花斑,还有猎豹的实心点。</b> <b>北极海鹦</b><div><b><br></b></div><div><b>这是镇馆之宝之五;<br></b></div><div><b><br>北极海鹦,为鸻(héng)形目海雀科海鹦属的一种,嘴巴颜色鲜艳,形似鹦嘴,体型和鸭相似,走起路来摇摇晃晃,有“海洋小丑”之称。它们生活在北大西洋,喜欢吃鱼,繁殖季上岸。<br><br>北极海鹦的婚配制度为一夫一妻制,常在草坡或岩石缝下挖洞筑巢,夫妻双方均忠诚于自己的巢,每年回到同一个地方繁殖。一年只繁殖一次,每次只产一枚重达60克的蛋。</b></div> <b>体型最大的肉食性有袋类</b><div><b><br></b></div><div><b>这是镇馆之宝之六;<br></b></div><div><b><br></b></div><div><b> 袋獾,为袋鼬目袋鼬科袋獾属的唯一现存种,也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肉食性有袋类,仅分布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皮毛黑色,胸部和臀部有不规则的白斑。平均体长65厘米,体重8千克。白天在灌丛或洞穴休息,夜间捕食,听觉、嗅觉、视觉都很灵敏。雌性袋獾有育儿袋,开口朝下,不同于袋鼠。</b><br></div> <b>不擅长伪装的白狮</b><div><b><br></b></div><div><b>这是镇馆之宝之七;<br></b></div><div><b><br></b></div><div><b> 白狮,即通体白色的狮子,它并不是一个特别的种或亚种,而是非洲狮的另一种色型,属于食肉目猫科豹属,主要生活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野外数量极少,由于颜色过于醒目,不便于伪装,生存不易。</b><br></div> <b> 体型最大的大象</b><div><b><br></b></div><div><b>这是镇馆之宝之八<br></b></div><div><b><br></b></div><div><b> 非洲草原象,为长鼻目象科非洲象属的一种,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大象,平均身高3.2米,体重6吨,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以植物为食,可以吃掉整棵大树,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有重要作用。</b><br></div> <b>金刚猩猩</b><div><b><br></b></div><div><b>这是镇馆之宝之九<br></b></div><div><b><br></b></div><div><b> 为大猩猩的俗称,是现存体型最大的灵长类,强壮有力,站起来身高可达1.8米,体重可达270千克。<br><br> 雄性大猩猩成年后背部毛发变为银灰色,所以大猩猩又叫银背大猩猩。常在地面活动,以素食为主。寿命较长,在野外能活到40岁左右。繁殖率极低,一只雌性大猩猩平均每6-8年才能成功养育一个后代。</b><br></div> <b> 极度濒危的印支虎</b><div><b><br></b></div><div><b> 这是镇馆之宝之十</b></div><div><b><br></b></div><div><b> 为虎的一个亚种,属于食肉目猫科豹属,是种群数量下降最快的虎亚种,目前已极度濒危。印支虎主要生活在南亚、东南亚的阔叶林中,独居,以野猪、鹿、水牛等中型到大型有蹄类动物为食。体型较其它虎小,体长2.55米-2.85米,体重150-195千克。由于栖息地被破坏,野生种群大都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b><br></div> <b> 参观自然博物馆,使我们了解了许多神秘而宝贵大自然的知识。<br> 我们知道了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经历了几亿年的漫长岁月,通过六次生命大爆炸,才形成地球现在的样子。</b><br> <b>人要如何才能尽可能地了解所处的世界?<br><br>一座好的博物馆,就能提供最棒的旅途。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用半天时间,遇见46亿年最神奇的造物。<br><br> 万物有灵且美,随时等你发现。</b> <b> 我们也知道了人类是由动物通过劳动进化来的。</b> <b> 我们还深深体会到了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这样就不会有更多的动物灭绝了。</b> <b> 离开前,我看了一下游客留言,上面记满了小朋友的小趣事:“‘面条龙’被问会不会打结”“硅化木被比成‘老房子’”“小朋友要给鲸鲨画翅膀”。</b><div><b><br></b></div><div><b> 讲解员路过说:“今天又收获一堆可爱提问?”</b></div> <b> 我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展厅 —— 每天在这里,就能听着游客的奇思妙想,看着他们从好奇到了解,再到说 “要保护小动物”,就觉得这次游览不仅让收获了知识,还让大家学会了以更加谦卑和敬畏的心态去面对这个伟大的造物主——自然,以及它赋予的宝贵生命。</b> <b> 标本栩栩如生,似要跃动, 飞鸟展翅,走兽欲奔。 每一个姿态,都是自然的密码, 解读着适者生存的伟大。</b> <b>在这里,仿佛能听见风的呼啸, 那是山林间传来的古老歌谣。 仿佛能嗅到泥土的芬芳, 那是田野对我们的悄悄宣告。</b><div><b><br></b></div><div><b> 去武汉自然博物馆,放慢脚步,与长江对话,止步回眸,向大自然学习</b></div> <b>带小朋友去,寓教于乐<br><br>和家人去,感受生命的美好与珍贵<br><br>同爱人去,体会在如微尘的生命中<br><br>遇见你是多么不容易</b> <b> 感受自然的魅力,是灵魂的洗礼, 在这博物馆里,我们与自然相系。</b><div><b> </b></div><div><b> 它的魅力如浩瀚星辰无际, 永远在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记。</b><br></div> <b>结语----</b> 部分资料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