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和大连

Hakuna Matata!

<p class="ql-block">北方的两个沿海城市;一个在华北平原,一个在东北平原;两个“地级市”,好像“省会城市”。受“殖民统治”的影响,在这里不仅能看到蓝天与大海,更能看到许多“欧式建筑”,感受到浓郁的“西方文化”。</p><p class="ql-block">青岛的“德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青岛的雕塑—“五月的风”,呼应1919年五四运动中青岛人民“向上、抗争”的精神,螺旋上升的形态象征爱国力量的蓬勃生长,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基调。</p> <p class="ql-block">大连站,主体建筑是由日本人建造的。1935年,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开始在现址建设新火车站,由日本设计师太田宗太郎主持设计,于1937年6月1日竣工并投入使用,成为当时亚洲规模最大的火车站。该建筑采用国际主义风格,造型简洁明快,体现了现代设计理念。</p> <p class="ql-block">1898年,沙俄强租辽东半岛,次年建立“达里尼”(即大连)。1899年,沙俄以巴黎城市规划为蓝本,开始修建“尼古拉耶夫广场”,以广场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状铺设街道,形成大连最早的市中心布局。当时广场直径168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圆形广场,周边规划了政府、邮局、银行等机构,但因日俄战争爆发,沙俄仅完成广场以北的建设。</p> <p class="ql-block">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继承沙俄租借权,将“尼古拉耶夫广场”改名为“大广场”,并在其基础上继续扩建城市。1908-1936年间,日本在广场周边陆续建造了哥特式、巴洛克式、文艺复兴式等风格的建筑,如大连民政署、大和旅馆、东洋拓殖株式会社等,这些建筑成为大连近代建筑的重要代表,也见证了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历史。</p><p class="ql-block">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大连光复,广场更名为“中山广场”,以纪念孙中山先生。解放后,大连市政府对广场进行了修缮,并保留了周边的历史建筑。1950年,增建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2000年,建造大连金融大厦,使中山广场成为融合历史与现代的建筑群。如今,中山广场不仅是大连的标志性景观,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建筑多被金融机构使用,成为大连的金融中心。</p> <p class="ql-block">青岛的海</p> <p class="ql-block">大连的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