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自助游之四十六——昆明官渡古镇

仙人掌

<p class="ql-block">出博物馆时间尚早,而対面就是官渡古镇,何不到此一游。</p><p class="ql-block">官渡古镇历史悠久,是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南诏大理国时期,已是滇池东北岸一大集镇和交通要冲。因临近滇池,先人们以捕食螺蛳为生,长久以往,螺蛳壳堆积如山,古称“蜗洞”。现存的许多古建筑,就建在这一新石器时代贝丘文化遗址上。宋以前设渡口。漁舟及过往的官船都在此停靠,又改坐轿或骑马过状元桥入昆明城,因此得名“官渡”。元代与昆明同设县,明清时期,已成为商业、手工业发达的集镇。</p><p class="ql-block">官渡古镇内汇聚了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以及上百间保存完好的“一颗印式”民居,古时有“小云南”之称。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余处,文物古迹30余处,其中尤以国家级文保金刚塔最为著名。</p><p class="ql-block">(一颗印式民居:中国传统四合院式民居建筑形式,流行于云南、陕西、安徽等地,因平面和外观方正如印章而得名。其典型格局为“三间四耳倒八尺”,由正房、耳房与倒座围合形成方型院落。)</p> <p class="ql-block">进大门一直前行至古镇中央,有一座官渡古镇宗教建筑中名气最大、最引人注目的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妙湛寺前面的金刚宝座塔,这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一处沙石构筑的喇叭式佛塔。在中国现存的十余座金刚塔中,妙湛寺金刚塔是建造时间最早、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始建于明天顺二年(1457年),比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还要早15年。金刚塔与妙湛寺前的两座密檐砖塔相辉映,不仅体现了“有容乃大”“显密并举”的佛门精神,而且建筑上高低错落,品字布局,十分壮观,构成了官渡古建筑群的核心。</p><p class="ql-block">妙湛寺金刚塔又名“穿心塔”,其底部台基有十字贯通的四道拱门,可过往行人车马。塔的基座为方型的须弥座形式高台基,台基上雕刻出五方佛的坐骑和力士像,还有七重莲辦组成的覆莲座,台基上四周绕以石构栏。塔身由砂石砌成,台基上有五座束腰瓶形的塔组成四角各建一小喇叭塔,拱卫着中间一座高大的喇叭塔,主塔宏巨雄伟,小塔小巧玲珑,大小塔相映生辉,十分协调。</p> <p class="ql-block">金刚塔东侧南为法定寺,始建于宋带,历代重修,现存大殿为清代早期建筑,仍保留了宋代建筑风貌,外檐装饰华丽,木雕造型生动,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木雕</p> <p class="ql-block">金刚塔西侧有一土主庙,建于南诏时期,距今已有1200多年,云南省保。《云南通志》载,土主庙“蒙氏城滇时建,滇人奉为土神,各村邑奉之,独在官渡者灵异”,故土主庙亦称大灵庙。今铁将军把门,未能入内。</p> <p class="ql-block">妙湛寺门前广场上有妙湛寺双塔,建于元泰定四年至元至元元年(1327~1335年),为13层密檐方形实心砖塔,塔基边长2.6米,往上层层高1.2米,塔身自12层以下四面皆有小佛龛一个,内有佛像一尊。东西塔与金刚塔三塔鼎立,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妙湛寺为官渡古镇的“六寺”之首,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元元贞元年(1295年)落成,后因水淹倒塌,元泰定二年(1325年)迁建于现址古镇中央。妙湛寺现有天王殿、罗汉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光明殿和妙德阁等。</p><p class="ql-block">2008年官渡区与少林寺签约,由少林寺接管古镇的妙湛寺、土主庙、法定寺和观音寺,成为少林寺在西南地区确定的首座下院,期限至2028年。(今天才知道官渡古镇的众多寺庙与少林寺有些渊源,随着少林方丈释永信出局,后续会是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观音寺建于元末明初,据今约有600多年历史,主要建筑有山门、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等。</p> <p class="ql-block">云博右侧与官渡古镇之间连接的过街天桥桥。</p> <p class="ql-block">站在天桥看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