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面红白相间的旗帜静静悬垂,上方两顶皇冠并列而置,仿佛在无声地诉说一个帝国的双重身份。下方左右各立一面小旗,旗帜下方各散落着一枚银币,金属的光泽虽被岁月轻抚,却仍透出昔日流通于市井与宫廷之间的权威。中间那位身着白色制服的大胡子男子(帝国皇帝),金饰缀满衣襟,勋章在光线下微微闪烁,像是刚从一场帝国议会上归来。他不言语,但那一身装束已道尽权力的归属——这是奥匈帝国的面容,是二元结构下共存又分立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奥匈帝国是1867年根据奥地利和匈牙利统治阶级间的协议,在奥地利帝国的基础上改组建立的由奥地利和匈牙利两个国家组成的二元帝国。帝国内部以莱塔河为界,捷克、摩拉维亚、的里亚斯特、达尔马提亚等地属奥地利;特兰西瓦尼亚、阜姆、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地属匈牙利。奥地利皇帝为帝国元首,兼任匈牙利国王。匈牙利属于皇帝统治,同奥地利政府是平等关系。两国各有自己的宪法、国会和货币,大多数政府部门由两国各自独立成立。帝国只建立三个部,即外交部、陆海军部、财政部,后二个部在奥地利和匈牙利同时设立,而且共同的财政部只管理两国共同事务经费的预算。两国议会选举相等的代表,组成共同委员会,协定有关的共同事务,例如发行国债、征收关税、发行货币和建设国境铁路等。共同事务的经费开支,匈牙利承担百分之三十。</p> <p class="ql-block"> 宫殿深处,烛光摇曳,映照在红金相间的礼服上,像流动的火焰。贵族们低声交谈,徽章在胸前熠熠生辉。这是维也纳宫廷的一个寻常夜晚,却也是帝国权力最真实的写照——威严、秩序、不容置疑。在这座宫殿的某间密室里,或许正有人讨论着新铸的硬币样式,或是财政预算的分摊比例。一枚银币的诞生,不只是金属的熔铸,更是政治妥协的凝结。</p> <p class="ql-block"> 奥地利通过建立奥匈帝国,消除了附属国匈牙利完全独立的可能。同时采取了对奥地利资产阶级作出一定让步的妥协办法,与之达成协议,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奥地利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自奥匈帝国建立以来,内部民族矛盾一直不断,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瓦解,奥匈帝国实际存在51年。</p> <p class="ql-block"> 霍夫堡宫的黄墙在晨光中泛着柔和的光泽,花园修剪得一丝不苟,林荫道笔直地伸向城市深处。这座宫殿不仅是皇室的居所,更是帝国行政的心脏。在这里,外交大臣与财政官员穿梭于回廊之间,讨论着共同货币的发行细节。而那些即将流通于市井的银币,正从这里的设计图纸,一步步走向铸币厂的模具与火焰。</p> <p class="ql-block"> 奥甸帝国在奥地利和匈牙利均发行过硬币,主要有以下两大类: </p><p class="ql-block"> 第一类,是奥匈帝国在奥地利发行的未铸国名的流通币。币面铸有帝国元首——奥地利皇帝弗兰西斯•约瑟夫一世头像和字样及“戴冠爽双头鹰。上方置直顶皇冠,右鹰爪持双剑,左鹰爪握十字王权球”图案的奥地利鹰徽。目前见有两种币制版式: </p><p class="ql-block"> 1、 1867年奥匈帝国建立至1892年改革币制前发行的主币1澳元(THALER)等于1.5费罗林(FLORIN),1费罗林又等于100克鲁泽(KREUZER)币制版式。这一时期发行的硬币面值有: 6、7、12、24克鲁泽和1/4、1/2、1、2、4、8费罗林及1、2澳元十二种。其中前二种为紫铜币,第三种至第十种为银质币。最后二种为金质币。币的正面,除前二种铸有奥地利“双头鹰徽”标记外。其他十种铸有奥地利皇帝弗兰西斯•约瑟夫一世头像和字样。币的背面,前两种只铸有面值和发行年份。其他十种还铸有奥地利“双头鹰徽”标记。</p> <p class="ql-block">图1为1859年1泰勒流通银币</p> <p class="ql-block"> 图2为1887年1费罗林</p><p class="ql-block"> 流通银币</p> <p class="ql-block"> 2、1892年改革币制后至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前发行的主币1柯罗纳(CORONA)等于100 赫勒(HELLER)币制版式。发行的流通硬币面值有:1、 2、10.、20赫勒和1、5、10、20 柯罗纳种。其中前两种面为紫铜币,第三、四种为镍质币,第五、六、七种为银质币,最后一种为金质币。币正背面图案设计基本同币制改革前一样。</p> <p class="ql-block"> 图3、为1892年5柯罗纳</p><p class="ql-block"> 流通银币</p> <p class="ql-block"> 布达佩斯的国会大厦在夕阳下泛着红褐色的光,尖塔直指天空,圆顶如皇冠般庄严。这座建筑本身就是匈牙利民族意识的象征,也是二元帝国中匈牙利一方的权力中心。在这里,议会曾为财政分摊、货币发行权激烈辩论。而那些铸有匈牙利盾徽的硬币,正是从这样的政治博弈中诞生。</p> <p class="ql-block"> 第二类,是奥匈帝国在匈牙利发行的铸有“匈牙利王国货币”字样的流通硬币。币面也铸有弗兰西斯•约瑟夫一世头像和字样,但没有铸奥地利“双头鹰徽”标记。而铸上了“二位女天使飞天护托歪顶皇冠、下方置盾牌”图案的匈牙利盾徽。目前也见有两种币制版式: </p><p class="ql-block"> 1、从1867年奥匈帝国建立至1892年改革币制前发行的主币1福林(FORINT)等于100克拉查尔(KRAJCZAR)币制版式(与奥地利同期发行的硬币币制完全两样)。其面值有: 1/2、1、4、10、20克拉查尔和1福林六种。其中前三种为紫铜币,第四至第六种为银质币。币的正面,前三种铸有匈牙利盾微和“匈牙利王国货币”字样,后三种均铸有奥地利皇帝弗兰西斯.•约瑟夫一世头像和字样。币的背面,前三种铸有茂枝叶环、面值和发行年份,后三种还铸有歪顶皇冠或“天使护托歪顶皇冠、下方置盾牌”图案的匈牙利盾徽。</p> <p class="ql-block"> 图4为1881年1褔林流通银币</p> <p class="ql-block"> 2、从1892年改革币制后至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前发行的主币1科罗纳 (KORONA)等于100菲勒(FILLER)币制版式。其面值有:1、2、10、20菲勒和1、2、5、10、20科罗纳九种。其中前两种为青铜币,第三、四种为镍质币,第五至七种为银币,最后二种为金币。币正背面图案同币制改革前基本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 图5、为1893年1柯罗纳</p><p class="ql-block"> 流通银币</p> <p class="ql-block"> 图6为1900年5科罗纳</p><p class="ql-block"> 流通银币</p> <p class="ql-block"> 此外,奥匈帝国还发行了少量的金银纪念币。为纪念奥地利大公国首位女大公,同时担任匈牙利女王的执政贡献,于1781-1975年间多次重铸,工艺与原版一致的特蕾西亚女王的银币,俗称“大奶奶银币”。</p><p class="ql-block"> 此银币原由奥地利皇家铸币厂于1780年特蕾西亚女王去世后铸造,面值为1泰勒,直径41毫米,重量28.7克,含银量0.833盎司。最初设计是为了表彰女王对奥匈帝国的统治贡献,后因其历史贡献被重新铸造并作为纪念币流通,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流通纪念币之一。</p> <p class="ql-block"> 图7为重铸的1泰勒大奶奶</p><p class="ql-block"> 银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