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

北疆知青第一村

<p class="ql-block">俞俊棠 教授 (1929~2013)</p><p class="ql-block"> 吾国生物工程学科奠基人,教育家。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科、生物反应器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创始人。</p><p class="ql-block"> 先生以开拓创新为志,以仁爱育人为本,其德业昭昭。值生物工程学院办学七十载,抗七三〇班诸校友,敬立此像,以志永怀。</p><p class="ql-block"> 二O二五年十月</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1929年12月30日-2013年),男,中国生物化学工程专家。</p><p class="ql-block">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化工系,历任教育部直属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学工程系主任、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中国化学工程学会生物化工学会首届主任委员、中国生化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太生物化工委员会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俞俊棠1952年进入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1955年参与筹建新中国首个抗生素制造工学专业。1982年主持创建国内首个生物化学工程专业并任系主任,1985年研发的“发酵工业用空气除菌新材料”获国家科技发明四等奖。1990年获批设立国内首个生物化工博士点,1995年组建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并任主任。主持完成国家“六五”、“七五”重点科研项目,其中“发酵工业用空气除菌新材料”项目获国家科技发明奖</p><p class="ql-block">。2005年获亚太生化工程大会杰出贡献奖。</p> <p class="ql-block">抗730班返校参加华理生工70毕诞纪念活动暨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的校友在华东理工大学大门前合影。</p><p class="ql-block">左起:王宝根 朱志国 樊生华 周文瑜 杨舜妆 付桂花 张刚 郑允鸣 </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p class="ql-block">在俞俊棠雕塑前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谢幸珠(前坐者)</p><p class="ql-block">后站立者左起:张刚 傅幼珍 杨舜妆 周文瑜 付桂花 樊生华 顾树珍 郑允呜 王宝根 朱志国 计忠发</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p class="ql-block">俞俊棠论文专著</p><p class="ql-block">1987 发酵工业中若干实际和工程问题的研究 生化工程新界,东京大学出版社 日本, 1991-1992 生物工艺学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中国, 1991 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中国</p><p class="ql-block">俞俊棠受奖情况</p><p class="ql-block">1985.6 发酵工业用空气除菌新材料和空气除新技术 发明奖, 四等 国家科委1984 MBF-Ⅲ-10全自动玻璃发酵罐 科学技术成果奖, 三等 上海市1978.5 BF-2-Ⅱ-12半自动玻璃发酵罐 科学技术成果奖, 三等 上海市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俞俊棠工作简历</p><p class="ql-block">1951-1952 苏州东吴大学化工系 助教, 1992-1995 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 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化学系主任;生化工程系主任, 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生化工程研究所 所长,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任</p><p class="ql-block">俞俊棠介绍</p><p class="ql-block">1956年起从事生化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当时该专业称抗生素制造学)1980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生化工程专业(其后统称"生物化工"专业),1990年在全国率先批准建立生物化工博士点,四十年来为培养该专业专门人才作了较显著的贡献,为我国生化工程先驱者之一。参与我国"六五"至"八五"期间国家生物技术领域的重点科研项目的编制工作,近年来多次出国访问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对国际生化工程的进展较为熟悉。</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p class="ql-block">左起:1华理生工院长叶邦策 2校友范代娣 3校友张刚 4华理生工院原书记陆兵</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p class="ql-block">抗730班校友左起:计忠发 朱志国 郑允呜 张刚</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p class="ql-block">抗730班校友王宝根</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p class="ql-block">抗730班校友郑允呜</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p class="ql-block">抗730班校友顾树珍</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p class="ql-block">抗730班校友樊生华</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p class="ql-block">抗730班校友朱志国</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p class="ql-block">抗730班校友计忠发</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p class="ql-block">抗730班校友张刚</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p class="ql-block">抗740班校友徐良国(站立者)樊生华(蹲者)在慰问抗生素制业专业前辈谢幸珠老师(坐者)。</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p class="ql-block">华理抗生素专业谢幸珠(坐者)黄世发(左立者)刘叶青(右立者)在俞俊棠雕塑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p class="ql-block">华理抗生素专业谢幸珠(坐者)黄世发(左立者)黄宏(右立者)在俞俊棠雕塑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p class="ql-block">在俞俊棠雕塑前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谢幸珠(前坐者)</p><p class="ql-block">后站立者左起:1傅幼珍 2杨舜妆 3周文瑜 4付桂花 5樊生华 6顾树珍 7郑允呜 8王宝根 9朱志国 10计忠发</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p class="ql-block">华理生工学院校友会秘书长周英教授主持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p class="ql-block">华理生工学院院长叶邦策教授致辞</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p class="ql-block">抗730班校友张刚致辞</p><p class="ql-block">在俞俊棠老师雕塑揭幕仪式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金秋十月熟悉的华理校园,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重逢,凝聚成今日的期盼,我们抗 730 班同学,怀着无比崇敬与感恩心情,相聚这里,共同见证俞俊棠先生雕塑揭幕。​此刻,记忆的闸门悄然打开 —— 上药三厂青霉素车间里那台熟悉的操作台,上药四厂链霉素车间的发酵罐,还有俞先生的身影,仿佛就在昨天,清晰可见。​回望那段特殊的岁月:1966至1969年,大学停止招生;1970年起,至1977年,全国大学招生七届,共 94 万名工农学员。抗 730 班, 1973年9 月入校,1977年1月毕业。三年半学龄,最后半年,补习外语、物理化学与化学工程,为未来的专业道路夯实基础。全班35名同学,除4 人留校外,其余按 “哪来哪去” 的原则分配,大多走进了抗生素药厂及相关单位,成为了扎根一线的技术人员。而这一切的起点,离不开俞先生的悉心教导。​在三年半的时间里,学工、学农、开门办学。俞先生打破传统课堂的边界,带着我们走进抗生素药厂,在实践中探寻知识的真谛。在上药三厂青霉素车间,俞先生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抗生素制造的核心是严守操作规程,无菌操作更是重中之重 —— 从培养基灭菌、接种到发酵,每一步都不能有丝毫偏差,一旦染菌,青霉素效价跌零,整批生产全毁。” 这句话,如同警钟,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成为我们日后工作中恪守的准则。​俞先生是我校抗生素製造工学专业教研组元老,更是华理生物工程学院创始人。他始终将 “育人”放在首位:课堂上,他的板书工整,每一个知识点都清晰明了;实验中,他总会耐心指导;毕业设计,他深入浅出地说明步骤和细节。他指导我们真刀真枪的实战,顺利完成扩初设计任务书和全套图纸。他反复强调 “设计书和图纸里的每一笔,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份严谨与负责,影响了我们的一生。​值生物工程学院 70 华诞,抗730班同学集资,由上海油雕院原院长李向阳先生牵线,邀请上海油雕院林森老师,历时一个月,精心创作了这座雕塑。此刻,雕塑凝视着温和慈祥的神情,让我们仿佛又看到当年的俞先生。愿这座雕塑永久安放在实验十八楼 —— 这,俞先生曾经工作的地方。雕塑静静守护这里,见证生物工程学院的持续健康成长。​最后,向所有培育过我们的老师表达谢意,向俞先生的亲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衷心感谢各位来宾的到来!愿华理生工学院永远传承俞先生的育人初心,培养出更多扎根生工行业、助力高质量发展的优秀人才,在生物工程领域持续领跑,再创辉煌!​谢谢大家!</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p class="ql-block">华理生工校友、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化工学院院长范代娣致辞</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 <p class="ql-block">俞俊棠雕塑揭幕仪式 2025.10.18</p> <p class="ql-block">上海油画雕塑院</p><p class="ql-block">1965年,新中国第一个以油画、雕塑为主体的专业创作和研究机构——上海油画雕塑院诞生,当时名为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这是画院这种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独特体制在新中国的延续。在经历了数度风雨变迁和体制转换后,来自上海美专油画系、雕塑系、油画雕塑训练班和雕塑研究所的艺术家们开始汇聚在同一面旗帜下,为了艺术这个共同的理想挥洒激情与衷肠。   </p><p class="ql-block">从蹒跚学步到执着前行,期间倾注了三代艺术家的心血、汗水、智慧与创意,他们以自己的作品和成就赢得了广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在海内外享有声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