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我们一行人康养重游秦皇岛市,山海关《老龙头》

太阳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国家公园”石碑上,那枚圆形徽章在光线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我站在山海关景区的入口,望着“秦皇岛北戴河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字样,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回响。这里不像城市里的公园,它更像一位沉默的老者,守着山海之间的秘密,只等你走近,才轻轻道来。</p> <p class="ql-block">沿着指示牌往里走,路线清晰得像是为我量身定制。宁海城、龙回头、守备营……一个个名字像是一串通往过去的钥匙。我本想一口气走完所有景点,可脚步却在“长城烽火台”那一栏前停了下来——密密麻麻的重复,竟让我笑了。这哪里是路线,分明是长城精神的反复吟唱,一遍不够,就百遍千遍。</p> <p class="ql-block">一面砖墙突然闯入视线,上面贴满了五颜六色的小标签,像谁把旅行的心情随手贴在了墙上。“宁海城”“龙武营”“龙王庙”……而最醒目的那句——“没错,我也很喜欢老龙头”,竟让我心头一暖。原来喜欢一个地方,也可以这么直白又俏皮。我站在墙前,仿佛听见了无数游客在此刻与我共鸣。</p> <p class="ql-block">还没走近,就听见“哐当”一声脆响。转过墙角,一排红布封口的石坛整齐排列,宣传牌上写着:“喝了摔碗酒,幸福跟您走。”几个游客正举碗豪饮,随后将碗狠狠摔在地上。笑声与碎瓷声交织,像是把烦恼也一并砸了个粉碎。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一碗——酒不烈,但那一摔,真痛快。</p> <p class="ql-block">“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八个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石碑前摆着一排盛放的花,红的、黄的、紫的,像是人们对这段历史最温柔的回应。两位女士站在碑旁,一个穿红裙,一个穿白衫,她们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看着。我忽然觉得,这八个字不只是口号,它落在每个人心里,开出不同的花。</p> <p class="ql-block">老龙头的城墙一路延伸入海,像一条沉睡的龙脊。游客们三三两两走在上面,撑着伞,拍着照,笑声随海风飘散。远处的船影在波光中轻轻晃动,沙滩上孩子们奔跑着,留下一串脚印,又被浪花抹平。这一刻,长城不再是冷硬的防御工事,它成了人与海、历史与当下握手言和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沿着台阶往上,海风迎面扑来,带着咸涩也带着自由。人们穿着花花绿绿的夏装,有的倚着墙拍照,有的闭眼听浪。我放慢脚步,感受脚下每一块砖的凹凸——它们曾见证烽火连天,如今却承载着无数轻盈的笑容。历史没有走远,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活着。</p> <p class="ql-block">田士娟同学站在古墙前,墨镜遮住了眼睛,但笑意却从嘴角溢出来。她脚上的粉色运动鞋和肩上的绿包,与斑驳的砖墙形成奇妙的对比。那一刻,她不是游客,更像是穿越时空的旅人,用现代的色彩,轻轻触碰古老的沉默。</p> <p class="ql-block">苏小英同学干脆坐在了墙头,穿着粉色条纹T恤,手扶着墙角,望着海发呆。风吹起她的发丝,她不躲,也不动,像一幅画。我忽然明白,旅行最美的时刻,往往不是站在景点前打卡,而是这样不经意的停顿——心静了,风景才真正走进来。</p> <p class="ql-block">许敬贵同学穿黑白波点裙坐在墙上,宽边帽遮住半张脸,白色运动鞋轻轻晃着。她不看镜头,也不说话,只是望着海。阳光洒在她身上,像为她镀了一层柔光。那一刻,我多想也坐下来,什么都不做,就让时间像海浪一样,一遍遍冲刷掉生活的琐碎。</p> <p class="ql-block">李积辉同学靠在墙上,黑衣黑裤,却笑得格外轻松。他不像是在参观,倒像是在老朋友家做客。墙上的标语、檐角的灯笼,还有远处传来的笑声,都成了他背景里自然的一部分。历史在这里,不是被供奉的,而是被生活的。</p> <p class="ql-block">太阳同学(网名)穿着黑夹克站在墙前,白帽子压着海风,双手插在口袋里,目光投向远方。海天一色,他的身影却格外清晰。他不需要说什么,那种从容,已经说明了一切——来老龙头,不是为了看长城有多长,而是为了找回自己有多轻。</p> <p class="ql-block">一座红墙飞檐的中式建筑静静矗立,檐角翘向天空,像要飞走。游客们在门前驻足,抬头看那精美的雕饰。它不张扬,却让人移不开眼。我忽然觉得,这些建筑像是历史的信使,用木石写信,等我们读懂。</p> <p class="ql-block">石板小路两旁花开正艳,一位男同学四位女同学并肩走着,笑声清脆。他们不赶路,也不停留太久,就这样慢慢走着,像在翻一本没有目录的书。路旁的树影斑驳,传统建筑的轮廓若隐若现——美,有时就是这么自然而然地发生。</p> <p class="ql-block">一块绿石碑嵌在墙上,“臺將”二字金光沉静。没有解说牌,也没有人群,它就那样安静地存在着。我站在它面前,竟生出几分敬畏。有些历史,不需要喧哗,一个字,就足以让人驻足良久。</p> <p class="ql-block">几位游客站在城墙上,蓝天作背景,石栏雕刻着岁月的痕迹。他们拍照、交谈、倚栏远望——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与这段城墙对话。我忽然觉得,长城之所以不倒,是因为一代代人,都曾这样轻轻靠过它。</p> <p class="ql-block">“戚帅演武场”的牌匾下,两座木塔巍然耸立,红旗在风中轻扬。士兵雕像手持兵器,仿佛随时会醒来。我走过入口,仿佛听见了鼓声与呐喊。可转眼,几个孩子笑着跑过,历史与当下,在这一刻奇妙地重叠。</p> <p class="ql-block">许敬贵同学坐在金龙雕塑前的石台上,蓝白波点裙与龙的金鳞在阳光下交相辉映。她微笑望着前方,像在与这条龙低语。龙是威严的,但她坐得如此自然,仿佛它只是公园里的一位老朋友。</p> <p class="ql-block">太阳同学(网名)戴白帽坐在龙前,墨镜遮眼,却掩不住那份宁静。龙盘旋而上,气势逼人,他却像在晒太阳的邻居。这一刻,神话与日常,竟如此和谐地共处。</p> <p class="ql-block">“喝了摔碗酒”的摊位前人声鼎沸,鼓声、笑声、碗碎声此起彼伏。人们举碗相碰,摔碗时眼睛都不眨一下。我站在一旁,看着这热闹的仪式,忽然觉得,幸福或许真的可以从一次痛快的“摔”开始。</p> <p class="ql-block">红色凉亭里,田士娟同学坐在吊椅上,抬头看着“吃饱了称称”的牌匾,笑出了声。她双手扶着椅边,阳光洒在脸上,惬意得像只晒太阳的猫。这亭子不宏大,却让人想多待一会儿——生活嘛,吃饱了,称称,也挺好。</p> <p class="ql-block">许敬贵同学穿黑白花纹裙站在红亭前,手扶栏杆,笑得明媚。亭下小河潺潺,牌匾上“吃饱了称”几个字憨态可掬。她不急着走,也不拍照,就那样坐着,像在享受一段属于自己的小确幸。</p> <p class="ql-block">太阳同学(网名)在吃饱了称称凉亭里坐着,红衣白帽,握着吊椅把手,眯眼晒太阳。他不说话,却让人觉得整个亭子都暖了起来。或许,旅行最美的风景,不是山海,而是这样一份从容的惬意。</p> <p class="ql-block">李积辉和苏小英站在“没错,我也很喜欢老龙头”的墙前,笑得像老友重逢。墙上的中英文并列,像一次跨越语言的共鸣。他们不说话,只是并肩站着,仿佛在说:是啊,我也是。</p> <p class="ql-block">田士娟同学穿粉色上衣站在牌匾墙前,阳光洒在她身上,她微笑着整理帽子。墙上的文字五花八门,她却像站在自己的主场。那一刻,她不是游客,而是这片风景的主角。</p> <p class="ql-block">田士娟同学站在“老龙头”墙前,阳光明媚,她笑着比出胜利手势。干净的石板路延伸向远方,像一条通往快乐的通道。她不说话,但那个手势已经说明了一切:今天,我赢了。</p> <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9月15日</p> 地点:秦皇岛老龙头 照片来源:全体同学 美篇编辑:太阳 美篇制作:太阳 音乐:向天再借500年 <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完成时间:2025年10月1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