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用文字与镜头,探寻侨乡文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秋阳铺洒闽南大地,带着几分温润与澄澈。10月18日下午,为深入挖掘洛阳镇屿头村的历史底蕴,捕捉其独特的建筑风貌与人文肌理,《纪念特刊》编写组特别组织台商区作家协会与摄影家协会会员,共同走进这座承载着百年侨史的村落,开启一场以“侨乡脉络”为主题的专项采风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字与影像的采集之旅,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旨在从砖瓦草木间打捞侨乡记忆,让沉睡的历史在笔尖与镜头下重焕生机。</p><p class="ql-block"> 本次采风活动以原屿光中学内的“四贤楼”为起点,串联起散落于村落中的多处文化地标,开启一场贯穿历史与当下的记忆行旅。参与者首先步入屿光中小学,在新建的校园大道与葱茏草木间,感受文脉绵延、薪火相传的育人气息;继而探访文安宫、君荣楼与汉源楼等历史建筑,在斑驳砖墙与飞檐翘角间,触摸时光交叠所留下的厚重印记,体会传统与现代在此处的无声对话。</p><p class="ql-block"> 随后,采风组步入荣金楼、望江楼等特色侨楼。抚过细腻的雕花铁窗,仰望浑厚的石砌墙体,仿佛每一处肌理都在诉说远赴南洋的岁月往事。砖石不语,却似有回响——那是家国眷恋与异域风情交织的岁月低语,是一代代侨民将乡愁熔铸于建筑肌理的生命印记。</p><p class="ql-block"> 行程继续延伸至球埔片区,参与者在四排楼、临江楼与荷叶古厝间自在穿行。眼前,番仔楼以精巧的柱式与拱廊展现中西合璧的匠心独运;身旁,闽南古厝则以红砖灰瓦、翘脊飞檐延续着百年不变的质朴韵味。当西洋装饰纹样遇见闽南传统砌墙工艺,共同勾勒出一幅跨越时空的文化图景。这不仅是建筑形态的对话,更是这片土地兼容并蓄人文气质的具体呈现,见证着历史长河中文化交融的生动历程。 </p><p class="ql-block"> 最后,采风组深入一房祖厝、四房三落祖厝等宗族建筑群,追溯血脉相连的宗亲文化;走进新建文化园区,在杨氏宗祠、南音祖师堂中感受传统艺术的当代回响;并将镜头转向侨乡新街与农贸市场,记录市井烟火中的村落新貌。整条路线贯穿校园、古建、民居、集市与公共空间,全景式展现屿头村的文化多元性与生活真实性。</p><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时,采风组一行带着满满的文字素材与影像资料踏上归途,而心中留下的,是对屿头村深厚侨乡文化的感动与思考。此次采风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素材采集,更是一次对侨乡灵魂的深度叩访——从“四贤楼”的文教初心,到文安宫的信仰乡愁,从侨楼中的南洋往事,到祖厝里的宗亲血脉,再到新街市场的市井烟火,每一处场景、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屿头村的文化基因与侨乡精神。</p><p class="ql-block"> 未来,这些文字与影像将被精心汇编入《纪念特刊》,成为记录屿头村侨乡文化的珍贵档案。相信通过《纪念特刊》,屿头村的建筑之美、人文之韵与侨乡精神,将被更多人看见、铭记,而这份跨越时空的侨乡记忆,也将在新时代继续传承下去,焕发出新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