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撰稿编辑/王建华 影像/世地 茉莉 鸿志等</p><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天朗气清;笔墨流香,丹青溢彩。10月13日上午10时,盛京画院庆国庆2025秋季书画艺术展在沈阳苏家屯区冬青社区书画基地盛大启幕。本次活动由沈阳盛京画院主办、院长张广熙老师领衔;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盛京画院执行院长任宪玉携海外归国弟子亲临现场,副院长王建华统筹组织并主持开幕式,汇聚老中青三代60余位书画名家创作的近百幅精品力作集中亮相,通过书画展览、文艺演出、互动交流等形式,共绘家国情怀与时代气象,为新中国成立76周年献上一场融合传统与当代、静态与动态的文化盛宴。</p> <p class="ql-block"> 丹青为礼,百幅佳作共绘家国情怀:开幕式前,一张温馨的“全家福”已为盛会定调——书画家、嘉宾与艺术爱好者合影留念,镜头定格下一张张笑意盈盈的面庞。随后,在画院副秘书长、著名书法家金明光老师的指挥下,全体人员齐声高唱《歌唱祖国》,激昂的旋律回荡展厅,将对祖国的热爱化作最真挚的合唱。</p> <p class="ql-block"> 走进展厅,近百幅作品如同一部立体的“盛京文化图鉴”。山水画以浓淡相间的墨色铺陈层峦叠嶂,山间红叶点缀,溪涧松风流转,将沈阳地标秋日胜景跃然纸上;花鸟画、工笔画则以奔放与细腻的笔触刻画着大美辽宁以及非遗刺绣的场景,丝线般的线条勾勒出牡丹、凤凰等传统画面,传递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鲜活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 13日上午10时开幕式正式开始。沈阳盛京画院副院长王建华担任主持,他向到场的领导、嘉宾及艺术同仁致以热烈欢迎,并表示:“本次书画展是盛京画院深耕辽沈文化沃土的重要成果,参展作品涵盖书法、山水、花鸟、人物、非遗剪纸等多种题材,既有传统笔墨的厚重积淀,亦有当代审美的创新表达,既是艺术家们对祖国华诞的深情献礼,更是辽宁书画界互学互鉴、共促发展的文化雅集。”</p> <p class="ql-block"> 随后,嘉宾名单逐一揭晓:鲁迅美术学院教授陆国斌先生、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盛京画院执行院长任宪玉先生携国外归来弟子(兼任意大利卡拉美术学院、曼谷五里大学博士),盛京画院院长张广熙老师、党支部书记杨平先生、艺术总监刘伟光大先生、特邀网友书画爱好者张永先先生,沈阳墨缘书画院院长赵丽华女士、七悦非遗中心经理陈一娴女士等嘉宾悉数到场,现场掌声雷动。</p> <p class="ql-block">书画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更是时代精神的镜像。开幕式上,盛京画院院长张广熙率先致开幕辞。他表示,近年来,盛京画院始终以“传承、创新、融合”为办院宗旨,组织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一批反映时代风貌的精品。“本次展览中,既有80多岁高龄的老艺术家历时半年创作的巨幅画作,也有‘00后’青年画家的水墨作品,我们希望通过代际对话,让传统书画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张广熙院长的发言引发在场艺术家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盛京画院执行院长任宪玉致辞中结合自身艺术实践分享感悟:“艺术无国界,但艺术家有根。我在意大利、泰国访学时深刻体会到,中国书画的笔墨精神是最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本次书画展览不仅是作品的展示,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宣言——我们要用画笔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看见辽沈大地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党支部书记杨平从党建引领角度介绍画院发展:“盛京画院始终将党建工作与艺术创作深度融合,通过‘党员先锋创作岗’‘红色主题采风’等活动,引导艺术家将家国情怀融入笔墨。此次展览中毛体书法、毛泽东诗词等多幅红色题材作品,正是党建引领下艺术创作的生动实践。”</p> <p class="ql-block"> 艺术总监刘伟光大则从策展角度解读:“我们希望通过展览构建‘可看、可感、可参与’的文化空间——除了静态陈列,还设置了‘观众留言墙’‘书画临摹区’,让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能参与进来,感受书画艺术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王世地代表书画家发言表示,书画艺术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载体,书画家当为之奋斗,担当起发扬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p> <p class="ql-block"> 书画爱好者张永先以及国外归来学子任宪玉教授的得意门生登台发言,从观者角度深度评价展览。</p> <p class="ql-block"> 揭幕长卷舒展共启新篇:在热烈的掌声中,领导嘉宾在张广熙院长带领下,任宪玉、王建华、杨平、刘伟光大、我续先等艺术家登台,共同为展览揭幕。随着书画长卷徐徐展开,一幅长达12米的书画长卷展现着由多位艺术家联合创作的《盛世辽沈图》,从浑河两岸的现代都市到棋盘山的层林尽染,从非遗工坊的匠人专注到校园里的童蒙习字,从红色题材到中华传统文化书法演绎,长卷以细腻笔触勾勒出辽宁的时代变迁与文化传承,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 揭幕仪式后,观众移步展厅,沉浸式欣赏书画佳作。青绿山水间流淌着千年文脉,写意花鸟中跃动着生命生机,行草隶篆间沉淀着文化自信……不少观众驻足凝视,轻声交流:张广熙院长的福娃娃福气满满,颇具满族民族色彩;“这幅《辽河春晓》的晕染技法太妙了!”“年轻学子的书法作品充满童真,未来可期!”</p> <p class="ql-block"> 文化赋能:共绘辽沈文艺新图景。“今天的展览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文化自觉的觉醒。”观展结束后,嘉宾单位画院院长感慨道,“盛京画院搭建的这个平台,让我们看到了传统书画的无限可能——老艺术家的坚守、中年艺术家的突破、青年艺术家的创新,共同构成了辽宁书画的生态图谱。”</p> <p class="ql-block"> 书画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王建华副院长在采访中表示,“未来,盛京画院将继续以展览为纽带,以创作为核心,推动辽沈书画事业高质量发展,让更多人在笔墨丹青中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为建设文化强省贡献力量。”</p> <p class="ql-block"> 青年书画家作为参展艺术家代表表示:“能在国庆期间展出作品,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我的创作灵感源于家乡的变化,希望通过笔墨让更多人看见辽宁的美、中国的美与强盛。”</p> <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丹青为证。这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不仅是对祖国华诞的深情礼赞,更吹响了辽沈书画界继往开来的新号角。让我们期待,更多优秀作品从这里出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 在展览现场,一位老画家对记者说:“书画不是挂在墙上的装饰,而是活着的文化。”此次盛京画院秋季展,正是这句话的生动注脚。无论是海外归来的年轻学子,还是深耕本土的老艺术家,都以笔墨为舟,载着传统与创新、个人与家国,在宣纸上写下时代的注脚。或许这就是艺术的力量:它不仅记录当下,更能连接过去与未来,让文化在传承中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 活动现场,任宪玉教授携其海外归国弟子团队现身展厅,引发热烈关注。这支来自国外的艺术学子组成的团队,已在海外研习中国书画十余年,此次专程回国参与展览,并带来数幅融合中西审美的创作。</p> <p class="ql-block"> 开幕式之后,“诗画同庆·雅韵传情”文艺演出在展厅内拉开帷幕。演出由盛京画院副秘书长金明光主持,青年书画家与墨缘墨海书画院文艺骨干跨界登台,用诗、词、歌、舞演绎中华文化之美。</p><p class="ql-block"> 国启才老师诗朗诵《我的祖国》率先登场,金明光老师以浑厚的嗓音诵读:“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抑扬顿挫间,历史的厚重与当下的蓬勃交织。随后,墨缘墨海书画院李芳老师演唱《我和我的祖国》,熟悉的旋律响起,全场自发跟唱,歌声响彻展厅;压轴的舞蹈《山河锦绣》中及任宪玉教授的武术表演,以灵动的身姿模拟山川起伏、江河奔涌,将水墨意境融入肢体语言,赢得阵阵喝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