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县长不好当(兴山秘境之十六)

子君

<p class="ql-block">电影《让子弹飞》是一部喜剧动作片。让人看后啼笑皆非、回味无穷……对现代历史产生一种新的感受。民国时期的县级政治生态虽没有电影艺术那么夸张,充满喜剧色彩,但基本国情就是那么灰暗、怪诞。尤其是地处山高皇帝远的兴山,民国县长更不好当。短暂的短暂的38年间委任了42位县长(不含自封的几个县长),平均理政九个月。有几个连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被解除县长职务送进监狱,一年更换三至四个县长是常态。</p><p class="ql-block">县官及县级政权的称谓,晚清时称知县和县衙门,北洋政府时期称知事和县知事公署,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改称县长和县政府。1912年兴山县第一个代理知事梅检事,因为害怕土匪攻城弃官逃跑,被极其愤怒的老百姓杀死在香溪河岸的田埂上。北洋政府正式任命的第一个知事黄丽忠到任三把火,欲先铲除地方势力,以议长刘文辉暗中主谋杀人,把刘文辉抓捕送省审判。不料刘文辉在省城法庭上为自己沉冤昭雪,无罪释放回到兴山,让黄丽忠上任不到一年便灰溜溜下台。第二个知事阎凤岗到任二年,想借验契之机敲诈老百姓钱财,没想到兴山老百姓不好糊弄,被数百名老百姓围困在县署内,要求免苛捐杂税。阎凤岗调动县警开枪镇压,激怒了城乡老百姓要一起造反。议事会议长白凤池急忙出头,串联城乡士绅一起弹劾阎凤岗,让省督军把阎凤岗撤职了事。北洋政府第七任知事叶干藩在兴山捡了一个大便宜,为北洋政府查清了高清道绑架日本技师一案,并协助驻军招安高清道、胡二姐立了大功,被升任了襄阳县(一等县)当知事。叶干藩在兴山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北洋军在围剿高清道匪帮时,在山里抓了一些农民,借机上报为匪,欲杀害充匪邀功,被白凤池、程益堂、谈钺等士绅知晓,请叶干藩出面制止了北洋军滥杀无辜,被捕农民全部释放。在侦破和收编高清道的队伍中立了功,升调一级县襄阳任知县。在民国兴山县历任县级官员中,他算是一个善始善终者。</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五年(1926),混迹于秭归某盐矿的旧北洋军人袁超,祖籍四川人,自称是北伐警卫连长,利用盐矿工人中间哥老会成员多的特点,摇身一变成为汉流舵把子,迅速扩充了一支200余人的武装力量,强行占领兴山县城,自任县长。同年11月下旬,四川军阀杨森部下秦少波团,率川军200余人进驻兴山县城附近的城隍庙,设鸿门宴请袁超赴宴。袁超带着两名警卫大摇大摆赴宴,屁股还未坐稳,便被川军士兵制服杀头,悬挂于城头,警示胆敢作乱者。</p><p class="ql-block">四川军阀杨森任命刘次尧为县长。此人伙同川军团长秦少波,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捞足4万两白银的军饷后离开了兴山县。这让兴山老百姓明白了一个道理:军阀特任的县长靠不住,办理兴山县的事,还得靠兴山人自己。他们推举出49名代表,成立兴山县地方行政委员会,公推地方士绅白凤池为委员长,主持兴山县政局。</p><p class="ql-block">民国十六年(1927)3月,湖北省国民政府任命的第一个县长彭祖光到任。彭祖光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志士,他上任时还是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施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各项社会革新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才热闹了几个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宜昌驻军夏斗寅紧跟其后叛变革命,四川军阀杨森东下攻打武汉,兴山县城乱成了一锅粥。四处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大小山路上重现了大批逃难的人群。彭祖光没有选择逃跑,他依然坐镇兴山县署。不久,川军来攻打县城,县长彭祖光遭绑架,下落不明。</p><p class="ql-block">一路东下进攻武汉的川军,在沔阳遭遇武汉国民政府军队的顽强阻击,川军战败,蝗虫似的败兵向西溃退,士兵脱下军服变身“棒老二”,见人就抢,一路呈席卷之势。溃败的川军头领林少卿、陈兴全,只知姓号不知其名的吴老爷、许大麻子,路过兴山县时抢占县城,自封县长,四处张贴布告,强征暴敛,搜刮民财。武汉国民政府鲁涤平部派兵进剿,将占山为王的川军赶出兴山县。</p><p class="ql-block">这是战局混乱的一个真空地段,各个政治派别的势力,暂时都无暇顾及到这里。经过地方士绅的一番运作,全县各界人士召开代表会议,同意恢复兴山县地方行政委员会,王慈臣为委员长,陈协三、贾受臣为委员,主持县政。委员会向全县民众“约法三章”:不拉夫,不筹饷,废除苛捐杂税。委员会成立后,政局趋于稳定,老百姓各安其业。</p><p class="ql-block">这一时期内,兴山县长的位置名义上并没有空置,国民政府先后任命了4位县长,但是到任的只有一个夏明祯,被共产团掌握的人民自卫局驱逐出境。其他3位县长,由于惧怕神兵武装、地方社会秩序混乱、山匪太多以及山高路遥等各种原因未到任。</p> <p class="ql-block">民国十八年(1929)秋,国民政府新任命的县长万曰藩到任。万曰藩祖籍大革命源起的中心地带鄂东黄冈,亲眼目睹了红色风暴,深知共产党联络人民群众的各种手段和办法。接到兴山县长的任命书后,他了解到兴山乃巴兴归的核心位置,不可掉以轻心。他带着几名武装警卫,威风凛凛到兴山县署就职。接下来的几天,万曰藩挨家挨户拜见兴山士绅贤达白凤池、胡丽川、黄玉田、王慈臣、徐大寿等人,明面上称兄道弟,和和气气,暗地里各揣心思,剑拔弩张。</p><p class="ql-block">通过几天暗访,万曰藩打探到兴山县人民自卫局为共产党的势力所掌握,心中更是惶恐不安。有一次,万手下一名勤务兵与人民自卫局神兵发生冲突,勤务兵拔出手枪威胁,被神兵缴械。经万曰藩出面交涉,自卫局退还了手枪。这场小风波,成为埋在万曰藩心尖上的一根刺。他报请宜昌驻军派国民党正规部队一个连进驻兴山。这支部队声称驻防兴山是维持地方秩序,实际上拉偏架,屁股坐在万曰藩一边,半夜偷袭人民自卫局,打击共产党的力量。</p><p class="ql-block">万曰藩在兴山县担任县长时期,为丰满羽翼,培植自己的一支武装力量,与共产党掌控的人民自卫局相抗衡,积极扶持金泰和建立兴山县保卫团。万曰藩物色到的团长人选是金泰和。</p><p class="ql-block">深入剖析该县保卫团团长金泰和,有利于熟悉县长当时所处的政治生态环境。万曰藩离开兴山县后,继任的几位县长,都与金泰和有着密不可分的依赖关系。金泰和离不开县长的权力,县长离不开金泰和的保护。有的县长有权无势,甚至被金泰和玩弄于股掌之间。</p><p class="ql-block">万曰藩之后的县长是熊天枢。接到县长委任状的时候,以为是一份美差。书生气十足的他来到县城,放下行装,屁股还未坐稳,县城就被工农红军鄂西游击队攻陷了。狼狈之极跟随几个侍卫逃跑,山路上的荆棘挂破了衣襟,一块尖硬的石头划伤了膝盖,更加难堪的是,慌乱中县长大印不知道什么时候丢失了。熊天枢跑到宜昌,辞职不干了。</p><p class="ql-block">民国政府临时派了个林植中来当县长,林县长来县城转了一圈,了解到兴山全县局势,基本上被两股政治、军事势力所把控,一是共产党所掌握的工农红军鄂西游击队;另一是金泰和所掌握的县保卫团。在这两股势力之间,任何县长都难有作为。于是打道回府,回宜昌城托人另谋官职。</p><p class="ql-block">在这个县长空缺的时间段里,兴山县政局基本上被金泰和所把持操控。</p><p class="ql-block">金泰和(1899—1931),字子顺,兴山县金家湾人。自幼家境贫穷,父亲金开甲务农兼做木匠。金泰和少年时拜师读书,稍长成人,来到县城热闹之地摆摊,代写家书、状词、春联、礼仪祝辞等谋生。见多识广,识人无数,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从政奠定了厚实的底子。</p><p class="ql-block">金泰和一生尊崇曾国藩,竭力维护儒教。归纳起来有两个特征:一是仇富。当时兴山县领头闹革命的刘子和、刘子泉、白海泉等人,都是县里有名的富家子弟。金泰和认为,蛊惑人心的红色宣传违背了儒教传统,应予以抵制和反击。二是维护地方势力,排斥外来势力。</p><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来兴山当县长的42名官员中,极为倒霉透顶者非谢典三莫属。当了几个月的县长,坐了一场牢,打了几年官司。他在法庭上陈述:都是笑面虎金泰和害的。</p><p class="ql-block">民国官场腐败,买官鬻爵现象十分严重。谢典三好不容易运作关系,谋到了兴山县县长官位。听说穷山僻壤出土匪,他还特地变卖家产,购买了一批武器弹药带到兴山,准备大干一场。殊不料一到县城,就中了金泰和的“仙人跳”计谋。几场酒宴下来,谢典三放松了警惕,一颗春心萌动。他看中一个有家室的女子,约好了午夜前去敲门。</p><p class="ql-block">一条长长的空巷子,连接远处的香溪河,隐隐传来细碎的水浪声。天上的月亮真好,一排柳树随风摇摆,婆娑的树影让人浮想连翩。正想入非非,坠入虚幻之境,黑暗中忽然冲出十几条大汉,不由分说,将他按倒在地,五花大绑送到县保卫团处置。</p><p class="ql-block">金泰和揉着迷糊的眼睛,一脸窘迫无奈的表情,说道:“这不是出难题么?我哪有权利审县长?”捆绑谢典三前来的汉子们,一个个吆喝着说,既然你们官府不管,就用我们的办法解决,装进麻袋,沉水。谢典三吓得直哆嗦,龟缩着脑袋向金泰和使眼色,示意让金团长救他。金泰和于是说道:“这样吧,你们让他把事情经过写上,摁个手印,送到宜昌府处置。”为求脱身,谢典三只得按此办理。</p><p class="ql-block">案件送至宜昌府审理。法庭上,有人当庭呈上老百姓的控告信。控告信上写道:谢典三利用职权,持枪逼奸良家妇女。随后,又呈上谢典三签了字、按了手印的供词。谢典三直喊冤枉,但在白纸黑字面前百口难辩。法庭当众宣布:免除他的县长职务,关入牢房。</p><p class="ql-block">那些坐牢的日子,谢典三将事整个事情的经过从头到尾想了无数遍。每想一遍都如坐针毡。明明与女子有约在先,故事怎么就成了这个结尾?思来想去,终于明白上了金泰和的当。坐了一年的牢,出了监狱之后便开始打官司。</p><p class="ql-block">在打官司的漫长岁月里,谢典三发现控告金泰和的并不是只有他一个。有的状告金泰和勒索钱财,有的起诉金泰和抓捕良民,有的举报金泰和滥施淫威……有个名叫鲍古清的人,大白天在武汉省政府门前点灯笼喊冤,吸引了无数过往行人驻足观看。</p><p class="ql-block">谢典三这场官司打了两三年,始终无人过问。又一届新县长孙文楼到任,已经人财两空的谢典三,还在继续向官府递状子。武昌起义的有功之臣孙文楼,也是个不好惹的狠角色。不知道什么原因把他惹脑了,当众训斥了谢典三几句。谢典三自尊心遭受强刺激,掉转头来,收集证据状告新县长孙文楼。孙文楼一纸公文,把谢典三当条疯狗,交给省政府处理。省政府派人将谢典三押送收监,继续坐牢。</p><p class="ql-block">民间有句俗语“恶人自有恶人磨”,指的是凶恶成性的人,自有凶恶的人使他吃尽苦头。金泰和在兴山县魔法无力,没有人拿他有办法。有个巨匪叫戴天明,拥万人之众,在川江流域占山为王,劫抢过往船只,杀人放火,十分凶残。这支土匪队伍后来被川军王陵基招安,改编成一个旅,安排到巴东、兴山、秭归三县一带剿共。</p><p class="ql-block">金泰和得知这一消息,他本来就排外,担心戴天明来了会断自己财路,亲拟电报发往省政府和宜昌鄂西公署。以戴天明部原为土匪,军纪败坏为由,拒绝川军入驻巴兴归地区。湖北省政府主席何成浚,向蒋委员长告王陵基的状。王陵基气得暴跳如雷,密令戴天明迅速查明事情原委。</p><p class="ql-block">查来查去,戴天明知悉此事因金泰和而起,告他为巨匪的密电出自这个“酸秀才”之手。</p><p class="ql-block">戴天明部围追红军贺龙部驻防兴山,几次派人传话要金泰和见面,但精明的金泰和带县保卫团躲在古夫不见面。戴天明于是定下一计,让部下段少卿出面,以赠送20条枪支为礼,到古夫与金泰和金兰结义,成为拜把子兄弟。趁金泰和头脑发热,骗他进兴山城开会被扣押。戴天明派一个营包围了县保卫团,全部兵丁悉数缴械。戴天明扳倒金泰和的理由很充足,兴山县那么多人状告此人,劣迹斑斑,臭名昭著,惩治金泰和是为民除害。</p><p class="ql-block">在冠面堂皇的旗帜下,戴天明私设公堂,对金泰和施以“火背笼”、“上刀山”等酷刑,使他遍尝无边无际的莫大痛苦,让人感觉生不如死,逼迫金泰和交出钱财后,自行了断。</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四年(1935)盛夏时节,一场席卷中国南方的大洪灾扑地而来。那一年,兴山县一连下了七天七夜的大雨。天空变成了沉闷的枯黄色,像一条死鱼的肚皮。傍晚,香溪河上升起一轮红月亮,远远看上去恍若一个不吉祥的征兆,十分瘆人。</p><p class="ql-block">雨水造成了极大的水灾。县城泡在洪水中,无数房屋倒塌,老百姓有事上街,必须脱长裤满街漟水。传闻像野狗一样四处奔跑:据传香溪河上游,狗儿滩山崩地裂,奔涌的泥石流像发疯的地龙;中阳垭被阻隔成堰塞湖,夏阳河杉树坪那棵千年铁坚杉,先是被雷击中烧焦,又被突如其来的山洪冲得无影无踪;小溪沟简氏祠堂十几户人家,一夜之间被洪水卷走,尸骨无存;现高岚朝天吼漂流旅游接待中心,原地名叫杉树坪老沟,那次被泥石流向南推移了50多米。</p><p class="ql-block">大水灾发生时,兴山县县长舒祖镒束手无策。暗自庆幸的是县长任命已经到期,干脆一走了之,将这道难题交给了下任县长王思曾。</p><p class="ql-block">王思曾40多岁,身穿黑色中山装。上任不出半个月,任贵廷、崔日旦的土匪队伍给他来了个下马威。一场抢劫,将县城遭受大洪水后的所有商家扫荡一空。撤走时还放了一把火,毁了7家商店,百姓死伤4人,沿途绑架100余人到神农架大九湖,强逼被绑架者当土匪。</p><p class="ql-block">前几天,王思曾向湖北省政府发加急电报,要求紧急救济。如今救济未到,土匪却先到了。王思曾心急如焚,日夜住在兴山县署值守,丝毫不敢懈怠。</p><p class="ql-block">恰在此时,宜昌专员公署的一封告急电报,传到兴山。电文称:驻宜新编第三旅张连升部,在宜昌城抢劫,哗变为匪,向秭归、兴山方向流窜,各地要防患未然,免遭匪劫。县长王思曾接到告急电报后,立即找来县保卫团自卫大队长贾济川,一起共同商量对策。</p><p class="ql-block">按照共同商量的结果,不能鸡蛋碰石头,带自卫大队躲到城南五里外的马桑沟,待兵变张连升部离开后再回县府。安排士兵在凉风垭、大茶垭等处放哨,一有风吹草动,马上鸣枪示警。</p><p class="ql-block">第三天清晨,从凉风垭方向传来了示警的枪声。听到枪声后,县长王思曾做出了两个决定:一,赶紧让老百姓和县武装队伍撤离县城,以防匪患。二,给省城发电报,请求飞机增援。</p><p class="ql-block">战乱岁月,一县之长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做出这样的决定,也并没有什么错。整个事情的荒谬在于,张连升的兵变队伍后来改变路线,绕道进了神农架,没有经过兴山县城。</p><p class="ql-block">到了傍晚,原先出城逃难的老百姓见兵匪未至,三三两两陆续返回了县城。太阳偏西时分,回城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相互对话,议论纷纷,谈论着张连升兵匪的动向以及县保卫团武装队伍的躲避。</p><p class="ql-block">天空燃烧晚霞,一架飞机从远处飞过来,像是怪模怪样的一只大鸟。山区里的老百姓从未见过飞机,他们站在香溪河的河滩上,指着从孟家岭方向飞来的飞机看热闹。盘旋的飞机忽而拉高,忽而旋低……倏忽之间,从飞机上丢下了两颗炸弹,落到河滩上发出沉闷的响声。</p><p class="ql-block">在河滩上观看的老百姓,谁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一阵呼天呛地、哭爹叫娘、撕心裂肺的喊声过后,河滩上的老百姓逐渐回过神来,愤愤不平地说道:听到兵匪要来,他们躲进山里。如今兵匪没来,炸老百姓的飞机倒是来了。领头的人一声吆喝:走,到县署找王县长讲理去!一会儿,兴山县民众团团围住了王思曾,找他讨要说法。</p><p class="ql-block">一个月后,湖北省政府特派调查员兼新任兴山县县长方毅,公布了调查结果。当日往河滩上投掷炸弹的飞机,系湖北省政府主席杨永泰所派遣。当杨永泰接到兴山县长的告急电报后,立即派遣新从美国购进的“霍克”双翼战斗机,用最优秀的飞行员,飞越崇山峻岭来到“匪患”地点,投掷炸弹,对狂欢的“匪患”进行轰炸。飞行员回武汉后,受到湖北省政府的特别嘉奖。殊不知是一场乌龙事件,当作“匪患”误炸的是兴山县老百姓。知道事实真相后杨永泰十分愤怒,以谎报军情罪对兴山县长王思曾撤职查办,免除贾济川自卫大队长职务,死伤民众及家属,由政府出资补助体恤。</p><p class="ql-block">这场乌龙风波,令湖北省政府主席杨永泰恼羞成怒,拟在行政上将山大人稀的兴山县裁除了事。驻省城武汉的兴山县旅汉同乡会的几个人物,以兴山县历史悠久、军事关隘要地、农林、矿藏资源丰富等为理由,四处奔走周旋,废县之议始告平息。</p> <p class="ql-block">1937年,张季英到任县长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民族存亡到了一个敏感的关键时刻。他立志为这个穷困山区县多做点事,致力于恢复生产和民生教育,有时候步行,有时候骑马,有时候坐轿子,走遍了全县的山山水水,为兴山县留下了许多考察档案资料。</p><p class="ql-block">然而一场意外,打乱了张季英的行动步骤和节奏。</p><p class="ql-block">9月21日上午,以李桂支为首的一股土匪队伍突袭兴山县城,他们的行动指向十分明确,先是进入县署办公地点抢劫,抢走了县政府大印。又袭击兴山县完全小学,绑架了十几个学生——其中包括张季英的大公子。</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土匪派信使给张季英送信:速交赎金,否则撕票。</p><p class="ql-block">张季英心急如焚。百般无奈之际,只好挪用公款,先赎回自己的儿子再作商量。</p><p class="ql-block">这件事成为张季英政治生涯中的一个污点。年底,张季英被人举报,撤职查办,仕途终结。</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兴山县先后上任了6位县长:张季英、秦绍恬、刘汉卿、石凌生、雷鸣泽、王勉。这6任县长中,雷泽鸣的经历比张季英更加复杂、曲折和离奇。</p><p class="ql-block">雷鸣泽,湖北松滋街河人。小时候家境富裕,年轻时赴武汉求学,结识了一批共产党人,开始追求自由民主。大革命失败后,雷鸣泽回到家乡创办私立小学,自任校长。掩护黄杰、沈德纯、黄绍豫等共产党员,在该县组建了中共松滋县委。1938年日军进犯,武汉失守,中共湖北省委成立松(滋)枝(江)宜(都)三县联合抗日动员委员会,请雷泽鸣出面担任主任委员。他效仿陶铸在应城汤池主办战训班的办法,在松滋开办战训班,出任校长。</p><p class="ql-block">1941年初,雷鸣泽被省参议长石瑛推举为兴山县县长。按照湖北省政府的要求,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正式成立兴(山)秭(归)联合中学,并亲任校长,解决两县公职人员及驻军子女就读中学的问题。</p><p class="ql-block">雷鸣泽肤色白皙,看上去一介文弱书生,身上却潜藏着极大的能量。上任之初,县城地处东门楼的一家商店失火,周围商铺连接商铺,低矮的房屋大多由木板结构而成,一遇到火灾,难免出现连锁性的灾难。雷鸣泽赶到现场时,已经烧毁了十几间房屋。他临危不乱,指挥救火民众从香溪河边取来几根拉船用的纤绳,系住东门楼的三面,猛地一声吆喝,上百人拉住纤绳合力使劲,东门楼应声倒塌,拉出了一段十几米宽的隔火带,火势不能继续蔓延。现场民众由衷地佩服新来的雷县长,从此威名大振。</p><p class="ql-block">雷鸣泽主政兴山,雷厉风行推行“新湖北建设运动”,整顿税收秩序,打击偷税漏税和走私,实行统调食盐、调节粮食,平抑物价,有效解决了战时财源不足的难题。雷鸣泽调查暗访中发现,当地仍有一些人聚赌、吸鸦片,在鲜为人知的社会层面,鸦片烟土生意猖獗泛滥。雷鸣泽痛下决心,免去县警佐贾显卿等人职务,重新配备巡官1人,警士28人,在全县实行禁毒,清剿鸦片。吸取鸦片者、买卖鸦片者,抓捕后一律游街示众后收监关押。几次大规模抓捕行动,除了抓捕游街示众收监关押外,还枪毙了在鸦片烟土领域有影响的几个士绅人物,在兴山全县引起了极大震动。</p><p class="ql-block">有人恨死了雷鸣泽,想方设法要报复他。</p><p class="ql-block">雷鸣泽新任命的警佐吴秉坚,原是中共松滋县的地下党员。他到兴山赴任后,利用雷鸣泽对其信任,勾结峡口区区长宋子仁,在当地横征暴敛,大肆聚赌。峡口有一种煤炭,人称“马尾松煤”,热量大,含硫量低。“马尾松煤”是川江小火轮最好的燃料,民众竞相转售,获利十分可观。吴秉坚带着几个警士,挨家挨户四处收钱,激起了民愤。有一天,吴秉坚被峡口老百姓捉奸在床,从他的房间里搜出了贪污的金条、银元和鸦片。将他用棕绳五花大绑,连人带赃一起扭送兴山县城公署,请求处置。</p><p class="ql-block">吴秉坚被捆绑到兴山县城之时,恰巧雷鸣泽到恩施去参加省政府召集的县长联席会议。民众群情汹汹,要求兴山县临时参议会紧急处置,并俱结文书、证词十余份,向湖北省政府控告雷鸣泽“滥用亲信,引狼入室,同流合污,蹂躏地方,鱼肉百姓……”省政府回电,令兴山县派人押送吴秉坚、宋子仁到恩施受审。</p><p class="ql-block">押送途中,行至长江巴东附近,吴秉坚半夜解开绳索逃跑了。省政府主席陈诚闻讯十分气愤,将雷鸣泽予以撤职关押。雷鸣泽无端被关入黑牢,叫苦连天。妻子回到松滋,散尽钱财,托人四处寻找吴秉坚,终于在长江北岸日军占领区郝穴镇发现了他,带人将其捕获,日夜兼程押往恩施。</p><p class="ql-block">吴秉坚是一个混入共产党的败类。在恩施的法庭上,他诡辩自己贪污枉法、勒索钱财是为共产党组织筹集抗日经费,此事雷鸣泽县长知晓,且一直在暗中积极支持。吴秉坚扛不过国民党的酷刑,还供出了中共松滋、枝江、宜都等地的地下党组织秘密,导致中共松滋中心县委组织部长赵镇元等20多个党员被捕,惨遭杀害。</p><p class="ql-block">吴秉坚、宋子仁二人,在恩施经审讯后就地处决。雷鸣泽的妻子费尽周折,抓捕了吴秉坚,非但没有为丈夫洗冤,反而还被泼了一身脏水。陈诚下令严处,后经严立三、石瑛、李一范、谈锡恩等名流贤达积极奔走营救,终被宽宥,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后,雷鸣泽被中共党组织营救出狱。1949年,中共地下党组织为迎接人民解放军南渡长江,派雷鸣泽回松滋策反保安团团长陈锟,策反失败,雷鸣泽被捕。乘坐小火轮押往枝城的途中,雷鸣泽跃入长江,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王勉是民国时期在兴山任职最长的一个县长,是民国时期最好的一个县长,是一个能做事、会做事的县长。他带领兴山人民坚持抗战、转运军粮。为发展经济,建设兴山,作出了重大贡献。王勉是湖北云梦县人,先前在省政府当小公职人员,随政府西迁到宜昌县,在土门、分乡当区长。兴山县长雷鸣泽被扣之后,他被派到峡口区任区长,为保障前方军事运输,王勉自己穿上草鞋,拿上打杵子和背篓,装满军粮,带着民伕队奔波于峡雾军运线上。不知是王勉命好还是机缘好,一日,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途经峡雾线视察军情,一行人走在窄仄的羊肠小道上遇到运粮队,他看见为首的中年男子,文质彬彬的模样,身材修长消瘦、赤脚草鞋、大汗淋漓,拖着打杵子,竹篓上背着一大袋军粮。听后面有人喊这中年男子“王区长,快歇会儿,让长官们先过。”陈诚听着有些奇怪,竟有这样的区长,同民夫一样背粮,而且还比民夫背得多呢?就派一个参谋把这个汉子请到面前,仔细问清楚王勉的姓名、籍贯、职务,最后严肃地给王勉敬了一个军礼,转身开拔了。不久省政府一纸任命书:“兹兴山县峡口区区长王勉,勤奋劳苦,爱惜民众,应予升任县长,此令,湖北省主席陈诚。”</p><p class="ql-block">王勉在兴山推行的新湖北建设运动、抗日慰军活动、军事运输组织等工作都非常出色。在任期间,建立县民生工厂,成立兴山县银行,扩修兴山县城街道,修中山公园,体育场乃至公共厕所。王勉出巡榛子永安乡,见榛子岭至保康边境,土地肥沃,荒地甚多,殊为可惜,而兴山又是粮荒紧急之县。返回县府后,立即发动公耕,令各乡组织公耕队,全县编为三个大队。各乡设一中队,乡长兼任中队长,每保出夫五人,耕牛一条,为公耕分队。凡荒芜者一律登记,共同耕种,种子由县政府统一发放。至今,榛子乡四十五里侯家坪为兴山县绿色粮仓,过去这里曾是不带干粮饿死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1945年至1949年,国民党政府共委派三任县长熊迪民、夏德崇、陈石瑛,还有一个没上任的县长朱全垚。熊迪民在兴山一年,设立了兴山县简易师范学校。1946年8月,解放军中原突围部队创建鄂西北根据地。解放军两次攻占兴山县城,熊迪民弃官逃跑,省政府撤换他而苦于没有人选。正在这时,国民党湖北省保安总队副总队长兼17大队大队长夏德崇,奉命率部进驻兴山,配合国民党正规军围剿解放军,夏德崇先是兼任兴山县长, 11月被正式任命为兴山县长。夏德崇患过小儿麻痹症,肢体畸形,走路有点瘸,因他凶横恶煞、穿一身军装,处处表现军人作风,动辄用马鞭子抽人,兴山人都很憎恨他,背后称他为“夏拜子”。</p><p class="ql-block">这个“夏拜子”县长颇有来历,他父亲是原湖北省主席夏斗寅,曾追随蒋介石积极反共,军阀混战中的一员悍将。受到蒋介石的器重。1932年被任命为湖北省主席、陆军上将。夏斗寅在湖北发展自己的实力,遭到蒋介石的猜忌,撤掉夏斗寅湖北省主席职务,降为陆军中将,并逼其退出军界。抗日战争爆发后,夏斗寅几次要求出山,都被蒋介石拒绝,夏斗寅只好为长子夏德崇在军界谋得一个上校教育长闲职,夏斗寅看到蒋介石的无情,要夏德崇脱离军界,谋得兴山县县长职位,尽快发财。</p><p class="ql-block">夏德崇反共坚决,沿关隘设卡盘查,扩充县常备大队达369人,多次与解放军中原突围部队作战,抓捕失散的解放军干部和家属多人。1948年2月,胜利乡(黄粮镇)警察派驻所巡官张俊川在共产党组织派来的陈华清指导下,策划胜利乡十多名警士联合县警察大队等人兵变,由于准备不充分,撤退途中陈华清被叛徒杀害,张俊川被捕,在严刑拷打后被杀害。夏德崇命令将陈华青和张俊川的头悬挂在县城三尖角岗亭上示众三天。1948年8月,夏德崇预感到国民党日暮途穷,他自己手上沾满鲜血,迟走不如早走,便主动提出辞呈离任,但最终没能逃离大陆。1951年,恶贯满盈的夏德崇在麻城县被人民政府枪决。</p><p class="ql-block">陈石瑛是民国最后一任县长,他上任时国民党政权已日薄西山,岌岌可危。他虽然一边请求辞职,一边却积极组织顽抗,撤离兴山县城前,多次组织召开军警联席会议,布署应变措施,扩大县警察大队力量。解放军进入兴山县城,他在撤退途中召开石门会议、青天袍反共联席会议。他期待的接任县长朱全垚,在恩施国民党湖北省主席朱鼎卿威逼下已先行逃离。于是他把电台和别动队交给侄儿陈复华,把县长大印和自卫团长职务都交给了张华堂接手代理,逃离兴山,1951年在谷城县被人民政府枪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