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文化抗战阵地

武祥

<p class="ql-block">电视剧《阵地》以1938年至1944年的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首次将镜头聚焦于一条特殊的战线——文化抗战。</p><p class="ql-block">故事主要讲述了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之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郭沫若、夏衍、田汉、巴金、柳亚子、陶行知、徐悲鸿、茅盾、欧阳予倩等一大批爱国进步文化人士云集桂林。</p><p class="ql-block">他们与以李克农为代表的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简称“桂林八办”)团结一心,以笔为枪,以舞台为战场,通过新闻、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一系列文化运动,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构筑起抵御外来侵略的民族文化长城,进行了一场没有硝烟却同样惊心动魄的“文化抗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以报纸为阵地唤醒民众 ,剧情始于周恩来秘密会见夏衍,决定创办《救亡日报》,任命郭沫若为社长、夏衍为总编辑,旨在将其办成宣传抗日、团结全民的舆论武器。剧中展现了《救亡日报》如何在艰难险阻中筹备、复刊,并通过发表宋庆龄、柳亚子以及任素宁等进步青年的文章,在民众中形成广泛影响力,为武装抗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力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一段以笔为枪的烽火岁月正通过央视热播剧《阵地》重回大众视野,在该剧第中,第一个登场的角色便是由演员冯绍峰饰演的夏衍。熟悉桂林文化抗战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夏衍是这段历史中的代表性人物。而夏衍与桂林的文化抗战故事,又要从一份《救亡日报》说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1938年,《救亡日报》“流浪”到桂林,夏衍登场时身处上海,此时的他年仅35岁,人物介绍是“中共党员、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常务委员”。其实除了这两个主要身份之外,夏衍本身也是电影艺术家、剧作家、作家,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反映桂林抗战文化城电视剧《阵地》播放纪念。为此,由演员人物制作明信片,贴长城80分和和平120分邮票盖邮戳,销2025年10月17日17时日戳,地点为广西桂林市东安街邮政局。表明图片是在广西桂林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