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首都华盛顿,政治的庄严与艺术的温柔常常并肩而立。国家广场的尽头,静静矗立着一座不喧不闹的艺术殿堂——国家艺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它不像国会山那样气势逼人,却以另一种深邃的方式,向人们诉说着文明与灵魂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国家艺术馆是一座汇聚人类艺术智慧与文明光芒的殿堂。自1937年建成以来,它已收藏了约十五万件艺术珍品,时间跨度从中世纪直至当代,横跨近八个世纪的艺术长河。</p> <p class="ql-block">艺术馆区分为古典的西馆与现代的东馆。国家艺术馆的西馆(West Building),由建筑师 John Russell Pope 设计,于1941年开放,是典雅与庄严的象征。整座建筑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以浅米色石材砌成,正中是一座圆顶穹顶,灵感来自罗马的万神殿。走进其中,仿佛穿越到欧洲文艺复兴的殿堂。</p><p class="ql-block">这里收藏着13世纪至19世纪的欧洲与美国艺术珍品,是全馆最具历史厚度的部分。</p> <p class="ql-block">走进国家艺术馆西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座宏伟的中央圆形大厅(Rotunda)。它以古罗马的**万神殿(Pantheon)**为蓝本设计,是新古典主义建筑在美国的杰出代表之一。</p><p class="ql-block">主厅呈完美的圆形空间,中央立着一座大理石喷泉,喷泉中央是优雅的女神雕像,常年有鲜花环绕。喷泉四周环廊环绕,八根巨大的**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columns)**支撑起高耸的穹顶,空间感壮丽而庄严。</p><p class="ql-block">穹顶高约 27米(近90英尺),顶端设有圆形天窗(oculus),柔和的自然光自天而降,洒落在大理石地面与雕像上,营造出神圣而宁静的氛围。那种光影变化让人不禁放慢脚步,仿佛走进一座静默的神庙。</p><p class="ql-block">墙体以浅米色大理石包裹,色调温润,配合大厅中心的绿色植物与四周展厅的通道,使空间既庄重又生动。整个主厅没有过多装饰,依靠结构比例与光线表现出平衡、秩序与永恒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国家艺术馆的**东馆(East Building)**由华裔建筑大师 贝聿铭(I. M. Pei) 设计,于 1978 年落成。它与西馆遥相呼应,却以完全不同的语言诠释“艺术的空间”——如果说西馆是古典的殿堂,那么东馆就是思想与光影的实验场。</p><p class="ql-block">贝聿铭面对这块不规则的三角形地块,没有回避,而是巧妙地以几何切割为核心构思,将建筑分为两个互相呼应的三角体,并用一条玻璃天桥中庭相连。整个外形既理性又充满动感,仿佛是线条与空间的雕塑。</p><p class="ql-block">东馆主要收藏和展示的是现代与当代艺术作品,时间大致从19世纪末至21世纪初。如果说西馆是古典艺术的殿堂,那么东馆就是思想与形式的实验室——这里充满了创意、挑战和视觉冲击。</p><p class="ql-block">建筑外墙采用浅粉米色的田纳西石灰岩,与西馆保持材质统一,象征“传统与现代的延续”。但内部空间却充满变化:斜角的墙面、倾斜的天花、光影透入的玻璃天顶,让人步入其间时,有如走进一首光线写成的诗。</p> <p class="ql-block">国家艺术馆西馆与东馆之间有一条地下通道(Concourse),长度约 200米左右,宽敞明亮,功能不仅是连通两馆,更是展示现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空间。通道是东西馆之间最直观的“时间桥梁”,既是古典与现代艺术的过渡,也是游客短暂休息、感受空间与光影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美国国家艺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Art, NGA),其馆藏规模非常庞大,拥有超过 150,000 件艺术品,涵盖从中世纪到当代的绘画、雕塑、素描、版画、摄影、装饰艺术等各类作品,即使用一整天的时间都不够。因而我们有选择性的参观了欧洲大师(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莫奈、梵高等)、美国艺术大师(格兰特·伍德、温斯洛·霍默等)的一些作品,同时也重点参观了国家艺术馆的必看镇馆之宝: 艺术作品-绘画和雕塑。</p><p class="ql-block">下面是网上推荐的不可错过的大部份艺术作品</p><p class="ql-block">p1: 达·芬奇《吉尼薇拉·德·本奇像》(Ginevra de’ Benci); 👉 北美唯一一幅达·芬奇真迹;</p> <p class="ql-block">奥古斯都·圣高登斯,肖氏第54军团纪念碑(Augustus Saint-Gaudens, The Shaw 54th Regiment Memorial);</p> <p class="ql-block">玛丽·卡萨特,《持向日葵的女人》(Mary Cassatt, Woman with a Sunflower);</p> <p class="ql-block">小阿奇博尔德·约翰·莫特利,《我祖母的肖像》(Archibald John Motley Jr., Portrait of My Grandmother);</p> <p class="ql-block">巴勃罗·毕加索,Saltimbanques家族 (Pablo Picasso, Family of Saltimbanques);</p> <p class="ql-block">乔瓦尼·贝利尼和提香的《众神的盛宴》(Giovani Bellini and Titian, The Feast of the Gods );</p> <p class="ql-block">扬·凡·艾克,《天使报喜》(Jan van Eyck, The Annunciation);</p> <p class="ql-block">卡塔琳娜·弗里奇,哈恩/公鸡(Katharina Fritsch, Hahn / Cock);</p> <p class="ql-block">Claes Oldenburg and Coosje van Bruggen, 打字机橡皮擦 (Typewriter Eraser);</p> <p class="ql-block">西馆的展厅中央回廊环绕着一座小花园式中庭,喷泉潺潺,绿植掩映,是观展途中最宁静的歇脚处。当阳光透过穹顶洒下,那些静默的雕塑与画作仿佛都被唤醒,带着温度与故事。</p> <p class="ql-block">法国印象派大师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 的作品:</p><p class="ql-block">第一幅(芭蕾舞少女)是雷诺阿著名的作品之一,常被称为《舞蹈课的小女孩》(Dance Class Girl)或《穿舞裙的小舞者》。他以轻盈的笔触表现出纱裙的透明感和少女的优雅姿态;</p><p class="ql-block">第二幅《持呼啦圈的小女孩》(Girl with a Hoop, 1885),同样是雷诺阿的代表作之一。画中女孩神情温柔,背景明亮多彩,充满阳光与空气;</p><p class="ql-block">第三幅《蓝色衣裙的女孩》(A Girl with a Watering Can, 1876)。画中小女孩身着蓝色蕾丝裙,手持洒水壶,站在花园小径上,背景色彩柔和、光线明亮,是雷诺阿典型的印象派作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法国画家莫奈(1840–1926)是**印象派(Impressionism)**的灵魂人物,他以光与色的变化捕捉自然瞬息万变的美。国家艺术馆的莫奈收藏跨越他不同创作时期,从早期风景写生到晚年的睡莲系列,全面展现了他艺术风格的演变。</p><p class="ql-block">莫奈作品: Water Lilies and Japanese Bridge(睡莲与日本桥)</p> <p class="ql-block">莫奈作品: Woman with a Parasol – Madame Monet and Her Son(持阳伞的女人——莫奈夫人与她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莫奈作品: The Artist's Garden at Vétheuil(艺术家在韦特伊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莫奈作品: The Bridge at Argenteuil(阿让特伊的桥),创作于1874年。这幅画展现了塞纳河上的石桥和帆船,体现了莫奈对光线和水面的印象派处理。</p> <p class="ql-block">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埃贡·席勒(Egon Schiele)**的作品。他是20世纪早期的重要人物,以扭曲的身形、强烈的情感和裸体肖像闻名,这些画作体现了他的独特风格,探索人性、亲密与心理深度。</p><p class="ql-block">上方的画作描绘了一个抽象人物手持乐器(似小提琴),背景有棕榈叶状植物,体现了席勒早期对音乐与自然元素的表现主义诠释,签名可见“Egon Schiele”。下方的画作展示一对拥抱的男女身影,周围环绕树木与鲜艳色彩,捕捉了亲密与情感张力,可能为席勒夫妇的肖像变体。</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画家帕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的作品,属于他的立体主义风格,描绘了一位手持乐器的抽象人物。</p> <p class="ql-block">帕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的作品,属于他的立体主义风格,标题为“Nature Morte”(静物),创作于1931年。</p> <p class="ql-block">一组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细腻的光影处理著称,展现了高山与湖泊的等壮美景象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一组人物特写的艺木展品:</p> <p class="ql-block">一组有关美国著名的人物油画:</p><p class="ql-block">第一、二、四幅画均是吉尔伯特·斯图亚特(Gilbert Stuart)的作品: </p><p class="ql-block">第一幅描绘的是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创作于约1805-1807年;</p><p class="ql-block">第二幅画描绘的是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创作于约1800-1815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第四幅画描绘的是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创作于约1796年。这幅画是斯图亚特为华盛顿所作著名肖像系列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第三幅画中描绘的是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这幅肖像是由**乔治·彼得·亚历山大·希利(George Peter Alexander Healy)**创作的,完成于1869年,展现了林肯作为美国第十六任总统的经典形象。</p> <p class="ql-block">一组描绘花荟的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他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一,以其富有情感和动态的雕塑作品闻名。他的代表作包括《思想者》(The Thinker)、《地狱之门》(The Gates of Hell)和《卡尔帕蒂德的吻》(The Kiss)。</p> <p class="ql-block">罗丹雕塑“亲吻</p> <p class="ql-block">罗丹雕塑“思想者"</p> <p class="ql-block">几组雕塑艺术展品:</p> <p class="ql-block">馆外的雕塑花园同样令人流连,四季更替中,罗伯特·印第安纳的《LOVE》、布尔乔亚的《蜘蛛》与阳光、绿树、行人交织成一幅生活的诗。</p> <p class="ql-block">华盛顿国家艺术馆的艺术收藏件件都是珍贵的艺术品。我们花了一天的时间也只能是走马观花,走出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世界依旧喧嚣,阳光洒在宽阔的国家大道上,微风轻拂,心中仍回荡着画布上的色彩与光影。那一幅幅作品,仿佛不是静止的画,而是时间的容器,承载着无数灵魂的低语。无论是西馆中古典画家的庄重宁静,还是东馆里现代艺术的自由与冲撞,都让人感受到——艺术,其实是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语言讲述着同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参观艺术馆像是一场心灵的旅行。它让人学会慢一点,轻一点,用一双更温柔的眼睛去看世界。也许,这就是艺术最想告诉我们的事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