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 . 中国画里的乡村

Yanning

&nbsp; &nbsp; &nbsp; 宏村位于安徽省黄山西南麓,占地面积187平方千米。四百多年前,宏村规划并建造了以水圳、月沼、南湖为主要水系的“牛形”村落塘渠水利设施。原名弘村,清乾隆(1736~1795年)年间改为宏村。 <p class="ql-block">  宏村是全中国最牛的村庄,因为整个宏村就是按照仿牛的形状来进行设计建造的“牛形村落”,有牛的肚、牛的胃、牛的头、牛的脚、牛的肠子。而设计者便是宏村的一位奇女子 — 胡重。</p> &nbsp; &nbsp; &nbsp; &nbsp;初秋,当我踏入宏村,行走在斑驳的石板路上,身边独特的徽派建筑,就像一幅幅存续千年的水墨画在惊叹中徐徐展开。 &nbsp; &nbsp; &nbsp; &nbsp;双脚所至,每一步都是千年历史的回响;目之所及,都是岁月沉淀的温柔。让我愈发感受到宏村不仅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一种情怀、一种传承。&nbsp; &nbsp; &nbsp; &nbsp;南湖,宏村水系的核心, 称之为宏村的“‌牛肚”。 &nbsp; &nbsp; &nbsp; 明万历年间,古人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傍砌石立岸”,经一番劳作,造就了如今美轮美奂的南湖。 <p class="ql-block">  一湖碧水,半湖绿荷,湖中画桥,横跨南北,将湖水分隔东西,湖周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及远处的群山倒映水中,雅致、清新。</p> ‌&nbsp; &nbsp; &nbsp; &nbsp;月沼,村中心半月形池塘,被称为宏村的“牛胃”‌,它是整个村落的核心所在,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nbsp; &nbsp; &nbsp; &nbsp;它建于明永乐年间,引西溪水入村,经曲折蜿蜒的牛肠水圳,将水引入村中心的天然井泉处,开挖池塘。经过数辈人的不断接力,挖掘修建,最终打造出半月形的月沼。 &nbsp; &nbsp; &nbsp; &nbsp;月沼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的灵魂,四周明清建筑倒映水中,夜间灯火与倒影交织的静谧画面尤为惊艳‌。 &nbsp; &nbsp; &nbsp; 水圳,是宏村的水利系统,作为“牛形村落”的“牛肠”部分,盘盘绕绕在整个村庄之中。 &nbsp; &nbsp; &nbsp; 水圳始建于永乐年间(1403年),总长约1200米,利用地势落差实现自流供水,兼具灌溉、饮用、防火、排水及气候调节功能,至今仍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 &nbsp; &nbsp; &nbsp; 水圳实现多功能一体化:<br data-filtered="filtered">‌生活用水‌:上游饮用、中游洗涤、下游灌溉,通过族规管理(如8点前专供饮用水)。 &nbsp; &nbsp; &nbsp; &nbsp;水圳还可以用来导航,因整个村庄按照五行八卦所设计, 当你迷路时你跟着水流的方向,就能找到出村的路了。 &nbsp; &nbsp; &nbsp; 水圳旁边还有个小台阶,古徽州巷弄狹窄,这个小台阶方便行人避让,代表了古徽州人的谦和。 &nbsp; &nbsp; &nbsp; 宏村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它那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情怀。 &nbsp; &nbsp; &nbsp; 古代书院 —— 南湖书院,位于南湖的北岸,是宏村人重视教育的象征。 &nbsp; &nbsp; &nbsp; 它始建于明末,由六间私塾合并而成,清嘉庆十九年正式更名为“南湖书院”。 &nbsp; &nbsp; &nbsp; 漫步其间,身旁的一草一木、看到的一砖一瓦,都似乎在低吟浅唱,诉说着往昔的悠悠岁月。恍惚间,古代学子诵读经典、追求学问的场景,仿若就在眼前。 &nbsp; &nbsp; &nbsp; &nbsp;在这条最不起眼的巷子里,藏在着一座清代徽商豪宅,被称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 ‌&nbsp; &nbsp; &nbsp; &nbsp;承志堂‌,为清末盐商汪定贵于1855年前后所建私宅。整座建筑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含60间房、9个天井、136根木柱,采用砖木结构,分内外院、前后堂及东西厢房,设有书房厅、鱼塘厅等功能区域 。 &nbsp; &nbsp; &nbsp; 承志堂的大门气势无比,当时他给自己捐了一个五品官,所以他家的门楼是这一种古代官员才能够修建的八字开的的门楼。 &nbsp; &nbsp; &nbsp; 正厅进来抬头可看到福字,四周有四只蝙蝠,所以这个门叫五福临门。福字上面的这排木雕是百子闹元宵。上面4根立柱,叫做渔樵耕读。 <p class="ql-block">  承志堂气势恢宏,不同凡响,堪称建筑中的佳作,尤其是其中的木雕,据传当时建造承志堂花白银60万两,其中木雕上镀黄金100两。当年由20名雕刻大师花了整整四年时间才把整个大堂的木雕给完成。</p> &nbsp; &nbsp; &nbsp; 汪氏宗祠 ,位于宏村月沼的北畔,一座巍峨的建筑。 &nbsp; &nbsp; &nbsp; &nbsp;汪氏宗祠建于明代(1403年),整个建筑平面呈"凸"字形,面阔24.40米,进深32.70米。是一处属于汪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被誉为“乐叙堂”或“众家厅”,也是宏村唯一的祠堂。 &nbsp; &nbsp; &nbsp; 跨入祠堂就能看到一个非常精美的门楼。古徽州人有这样一句话“千两门楼四两屋”,可见古徽州人对门面的重要。<br data-filtered="filtered">&nbsp; &nbsp; &nbsp;门楼正上方写着”恩荣”两个字, 这是牌坊第二等级,经皇帝同意地方政府出资建设。 &nbsp; &nbsp; &nbsp; &nbsp;汪氏宗祠是徽州孝道与宗族文化的标杆。整座祠堂不仅见证了汪氏家族的荣耀时光,更承载了宏村人的共同记忆与情感。 &nbsp; &nbsp; &nbsp; 宏村村落背倚青山,碧水穿户,兼具“一半人间烟火,一半诗画梦境”的静谧与生机。古民居、青石板巷与田园风光交织,营造“世外桃源”般的悠长意境。<br data-filtered="filtered"> &nbsp; &nbsp; &nbsp; &nbsp;这里也是非常好的写生基地,每年都有很多学生来这里写生、创作。 <p class="ql-block">‌ “青山绿水本无价,白墙黑瓦别有情”‌,这句诗生动概括了宏村作为“中国画里乡村”的自然与人文之美。</p> 有关文字来自网络。<div>谢谢观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