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网络致谢</p><p class="ql-block">美篇编号║ 504502410</p><p class="ql-block">美篇原创║挥别天涯</p><p class="ql-block">(版权所有,侵权必究。)</p> <p class="ql-block"><b>第一百二十七章 星轨转经筒</b></p><p class="ql-block">位于甘孜藏区深处的噶陀寺,坐落在海拔近四千米的山坳里,是远离光污染的纯净之地。这里的夜空,不像城市那样被灯火稀释,而是浓稠如墨,缀满了碎钻般的星辰,银河仿佛一条发光的牛奶路,横跨天际,壮丽得令人窒息。寺院的转经廊,是信徒们积累功德的必经之路,一排排金色的转经筒,在信徒虔诚的推动下,日夜不停地旋转,发出“咕噜咕噜”的、安抚人心的声响。</p><p class="ql-block">然而,寺院的住持,一位精通五明、思想开明的阿克喇嘛,近年来却有一个困扰。随着寺里引入了太阳能发电,解决了照明问题,但转经筒的维护,特别是为一些新设计的、带有照明功能的电子经筒供电,仍需要布设电线,或多或少破坏了转经廊古朴庄严的氛围。他一直在思考,能否有一种更自然、更符合佛法“依正不二”(身心与世界一体)理念的方式,来为这些承载着祈愿的经筒提供能量。</p><p class="ql-block">这个机会,因为一位特殊的访客而降临。来访者是北京天文台的年轻天体物理学家秦雨薇博士。她带着团队来到噶陀寺,不是因为宗教,而是因为这里拥有全国顶级的夜间观星条件——大气宁静度高,透明度极好。她希望能在寺院附近建立一个临时的天文观测点,监测一个特殊的深空星系。</p><p class="ql-block">阿克喇嘛热情地接待了她。在交谈中,秦雨薇被寺院庄严肃穆的氛围和僧侣们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心深深打动。当她看到那长长的、在星空下被信徒们缓缓转动的转经廊时,一个绝妙的、跨界融合的想法,如同夜空的流星般,划过她的脑海。</p><p class="ql-block">“阿克喇嘛,”秦雨薇兴奋地说,眼睛闪闪发光,“我有一个或许有些大胆的提议。我们的天文望远镜,是用来追踪星辰运行的轨迹,记录宇宙的能量。而转经筒,是承载众生祈愿,通向佛国净土的媒介。您说,这满天的星辰,它们亿万年规律运行所蕴含的‘力量’,能否转化为转动经筒的‘动力’呢?”</p><p class="ql-block">阿克喇嘛捻着佛珠,沉吟片刻,眼中露出了浓厚的兴趣:“佛法讲,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这浩瀚星空,自是佛陀法身的显现。若能借星辰之力,转动法轮,亦是殊胜因缘。秦博士,请详细说说。”</p><p class="ql-block">于是,一个名为“星轨转经”的跨界合作项目启动了。秦雨薇的团队没有在寺院旁另起炉灶搭建丑陋的观测站,而是极具创意地将几台小型化的、高灵敏度的广域巡天望远镜,巧妙地融入了转经廊的建筑结构之中。它们被安装在经廊的飞檐翘角上,外表涂成与建筑一致的金色,与寺院完美融合,白天看起来就像是特殊的装饰构件。</p><p class="ql-block">这些望远镜的任务,不是观测某一个具体天体,而是持续不断地监测整个可见天区的星辰运动,精确记录下每一颗亮星、每一个星座在夜空中划过的轨迹——即“星轨”。这些轨迹数据,包含了天体运行的巨大动能信息(虽然是虚拟的)。超级计算机将这些轨迹数据转化为复杂的能量波动数学模型。</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工程师们对转经廊里一批特定的转经筒进行了改造。经筒的中轴,连接着一种极其精密的、利用微小幅差发电的“能量采集器”。而经筒本身,也不再是实心的金属桶,筒壁采用了一种特殊的透明复合材料,内壁则镶嵌了数以万计的微型LED灯珠,可以通过计算机编程控制。</p><p class="ql-block">最核心的“星轨动力转换系统”建立了。系统实时接收望远镜传回的星轨数据,经过计算,将星辰的“运行能量”(虚拟的)转化为微弱的电流,存储到高效电容器中。这点电量虽然不大,但足以驱动经筒内壁的LED灯珠和维持系统自身运行。</p><p class="ql-block">当一位信徒走近经筒,准备推动它时,筒壁内的灯珠是熄灭的。一旦他的手触碰并开始转动经筒,能量采集器开始工作,同时,系统会被激活。</p><p class="ql-block">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随着经筒的旋转,筒壁内部,会依据当前实时星空的背景,亮起一幅对应的、缩小的星图!星辰的位置与窗外的真实夜空一模一样。而更神奇的是,系统会根据推动经筒的信徒的出生年月日(信息预先匿名录入系统,或可通过扫描一个随缘领取的祈福牌触发),快速计算出其藏传佛教信仰中的“本命佛”。</p><p class="ql-block">然后,在流转的星图中央,会利用LED灯珠,投射出一圈柔和而明亮的、代表该尊本命佛的特定颜色光晕!比如,属鼠的信徒对应千手观音,光晕可能是圣洁的白色;属牛属虎的信徒对应虚空藏菩萨,光晕可能是深邃的蓝色。这光晕如同佛菩萨的化身,在星辰的环绕下,随着经筒的转动而缓缓流转,仿佛佛光正穿越无垠宇宙,加持着这位转经人。</p><p class="ql-block">那一刻,信徒转动的,不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经筒。他仿佛亲手搅动了星辰,在佛光的照耀下,推动着一个小小的、属于自己的宇宙。这种体验,既古老又未来,既神圣又充满互动性,让传统的转经修行增添了一层全新的、震撼的宇宙维度。</p><p class="ql-block">这个消息不胫而走,甚至传到了远在万里之外,英国剑桥大学求学的藏族留学生白玛耳中。白玛是阿克喇嘛的侄孙女,从小在噶陀寺长大,对星空和佛法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她通过网络,看到了家乡这不可思议的“星轨转经筒”,激动不已。</p><p class="ql-block">一个星期后的傍晚,白玛算好时间,那是拉萨的凌晨,奶奶应该已经做完早课,正在休息。她打开了视频通话。屏幕那头,出现了奶奶慈祥的面孔,背景是寺院宿舍温暖的灯光。</p><p class="ql-block">“奶奶!扎西德勒!”白玛兴奋地挥舞着手。</p><p class="ql-block">“白玛啦!我的好孩子!”奶奶看到孙女,笑得合不拢嘴,“你在那边好不好?吃得好吗?剑桥冷不冷?”</p><p class="ql-block">聊了一会儿家常,白玛神秘地对奶奶说:“奶奶,您昨天夜里,是不是又像以前一样,起床看星星了?特别是,看了北斗七星?”</p><p class="ql-block">奶奶有些惊讶:“是啊,人老了,睡得少。半夜起来,看到窗外的北斗星,亮得很呐。我还对着它念了经,祈求佛祖保佑你在外平安。你怎么知道?”</p><p class="ql-block">白玛把手机摄像头转向窗外,剑桥的夜空云层较厚,星星稀疏。但她将手机对准了桌上一个她通过特殊渠道获得的、与噶陀寺“星轨转经”系统联网的小型、精致的仿制电子转经筒。这个经筒此刻是静止的。</p><p class="ql-block">“奶奶,您看好了!”白玛说着,伸出手,轻轻地、虔诚地转动了那个小小的经筒。</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在噶陀寺的转经廊,秦雨薇团队安装的一个显示大屏上,正实时展示着“星轨动力”的来源。只见一条明亮的、由数据流构成的轨迹,从代表北斗七星的天区延伸出来,通过卫星网络信号,跨越大陆,连接到代表剑桥的那个光点上。</p><p class="ql-block">白玛在视频里对奶奶说:“奶奶,您看,我现在在剑桥转的这个经筒,它正在发亮,对不对?您知道让它转动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吗?”</p><p class="ql-block">奶奶凑近屏幕,看着孙女手中那个发光旋转的小经筒,摇了摇头。</p><p class="ql-block">白玛的眼中有泪光闪烁,她一字一句地说:“让它转动的能量,就是来自您昨夜仰望的、保佑我的那颗北斗星!是它的光芒,被寺院的‘天眼’捕捉到,化成了电,又飞过了千山万水,传到英国,让我的经筒转起来的!奶奶,您给我的祝福,还有北斗星的光芒,我在这里,真的收到了!”</p><p class="ql-block">屏幕那头的奶奶,愣住了。她看看窗外的天空,又看看手机屏幕里孙女手中那由星辰之力驱动的、发着光的转经筒,一时间,沧桑的脸上充满了无法言喻的感动和虔诚。她双手合十,喃喃念道:“哦嘛呢叭咪吽……科学技术,真是不可思议……佛祖的法力,真是无边无尽……孩子,你那里,和奶奶这里,看的原来是同一片天,转的原来是同一股缘啊!”</p><p class="ql-block">星辰无言,运行不息。佛法无边,慈悲普度。当科学的目光投向宇宙的深邃,当信仰的双手推动祈福的法轮,在这小小的星球上,在古老的寺院与遥远的学府之间,一条由星光编织的、温暖的纽带,就这样悄然连接了彼此。这不再是简单的能源利用,这是一场关于联结、关于传承、关于宇宙级浪漫的宏大叙事。每一个被星光照亮的转经筒,都在诉说着:纵然远隔重洋,我们仍在同一片星空下,被同一种古老而永恒的力量温柔地连接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