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骑岭南(四):探寻珠江三角洲的起源地

江涵秋影

<p class="ql-block">  秋骑岭南D6:10月18日,三水区白坭镇经高明区至江门鹤山市宅梧镇,骑行87km,总里程437km。</p><p class="ql-block"> 今年的天气是特别的反常,常规的节气秋天即将结束,可气温仍然是居高不下,甚至比夏天最热的时候还热。今天天气预报是34/25℃,而室外体感温度达38℃。这么高温天气对爱好户外运动是极致的考验。</p><p class="ql-block"> 今天早晨7点半从白坭镇出发,沿西江北岸顺江而下,在高明区跨过高明大桥到西江南岸,离开西江沿S295省道到鹤山市宅梧镇。</p><p class="ql-block"> 探寻珠江三角洲的起源地! </p><p class="ql-block"> 从韶关开始至昨天,到三水区西南街道江根村,为什么来这里?不仅仅是来看三江汇合,看北江的终点、思贤滘水道。而今天开始在珠江三角洲区域骑行,其实,目的就是一个:探寻珠江三角洲的起源地!</p><p class="ql-block"> 珠江三角洲,它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与经济史诗。珠江三角洲的起源,可以从珠江和珠江三角洲两个层面理解。</p> <p class="ql-block">  珠江:中国的南方母亲河</p><p class="ql-block"> 珠江,又名粤江,是中国境内流量第二大的河流(仅次于长江),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河系,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并称为中国七大江河。</p><p class="ql-block"> 珠江,原指广州到入海口的一段河道,后来逐渐成为西江、北江、东江及其支流的总称。其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马雄山,全长约2320公里,流域总面积约45.3万平方公里(其中约44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p><p class="ql-block"> 珠江名称由来:相传古代有一位阿拉伯商人,将一颗巨大的珍珠献给广州的官员,这颗珍珠后来失落,化为一块礁石(即今天的“海珠石”),河流因此得名“珠江”。</p><p class="ql-block"> 珠江,作为中国南方第一大河,其自然地理的起源和演化是一个宏大的地质故事。要理解珠江的起源,我们需要穿越数千万年,甚至上亿年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珠江的诞生,首先要归功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这场始于约5000万年前的伟大碰撞,至今仍在持续。它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剧烈隆升,并像推倒多米诺骨牌一样,将巨大的力量向东传递,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中国南方的地貌。这场碰撞使得云贵高原、广西丘陵和广东的山地(如南岭、云雾山)不断抬升。这些抬升的山地,为未来的珠江流域划定了基本轮廓和西高东低的大势。水往低处流,这些山脉成为了河流的天然分水岭。</p><p class="ql-block"> 在板块力量的挤压和拉伸下,华南地区形成了众多断陷盆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今天的珠江三角洲平原。在当时,这里还是一片古海湾或一系列湖泊洼地。这些盆地为河流的最终汇集和沉积提供了“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珠江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源头,而是一个由西江、北江、东江三大水系及其他独流入海的河流组成的庞大水系,主要由三大水系构成:</p><p class="ql-block"> 西江:珠江的主干流,全长2320公里。它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省区,占据了珠江流域面积的绝大部分。上游水急滩多,中下游河道宽阔,航运价值高。</p><p class="ql-block"> 北江: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全长468公里。流经广东北部,是珠江三角洲西北部水网的主要水源之一。</p><p class="ql-block"> 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全长523公里。流经广东东部,是香港和深圳等地的重要饮用水源,通过“东深供水工程”输往香港。</p><p class="ql-block"> 三江汇流:西江、北江、东江最初可能也是独立入海的。由于珠江三角洲盆地的不断沉降和泥沙的快速淤积,这三条大河的出口逐渐靠近。最终,它们在今天的佛山、三水、东莞一带“相遇”,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水网,共同冲积出富饶的珠江三角洲。</p><p class="ql-block"> 珠江是一条生命之河,以其丰沛的水资源哺育了南中国的土地和人民,并塑造了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p> <p class="ql-block">  珠江三角洲的诞生:大海与河流的博弈</p><p class="ql-block"> 珠江的另一个关键起源点在于其三角洲的形成,这是一个典型的 “海退成陆” 过程。</p><p class="ql-block"> 古海湾时期:在距今约6000-7000年前的全新世海侵时期,海平面比现在高,今天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一个巨大的古海湾,海水一直延伸到广州、佛山一带。</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推移,西江、北江、东江携带的巨量泥沙不断地填充这个古海湾。河流的沉积作用超过了地壳下沉和海平面的微小波动,使得海岸线不断向南海推进。泥沙首先在海湾内堆积成浅滩,然后露出水面成为沙洲和岛屿,最后连接成片,形成了如今的冲积-海积平原——珠江三角洲。这个过程至今仍在继续,珠江口每年仍在向海洋延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从自然地理角度看,珠江三角洲的“起源”是西江、北江和绥江三条江以及它们所携带的泥沙。</p><p class="ql-block"> 西江:这是珠江水系的主干,流量最大,流域最广。其正源可追溯至云南省曲靖市乌蒙山脉的马雄山。西江带来了大量的泥沙,是形成三角洲西部和主体部分的主要力量。</p><p class="ql-block"> 北江: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的石碣大茅山,流经广东北部,是三角洲北部平原的主要塑造者。</p><p class="ql-block"> 绥江,珠江水系北江下游一级支流,发源于广东省连山县擒鸦岭,穿过怀集、广宁、四会3县(市),在四会马房汇入北江。</p><p class="ql-block"> 而这三条江在千年古村江根村,通过思贤滘顺利汇合,进入珠江。</p><p class="ql-block"> 江根村,不仅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故事,是一个值得探寻的古村落。江根,意为“江水之根”。北宋建村,位于西江、北江、绥江交汇的“几字湾”处,以“三江汇流·湾区之源”为核心,保留镬耳屋、麻石巷道和“贤廉勤”文化。‌‌这个坐落在昆都山下、思贤滘畔的古村落,是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的神奇之地,珠江三角洲肇始于斯,佛山市三水区得名于此。正是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珠江三角洲的繁荣与兴旺。</p><p class="ql-block"> 思贤滘(河道名字),沟通西江和北江的天然河道。该河道长约1500米,平均宽度200-500米,唐代起即为军事要冲。初名沧江,1537年陈白沙为纪念学生陈冕,于昆都山石壁题刻“思贤”二字,河道遂改现名。思贤滘水道地处西江、北江与绥江交汇处,是珠江三角洲河网区的顶点,沟通西江和北江的重要水道,西、北江上游水流在思贤滘水道交汇后,重新分流,进入下游西、北江三角洲。思贤滘水道既是西、北江汇流点,又是分流点,两江的水、沙在此自然交汇并沟通调节。</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西江与北江在三水的汇合,看似偶然,实则是地质与气候共同注定的“地理宿命”。南岭的隆升让北江无法北流,云贵高原的抬升让西江只能东奔,而珠江三角洲的沉降则为它们提供了“最终的舞台”。</p><p class="ql-block"> 数千年来,这三条大江携带着上游的泥沙,在入海口由于流速减慢而不断沉积,日积月累,最终形成了今天这片肥沃的、河网密布的冲积平原——珠江三角洲。从地理学角度看,珠江三角洲的冲积平原由此向南延伸至南海,江根村一带被认为是三角洲扇形冲积平原的顶点。</p><p class="ql-block"> 站在三水思贤滘(西江与北江的汇合处),看两江浊清交汇的漩涡,便能读懂:珠江水系的形成,从来不是孤立的地质事件,而是板块运动的力量、季风的呼吸、潮汐的脉动与人类的智慧共同书写的史诗。西江的壮阔、北江的湍急、珠江口的浩渺,各自记录着不同的地球密码,而它们的汇流,则告诉我们——地理的宿命里,早已藏着文明的基因。</p> <p class="ql-block">  珠江三角洲:世界级的城市群与经济引擎</p><p class="ql-block"> 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其地理范围(两个概念):传统珠三角(小珠三角):包括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惠州(部分)共9个城市,这是最核心的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大珠三角):这是国家战略层面的概念,在传统珠三角9市的基础上,加入了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了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它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活跃、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p><p class="ql-block"> 珠江三角洲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区域的变迁史,更是一部中国南方从蛮荒之地到世界级城市群的恢弘史诗。</p><p class="ql-block"> 珠江三角洲是由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冲积而成的复合三角洲,形成历史仅约6000-9000年,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土地。秦朝以前,这里是百越聚居地,被视为“烟瘴之地”。秦平百越、设南海郡,中原文化开始进入。赵佗建立南越国,定都番禺(今广州),开启了广州作为区域中心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从汉代开始,番禺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到唐宋时期,广州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港,设立了管理外贸的“市舶司”。这一时期,珠三角通过海洋与东南亚、印度、阿拉伯世界相连,香料、珠宝、瓷器、丝绸在此交汇,奠定了其开放、商业化的底色。</p><p class="ql-block"> 明清是珠三角的巅峰时期, 乾隆年间,清政府规定西洋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进行贸易,即“广州一口通商”政策。十三行崛起,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外贸特区。它们富可敌国,是清政府的重要财源,被称为“天子南库”。此时,珠三角(尤其是广州)已成为全球贸易网络的关键节点,大量白银通过这里流入中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经济。这也使得广府文化(务实、开放、重商)得以最终成型。</p><p class="ql-block"> 近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珠三角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巨变。1978年后改革开放,凭借毗邻港澳、侨乡众多的独特优势,珠三角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深圳、珠海经济特区的成立,如同在计划经济体制上撕开了一个口子,吸引了全国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从这里响彻全国。从1980年代到21世纪初,珠三角依靠低成本劳动力优势,迅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从电子产品到服装玩具,“中国制造”“中国智造”从这里走向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珠江三角洲”的概念在今天已经升华为一个更具战略意义的宏伟蓝图——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国家战略,世界级蓝图。</p><p class="ql-block">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个珠三角城市。其目标是建设成为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并驾齐驱的世界级城市群,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