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街巷·大南门》

清献书院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大姐到大南门买大蒜”——这是衢州方言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口头禅。这句话中的三个“大”字,却有着三种不同的读音,依次分别为:“dà”“ dù”“dài”,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衢州方言表达的丰富性。</p><p class="ql-block"> 大南门,别称礼贤门、通远门、光远门,是衢州古城诸城门中识别度颇高的一座古城门。清康熙《西安县志》载:“南曰礼贤......俗又谓‘通远’,今名‘光远’。”民国《衢县志》:“南门通江山,宋为礼贤县,因名”。</p><p class="ql-block"> 其实,大南门在南宋时期通行的名称为“通道门”。南渡诗人程俱有诗作《丁巳九日携酒要(按,邀)叔问登通道门楼,而江彦文寄玉友适至,因用已未岁吴下九日诗韵作》:</p><p class="ql-block">“凉秋风物正清华,极目高楼不见花。</p><p class="ql-block">老境固知无乐事,醉乡聊欲寄生涯。</p><p class="ql-block">银钩远寄青桐滑,玉液亲题赤印斜。</p><p class="ql-block">笑引壶觞成一醉,歌筵遥想鬓堆鸦”。</p><p class="ql-block"> 程俱(1078—1144),字致道,号北山,开化县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北宋宣和三年(1121)赐上舍出身。历官望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著有《北山小集》。</p><p class="ql-block"> “丁巳九日”是南宋绍兴七年(1137)的重阳佳节。当时寓居衢州的程俱邀请友人登衢州通道门楼赏景时所作,表达了其登楼所见的秋日风物以及与友人对饮的情感。而这位被邀的“叔问”者,就是建炎南渡后,流寓衢州的宗室皇裔赵子昼。</p> <p class="ql-block">  赵子昼(1089–1142),字叔问。宋太祖赵匡胤次子赵德昭的五世孙。徽宗大观元年(1107)进士。警敏强记,工书。宣和初,充详定《九域图志》编修官。高宗建炎南渡,流寓衢州。试太常少卿,集《太常因革礼》八十篇。累迁徽猷阁直学士,知秀州,奉祠归。在衢州城南之郊筑“崇兰馆”,有池、亭、林、圃,接待好友,吟诗作赋,彼此酬唱,著有《崇兰集》。今存其《题崇兰馆圃》诗二首,其一:“胜境兹辰得重寻,唤人同厉碧溪深。两公未遽嘲糠秕,旧悉山林勇往心。”其二:“疏食深山谢击鲜,瓠肥那得此枵然。祇应久绝纷华念,亦笑腥儒不是仙。”</p><p class="ql-block"> 民国《衢县志》载:“赵叔问居三衢,治园筑馆,取《楚辞》之义,名之曰崇兰。尝与陈简斋、程致道从容其中,命贯道为之图。”</p><p class="ql-block"> “陈简斋”,即南渡洛阳诗人陈与义;“贯道”,即衢州山水画家江参,以绘《千里江山图卷》(今藏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著称于世。元代夏文彦《图绘宝鉴》中就有赵子昼、陈与义、程俱交往时,让江参画下《崇兰馆图》的记载。</p><p class="ql-block"> 南宋淳熙二年(1175)三月,著名思想家吕祖谦(东莱先生)作福建之行,其《入闽录》载:“二十三日,三十五里,衢州。谒汪尚书,遂馆于超化寺......二十五日,早发衢州。出通道门(按,即大南门),晋殷将军浩庙,塑像犹作书空状。”</p><p class="ql-block"> 日记中提到的“殷将军”,即指东晋时期著名的清谈家、中军将军殷浩(303—356),其奉命北伐前秦,攻打许昌和洛阳而败北,被大司马桓温弹劾,被罢黜流放于信安(今衢州)。其整日用手在空中写“咄咄怪事”四字,是谓成语典故“殷浩书空”。其卒后墓葬城南,后追复原职。</p> <p class="ql-block">  大南门素有“稻功湾”的传说流行。说是明代朱元璋围困衢州城,两年未克,这是朱元璋起兵以来从未遇到过的坎。难道要在衢州服输?于是,朱元璋三番五次的亲自出马,到大南门察看地形。一日,朱元璋策马来到大南门前,坐骑一声长啸。城楼上守城的元兵戏言称:此马饿啦!元兵很快到马料库提出一捆新鲜稻草,从城墙上扔下。朱元璋一看城内竟然有新稻草,吃惊不小,意识到衢州城难攻。于是就下令撤兵,再图良策。“新稻草”的传说,折射出古人对“铁衢州”易守难攻的自信。这个故事,在衢州一直广为流传。但据文献记载,朱元璋一生并未来过衢州。明军主攻衢州的将领是常遇春。不过,朱元璋在衢州的传说有很多,如朱元璋题“金仙岩”;朱元璋“帝王滩”遇救等。</p><p class="ql-block"> 明朝嘉靖年间,衢州沿古城旧址修复城墙,并在大南门、小南门、北门、东门外修筑瓮城。大南门经过重修,城门建筑由砖石建造,高大挺拔,气势非凡。大南门城楼高约十五米,城墙由大块青石砌成,墙基用八层条石错缝平砌,上用砖平砌起券。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并设有多个防御设施,城防体系逐渐完善。</p> <p class="ql-block">  清咸丰八年(1858)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二十万兵马从江西广丰入浙,准备攻打衢州。清廷即增调援兵两万余名至衢。三月初一,太平军攻克江山县,后分三路逼近衢州城。</p><p class="ql-block"> 农历三月初五的衢州,大雨不绝,平地潦水近尺。“街衢水及马腹,居民扶老携幼奔走于水潦中,仓皇不知何向,哭声震天。其时传言贼已陷城,故民间闻风惊扰也。”(清• 缪德棻编《缪武烈公遗集》)</p><p class="ql-block"> 这一日,金衢严道缪梓、衢州知府马椿龄、西安知县李甫田等登上大南门城楼,见石达开大军已围至衢州城郊。夜色中,只见石达开围困衢城亦分兵三路。一路紧逼大南门,列营二十座,石达开自衢大南门郊青草滩掘地道至城下,限于壕,不能达,水入地中,淹毙太平军多人。是时,石达开以全力攻城。</p><p class="ql-block"> 据缪梓之子缪德棻编《缪武烈公遗集》记载:“(五月)庚辰夜三鼓,大南门城垣猝陷于地,深可丈许,宽逾三丈,贼(按,即指太平军)列队飞奔而来,又将乘机冲入。守战军士抛掷火罐、药包,拼死抵御,并将缺口立即抢筑完固,贼不得进。明旦循视所陷之处,已开地道,沙土质松,天又久雨,未及实火药而遽陷也。”</p><p class="ql-block"> 至五月十六日,石达开再掘地道,从大南门壕下进,又轰塌大南门右面城垣数丈。大南门城边太平军见城墙豁口,便蜂拥而至。缪梓城头得见,指挥城头扔掷火罐药包,一边打开南门指挥数路清军突击太平军,同时指挥附近居民人手一砖,奔赴城垣,拼死堵住城墙豁口。这一仗,从午时直到子时,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城墙内外尸身横陈,坊门街、百岁坊一带浓烟滚滚,瓦砾遍地。寅夜,清军将大南门城墙豁口筑就,石达开军悄悄退却。</p><p class="ql-block"> 六月初一,清军集结力量进犯太平军东南营垒,以凶猛强悍士兵为前队,伏地拔竹签梅花桩。太平军施放排枪,击毙清兵无数。清军不断反扑,太平军阵地上竹签梅花桩全被拔除。清军大队军马逼近壕边,并向太平军阵地投掷大批火罐药包,阵地上烈焰腾空,火光冲天,太平军十二座营垒被烧毁,迫使太平军撤退。</p><p class="ql-block"> 在石达开围困衢州城九十一天的时间里,太平军与清军双方多次鏖战厮杀,死伤无算。而最遭殃的还是衢城周围的村落与百姓,几乎被杀戮殆尽,十室九空,哀鸿遍野。衢州经历了咸丰八年的这场战争,城乡人口锐减。如今,衢城周围许多村落的村民,其先祖大多是在咸丰八年以后迁徙而来。所以老者谈传时,开篇总说“那是咸丰八年以前的事情啦!”</p> <p class="ql-block">  1942年5月,侵华日军以摧毁衢州军事机场、打通浙赣铁路为主要目的浙赣战役打响。日寇在合围衢州后,日军多路人马于6月3日向衢州城发起全面攻击。</p><p class="ql-block"> 6月3日晚上起,大雨倾盆,山洪暴发,衢江、乌溪江水位猛涨,日军从衢城西、北、东三面进攻受阻,便集中优势兵力向城南进攻,还使用了毒瓦斯弹。尽管军没戴防毒面具,遭毒气袭击,军没戴防毒面具,遭毒气袭击,部分官兵丧失战斗力,但后续部队前赴后继,仍坚守住了阵地。第86军守卫衢州的官兵与日军展开了惨烈的战斗。</p><p class="ql-block"> 在大南门,日军组织突击队,在炮空火力掩护下冲进衢州城内。防守核心阵地的第86军16师46团团长谢士炎(后经叶剑英介绍入党,为北平中共地下党员)立即组织反击,打退了一股日军。另一股日军冲到设在大南门的指挥所附近,46团连长高远举率率全连官兵在瓮城与敌展开肉搏战,拼刺刀。高远举英勇作战,挑死了好几个日本鬼子,但自己也多处负伤,最后壮烈阵亡。这次战斗,大南门核心阵地得以保住,但守军伤亡200多人,入侵的这股日军100多人被全部歼灭。</p><p class="ql-block"> 然而,由于多种原因,6月7日,衢州城最终还是被日军占领。衢州保卫战历时六天六夜,中国军队伤亡3500多人,日军伤亡1800多人。如今,大南门城墙上的累累弹痕依然清晰可见,见证着当年那场惨烈的战斗。</p><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及各地方部队聚成百万雄师,高呼“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横渡长江,挥戈南下。为尽快摧毁蒋家王朝的反动统治,彻底粉碎敌人妄图保住浙赣铁路这一条运输大动脉的战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第三、第四、第五三个兵团的各部渡过长江,直趋浙赣线。</p><p class="ql-block"> 1949年5月初起,国民党衢州绥靖公署的官员和家眷们开始陆续撤退。我第二野战军五兵团第一梯队的16军,于5月3日由江西婺源入浙,受命夺取军事重镇——衢州城。五兵团17军左翼47师,于5月5日由江西玉山县入浙,进攻江山西南部;三兵团11军,于5月2日由安徽屯溪东进,入浙后右翼32师转向东南,夺取龙游县;五兵团18军,于5月5日由皖南休宁县南下开化,追歼国民党逃兵。</p><p class="ql-block"> 5月5日,我16军进入常山,当夜,作了攻打衢州城的部署。军部确定以所属第47师为攻城主力,军指挥所率第46师随后策应,以进驻常山县城的138团南进歼灭江山守敌,第48师141团经常山芳村和衢县石梁等地绕道至衢城北侧,协同第47师作战,担任战略预备队。</p><p class="ql-block"> 解放军第47师在师长李觉的率领下,兵分两路向衢州城进发。139团担任前卫,与5月5日夜里,由衢县航埠冒雨向衢城挺进,一路对敌军穷追猛打。直至清晨追至衢江支流的江山港后,139团三营又以火力截住敌人南运家眷和军用物资的木船,而后迅速过江。一上岸,就与敌军接火。炮声连天,战士们勇猛冲杀,一举歼灭了敌军。</p><p class="ql-block"> 随后,第139团以部分兵力控制所有车站、铁路、公路及两侧的村庄,防敌逃跑,团主力迅速绕至衢城以东及东北地区,与第141团形成弧形包围圈。</p><p class="ql-block"> 141团已于5月6日清晨到达衢州西南侧的双港口附近,并组织部队在火力掩护下泅水渡江,团主力过江后迅速向城西南、火车站及机场方向进攻,同时,派一个营兵力向城西北方向迂回。此时,解放军48师也由北部进入衢城,两军相汇,将集结在城南的国民党军团团包围。城内的残敌如惊弓之鸟,张皇失措,遭到我多路部队的猛烈攻击和准确的炮火杀伤后,企图夺路逃命,连续3次向城西南方向突围,均未能遂愿。</p><p class="ql-block"> 5月6日上午11时,中国人民解放军139团发起冲锋,率先从大南门入城,衢州宣告解放!</p><p class="ql-block"> 1982年4月25日,衢州市公布“衢州古城门"(含大南门)为市级文保单位。1986年,加固维修大南门。2001年,完成大南门及瓮城的修复。2002年元旦,礼贤门遗址公园开放。2006年5月25日,衢州古城墙(含大南门)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p><p class="ql-block"> 大南门见证了衢州历史的沧桑变迁,承载了衢州人民的喜怒哀乐,也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今,大南门已成为衢州市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区,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p><p class="ql-block"> (秋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