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八周的进修生活,在忙碌与收获中飞逝。这一周,我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个案,经历了临床实践的深度沉浸,也品尝了团队合作中的挫折与教训,可谓五味杂陈,感触良多。</p><p class="ql-block">一、 个案启航:在全身心投入中践行专科护理</p><p class="ql-block"> 周一早上,我找到了我的个案——一位急性脑梗死患者。从与家属沟通病情的那一刻起,我的“个案护理”之旅正式启航。患者情况复杂,集肢体功能障碍、吞咽障碍、皮肤问题、知识缺乏于一身,这对我而言既是挑战,也是系统实践专科护理的绝佳机会。</p><p class="ql-block">本周,我围绕该患者开展了密集的护理工作:</p><p class="ql-block">· 功能康复: 每日进行主被动运动、良肢位摆放,并重点指导家属参与,将康复延伸至床旁之外。</p><p class="ql-block">· 吞咽管理: 通过饮水试验、VVST评估,指导安全进食、口腔操、冰刺激,严密关注患者的吞咽安全与功能改善。</p><p class="ql-block">· 综合照护: 关注其左侧手掌水肿、胫前烫伤的皮肤护理,并持续进行健康宣教,弥补患者与家属的知识缺乏。</p><p class="ql-block"> 更宝贵的是,能得到晓冰大护长的亲自床边指导,以及观摩康复师的中医针灸、球囊扩张术等治疗,让我对患者的全人、全程管理有了更立体的认识。</p><p class="ql-block">二、 视野开拓:在多学科交融中汲取新知</p><p class="ql-block"> 本周的学习并未局限于个案。观摩“六分钟步行试验”让我掌握了心肺耐力评估的客观方法;飞飞老师关于文献查询的讲解,为我们打开了循证护理的大门;直播观看“南山院士大查房”,更是领略了医学泰斗的临床思维与大师风范。这些经历不断提醒我,一名优秀的专科护士,必须具备开阔的视野和持续学习的能力。</p><p class="ql-block">三、 挫折与复盘:在深刻反思中认清不足</p><p class="ql-block"> 周五的“三级查房”汇报,对我们小组而言是一次不小的挫折。结果不尽如人意,核心问题在于前期准备不足,未能进行有效的分工和流程预演。各位护长和老师的复盘点评,虽然严厉,但一针见血,对我们来说是比成功更宝贵的财富。它深刻地警示我:</p><p class="ql-block">1. 团队协作绝非简单分工: 高效的团队合作需要精密的流程设计和反复的磨合,任何环节的沟通不畅都会导致最终呈现的失败。</p><p class="ql-block">2. 准备永远不嫌充分: 尤其是在重要的考核或汇报前,必须提前模拟,考虑到所有可能出现的状况。</p><p class="ql-block">四、 反思与展望:夯实基础,重新出发</p><p class="ql-block">我的反思:</p><p class="ql-block">· 从“做”到“思”: 本周我将大量精力投入于个案的具体操作,但如何将这些零散的干预措施系统化、理论化,形成有深度的护理病历和汇报,是我下一步需要加强的。</p><p class="ql-block">· 沟通与协作是核心能力: 三级查房的失利,暴露了我们在团队项目管理上的短板。这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是与医生、治疗师、同事高效协作的关键。</p><p class="ql-block">· 珍惜平台,博采众长: 在南总基地的分享中,看到各医院的新技术,我深感学海无涯。在广附一剩下的时间里,我更应主动求知,博采众长。</p><p class="ql-block">我的展望:</p><p class="ql-block"> 周末,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任务——准备教学查房PPT。这一次,我将牢记本周的教训,推动小组进行更充分的准备和演练。对于我的个案,我将继续深入挖掘,结合所学的吞咽功能知识,精心制定后续的康复计划,力求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前路虽有坎坷,但每一步都算数。收拾心情,继续前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