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深化初中生物学课程改革,精准把握学业考试方向,提升教师教学与备考能力,威海市2025年10月17日举办 “初中生物学学业考试研讨暨质量下乡百校行” 活动。本次活动聚焦 “素养导向、实践赋能”,汇聚多位骨干教师与教研员,通过专家报告、公开课展示、说课评课及专题培训等环节,为全市初中生物教师搭建了交流学习的优质平台,助力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专家报告:锚定素养,解析考试趋势</b></p> <p class="ql-block"> 活动伊始,邢传健老师带来《素养立意,情境赋能》专题报告,以 2025 年威海市初中生物学会考试题为核心支点,从四大维度展开深度解析。在命题背景部分,邢老师结合新课标对 “核心素养” 的要求,分析当前学业考试从 “知识考查” 向 “素养评价” 的转型趋势,强调情境化命题在检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中的关键作用;试题特点环节,他通过具体例题,总结出试题 “贴近生活、关联科技、注重探究” 的三大特征;作答情况及分析部分,邢老师结合考生答题数据,指出学生在 “情境解读、逻辑推理、语言表达” 上的常见问题;最后,针对教学痛点提出四大建议,包括强化情境化教学、注重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加强答题规范训练、关联跨学科知识,为教师后续教学与备考提供清晰指引。整场报告内容详实、案例鲜活,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意义,让在场教师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公开课展示:聚焦课堂,创新教学实践</b></p> <p class="ql-block"> 随后,两位骨干教师分别带来精彩的公开课,展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思路与创新的课堂设计。</p><p class="ql-block"> 姜岩岩老师以《动物的运动》为主题,打造了一节互动性强、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以大课间运动视频导入,瞬间激发学生兴趣,顺势提出 “运动时身体哪些结构参与?如何避免运动损伤?” 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 “运动防护手册”。教学过程围绕四大环节层层递进:环节一聚焦 “运动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通过分析跑步时呼吸、循环系统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人体是统一的整体;环节二讲解 “运动系统的组成”,借助骨骼模型与关节结构图,让学生直观认识骨、关节、肌肉的关系;环节三探究 “运动的产生”,通过模拟屈肘、伸肘动作,引导学生总结肌肉协作原理;环节四拓展 “动物的运动方式及意义”,分析运动方式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整堂课以 “问题驱动” 为主线,将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与综合素养。</p> <p class="ql-block"> 汤晓蓉老师的《水分的利用与散失》公开课,则以 “情境启思” 的方式开启教学。课堂伊始,她展示 102 米高的西藏柏木图片,以 “如此高大的树木,如何将土壤中的水运送到顶端的叶子?” 这一核心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随后围绕 “水分的吸收 — 运输 — 散失” 三大环节展开教学。在 “水分的吸收” 部分,她通过 “根毛细胞吸水实验” 演示,让学生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理解根吸水的原理与结构基础;“水的运输” 环节,结合导管结构示意图与红墨水运输实验视频,清晰讲解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水的散失” 环节,引导学生总结蒸腾作用的过程、意义及影响因素。</p> <p class="ql-block"> 公开课结束后,两位授课教师依次进行说课,详细阐述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及教学反思。随后,教研员针对两堂课进行专业点评,肯定了课堂设计的创新性与实用性,同时从 “教学节奏把控”“学生主体性发挥” 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为教师后续课堂改进提供方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专题培训:多维赋能,助力教学提升</b></p> <p class="ql-block"> 下午的专题培训环节,五位专家围绕不同主题分享经验与策略,内容覆盖复习备考、单元教学、素养培养、科技融合等多个维度,为教师带来全方位的教学指导。</p><p class="ql-block"> 于金会老师以 “赋能破局 — 初三复习策略” 为主题,聚焦初三生物复习的重点与难点。他提出 “三轮复习法”:第一轮立足教材,梳理知识体系,构建 “概念网络图” 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第二轮聚焦专题,针对遗传变异、生态系统、实验探究等高频考点进行专项突破;第三轮模拟冲刺,通过真题演练与错题分析,提升学生应试能力。同时,于老师强调复习过程中要 “关注学情、分层教学”,针对不同水平学生设计差异化复习任务,确保复习效率最大化。</p> <p class="ql-block"> 孔小龙老师围绕 “凝心聚力深研磨,单元教学精设计” 展开分享,结合新课标对 “大单元教学” 的要求,介绍单元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他以 “生态系统” 单元为例,展示如何整合 “生态因素”“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等知识点,设计具有逻辑关联的单元教学活动,同时强调 “单元研磨需团队协作”,建议教师通过集体备课、课例研讨等方式,共同优化教学方案,提升单元教学的整体性与系统性。</p> <p class="ql-block"> 张晔老师以 “论证为径,素养筑基” 为主题,探讨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她提出 “问题引导 — 证据收集 — 逻辑推理 — 结论论证” 的教学模式,结合 “探究植物呼吸作用”“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等实验教学案例,详细讲解如何引导学生基于实验现象提出假设、收集证据、进行推理与论证,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方式,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p> <p class="ql-block"> 王莹洁老师的分享聚焦 “生物教学融 AI 智,教师实践探新招”,为传统生物教学注入科技活力。她现场演示如何利用 AI 工具辅助教学:通过 AI 对话机器人解答学生常见疑问,提升课堂互动效率;借助 AI 课件制作工具快速生成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节省备课时间;利用 AI 绘图功能制作细胞结构、生理过程等动态示意图,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知识。王老师强调,AI 技术并非替代教师,而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助力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果。</p> <p class="ql-block"> 最后,孙巧玲老师以 “知识记忆到素养落地” 为主题,深入探讨生物教学的价值转型。她指出,教学不能停留在 “知识记忆” 层面,而应通过 “情境创设、探究实践、问题解决” 等方式,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与素养。她结合 “健康生活”“环境保护” 等教学主题,分享如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实现从 “学会知识” 到 “会学知识、用好知识” 的转变,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p> <p class="ql-block"> 本次威海市初中生物学学业考试研讨暨质量下乡百校行活动,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为全市初中生物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共同提升的平台。参会教师纷纷表示,将把活动中的所学所思所悟融入后续教学实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以素养为导向,以实践为抓手,推动初中生物学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编辑:赵纪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审核:曹晓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