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记忆 第21天 布尔津→可可托海

横眉

【阿冰日记】2025年7月15日,星期二,晴 8:10从布尔津俄罗斯酒店出发,走g217、g216、g331,行程300多公里,15:28到达可可托海风景区,游览了额尔齐斯河大峡谷,20:50结束游览,21:10入住可可托海鑫海鑫酒店。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日一唠</b></h3>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我们决定去往那个歌里的地方—可可托海,去看看那个多情的牧羊的小伙。这是冥冥中的一个路线错误。按规划,从乌鲁木齐出来,到达的第一站就应该是可可托海。结果我把路口错过了。直接来到了喀纳斯风景区的集散地布尔津。从这里再到可可托海,往返起码要多走四五公里的冤枉路。但我们还是不想错过可可托海,那个让爱美醉了的地方。 路是导航导的,沿着美丽的国道217向东而行,在撒满金子的阿尔泰山西南鹿,遇见了我的阿勒泰,一个精致而小巧的城市。它是人类滑雪的起源地、“中国休闲避暑之都”。这里的山是金山,这里的水是银水。因为遇见,让我想起了一个人,一个“入眼皆风景,耳闻是诗歌,认清苦难,咀嚼孤独”的人,文坛清流李娟。天可怜见,当我们从国道217转往国道216后,在“红墩路”尽头遇到了一个叫“萨亚铁热克”的村子。不约而同地决定在这里休息。 村委会修得很阔气。院子的道路两边种满了玉米和花草,道路的尽头是白灰色相间的二层小楼,楼前红旗招展,“萨亚铁热克村党群服务中心”十二个大字金光闪闪。让我感觉到莫大的亲近。我不自觉地走进去打听李娟的情况,有几位妇女正在开会,但还是很热情地给我们介绍了李娟的情况,说她住在萨亚铁热克村三组。这让我们很是兴奋。想着今天先赶时间,返回时一定要去三组看看,听她讲讲对过往岁月的回顾,对平凡生活的感悟,以及从她女性的角度对自然和人性的深刻洞察;听她讲讲她对自由、友情、亲情、爱情的看法和思考,以及发生在《我的阿勒泰》背后的故事,《阿勒泰的角落》里淳朴自然的风土人情。当然,如果可以,更想买本她亲笔签名的书,再和她合个影。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铁买克村</b></h3> 从布尔津到萨亚铁热克村,亦如走在平坦的高原之上,天很远,地很阔。从萨亚铁热克村出来不远,就开始进入了深山大谷,路面陡降陡升,急弯套急弯,陡坡连陡坡。或两山夹一道,犬牙交错、怪石嶙峋,或峭壁、窄道、深谷。穷崖绝谷,石如累卵。 这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行走。走幽谷,过金山。于中午两点半左右,总算下山了。山角下是一个叫“铁买克”的村庄。村庄现代而古朴。牧民在村口闲坐,山羊在马路上散步。村子对面的梯田和山谷,绿、黄、灰,高矮有序、层层递进,在山谷间星星点点的雪的映衬下,绿更绿、黄更黄、灰更灰,娇而不艳,丽而不华,如一幅挂在天际间的山乡田园图,满卷清新、淡雅。 离村子不远,有个叫“三百所”的民居。既有欧式风格的韵味,又有图瓦小木屋的情致。额尔齐斯河从院外轻轻流过,郁郁葱葱的院子里开满了黄的、白的、粉的各色的花朵。让这个小院子充满了水洗过一样的清凉。河岸的灵动和山谷的清幽,至此处完美融合。 两层的小木楼里布置得雅致而简洁,一应设施应有尽有。很想在这里吃顿饭,住一晚。接待我们的小姑娘说,还没到旺季,客人也不多,过了饭点,做饭的师傅就回去了。住是可以的,就是有点小贵。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额尔齐斯大峡谷</b></h3> 三点半左右,我们来到了位于额尔齐斯河大峡谷的可可托海。龙门广场挺大,也很气派,但不知为什么,我总感觉这里像个小公园。到景区可以自驾,也可以坐观光车,环路单行。可可托海称之为世界的可可托海,仅就景区入口处乱七八糟的镜像而言,更像是村里的可可托海。 在额尔齐斯河河岸,我们看到了绿枝白干的白桦树,它们或昂首向天,或俯身“问”河,有骄傲,有挣扎;或如持抢肃立的士兵,或如单足峭立的白鹤。我们也见到了那个让人泫然欲泣的牧羊人。牧羊人的塑像让我大失所望,没有一点儿“哭泣”或“一醉不起”的模样,更像是一个被爱迷茫的大学生的青涩。 可爱的北山羊也见了。呆萌而深情的牛娃子也见了。不知道为什么,当我看到白桦树上那凝固的眼泪时,一向失忆的我,突然完整地记起了《可可托海的牧羊人》里那句收尾的歌词:“我知道那一定不是你。再没人能唱出像你那样动人的歌曲,再没有一个美丽的姑娘让我难忘记。” 我们沿额尔齐斯河行走,看重峦叠嶂,如麻、如椅、如靴;看草甸起伏,或疏、或片、或带。甸如低谷,路若长龙;看额尔齐斯河自东南而来,向西北而去,捕捉晶莹如玉的浪花,感受冰雪消融的温度;看碧玺湾之碧浪翻滚,看宝石沟之珠圆玉润;看白桦林里写的情书,看爱情湾里秀的温存。 进峡谷,过石门,看神钟山北陡南缓、孤峰傲立,如锥如钟;看钟山峡谷,岩体剪切、沟壑直立,如象鼻、如骆驼、如神鹰,牛头马面,形态各异。我们仿佛走进了一个完全由怪石构成的岩质行星。突然有一种黑色的、沧桑的、沉重的威压从孤峰、从绝壁、从沟谷、从四面八方,以一种无与伦比的气势,冲杀而来,野蛮地压迫、撕扯和禁锢着我们的身体和神经,让人恐惧、敬畏、颤栗、惶恐不安,不得不臣服、膜拜。神钟无音,振聋发聩。 北冰洋很远,可可托海很近。神钟山的巨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体,在极致的寒冻和风化作用下,因其发育平行山坡面的同心层状节理,被不断地拆离崩解垮塌而形成形态各异的花岗岩地貌。神钟山就是这种地貌的典型代表。神钟山高度约1680米,因状如一尊巨大的神钟,故名。钟体相对高度365米,坡度达89度。神钟山又称阿米尔萨拉峰,一说是来源于一段蒙古王子阿米尔与萨拉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一说是来源于一个叫“烛阴”的拥有神奇力量的神祇。爱情的力量还真是伟大。为了爱情,阿米尔与萨拉居然定居在这样一个让人心魂震颤的地方。至于那位神祇,则以其人面蛇身之姿,昼夜交替之能,季节变迁之力、风雨变幻之术,在钟山峡谷,化为吉象、神钟、福鲸、飞龙,谓之“钟山四相”。居功至伟,倒也值得。 这是一个神奇的峡谷,写满了神话,装满了故事;风光在一线天乍现,爱情随额尔齐斯河流淌。因为你的神奇,你的阿尔泰山山景之最,我奔走在热爱里;因为我每天都奔走在热爱里,所以我不能不来看你。可我还是很讨厌那只凶巴巴的鹰,让我想起我讨厌的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