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罗马尼亚🇷🇴(2)-锡比乌,露天博物馆,和Alba Iulia

浩崙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 font-size:20px;">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黑海之滨的罗马尼亚,东面是摩尔多瓦,北面和黑海沿岸毗邻乌克兰,西部和匈牙利,塞尔维亚接壤,南边是保加利亚。多瑙河流经10个国家和四个首都后在罗马尼亚和乌克兰边境地区流入黑海。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多瑙河之波”,罗马尼亚和多瑙河的名字就刻在了小脑瓜里。且行且学习,以前对这个国家二战前的历史是一无所知,这次旅行中增长了不少知识,加深了对这一地区的了解。</b></p> <h5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b>我们的行程大部分是在罗马尼亚中部的喀尔巴阡山区内。途中经停Sibiu(锡比乌),Târgu Mureș(特尔古穆列什), Piatra Neamț(皮亚特拉-尼亚姆茨) 和Brasov (布拉索夫),最后返回布加勒斯特。</b></span></h5> <h3></h3><h1><font color="#b06fbb"><b>Transylvania (特兰西瓦尼亚)是旅程的重点地区,如下图所示,在橘红色圈内,位于罗马尼亚心脏地带,涵括诸多著名景点与文化遗产,例如布兰城堡(Bran Castle),中世纪小镇<font style="">锡吉什瓦拉(Sighișoara)。若想观察和了解罗马尼亚,值得在那里花上几天时间。</font></b></font></h1>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Cozia Monastery-去锡比乌路上的打卡景点</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Cozia Monastery(科齐亚修道院)是罗马尼亚最古老、最著名的东正教修道院之一,它不仅是一座宗教建筑,更是罗马尼亚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承载着王权、信仰与艺术的故事。1388年由瓦拉几亚大公米尔恰一世(Mircea cel Bătrân)下令修建,它位于罗马尼亚南部奥尔特河谷 (Valea Oltului)。这里群山环抱,溪水潺潺,自古被称为喀尔巴阡山的门户。“Cozia”源自古斯拉夫语 <i>kozia</i>, 意思是“山羊”。米尔恰大公当时希望建立一座坚固的修道院,既作为宗教中心,也作为精神与政治象征。他本人在1418年逝世后,也被葬在这里。</b></p> <h1><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其建筑风格融合了拜占庭圆顶和罗马尼亚的传统。我们抵达时老天爷大发慈悲,为我们拨开了厚厚的云层。柔和的阳光照耀在寺庙的圆顶和石壁上,显得古老而庄严。</b></h1> <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门前的一棵百年大树,见证了寺庙历经的沧桑。</b></h1> <h1><b><font color="#b06fbb">内部的壁画颜色鲜艳如初,体现了中世纪巴尔干的宗教艺术水平。</font></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寺庙后静静流淌的奥尔特</b><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河为这个宗教圣地增添了几分情趣。</b></p> 日耳曼人建的中世纪小镇锡比乌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下午抵达名闻遐迩的东欧及罗马尼亚名镇锡比乌。它位于罗马尼亚中部,是特兰西瓦尼亚地区最著名的城市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当时来自德意志地区以能干著称的萨克森日耳曼人受统治该地区的匈牙利国王邀请,来此定居,帮助建设和保卫边境。这些移民建立了一个高度自治、富裕且防御良好的城市。德国人的传统工匠精神是这里几百年繁荣的重要原因。</b></p> <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一见锡比乌,我们就喜欢上了这个可爱的小镇。干净整洁,错落有致,明快靓丽,有条不紊。热闹,却不失优雅;静谧,也充满活力。</b></h1> <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依坡而建的民居和街道小巷显示出规整的立体感,凸显中世纪德国工匠们的精心设计与手艺杰作。</b></h1> <h1><b><font color="#b06fbb">广场边摆满了卖纪念品和小吃的摊位。这位小哥在烤制香喷喷的肉桂甜卷,罗马尼亚人称为Cozonac,吸引了不少游客。几天后参观布兰堡时,我们的罗马尼亚导游请大家品尝了这一美食,饥肠辘辘的驴友们吃的胃口大开,比我们在瑞典哥德堡Haga街尝过的超大cinnamon roll更好吃😍</font></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这是2024年在瑞典哥德堡Haga街一家网红点心店品尝的肉桂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文化之都的荣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2007年,锡比乌被评为欧洲文化之都,在那一年与卢森堡共同分享这一荣誉。当年,这里举办了数百场文化活动,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重新唤起了人们对这座城市丰富历史与文化的兴趣。这一荣耀也促使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全面提升,使它成为罗马尼亚乃至整个中欧最迷人的旅游城市之一。</b></p> <h1><b><font color="#39b54a">连下水道井盖都刻着城市的骄傲😀。</font></b></h1> 罗马尼亚撒克逊日耳曼人的故事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引人入胜的一段历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111, 187);">上面照片中是游客在锡比乌打卡的一个重要景点,“行会树”(旅行人工匠桩),位于工匠之家(Casa Calfelor)门外。根据八百年前移民到此的德国工匠传统,每一位当地学徒毕业或者到访锡比乌的游方工匠,都会在这根柱子上钉一块金属物品。这也引出了我们过去闻所未闻的特兰西瓦尼亚撒克逊人(Transylvanian Saxons)的故事,那是一段跨越八个世纪的巴尔干历史长河:</b></p><h1><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2世纪中叶(公元1150年左右)特兰西瓦尼亚是匈牙利王国的一部分。国王盖萨二世(Géza II)担心边境地区(主要是特兰西瓦尼亚南部)受到外敌鞑靼人和突厥人的威胁,邀请了来自今天德国撒克逊一带的日耳曼移民前来定居。不同于以游牧为生的匈牙利人,这些人中很多是矿工、工匠、农民和商人。他们统称为“撒克逊人“(Saxons),在Biertan等村庄定居,深刻影响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和社会发展。这些撒克逊人被允许自治(建立自己的村庄、教会和法院),拥有土地,保留语言和宗教信仰(主要为路德宗/新教),自行设防 ,创造了加固教堂等独特的村庄防御系统。他们定居的地区后来被称为:“撒克逊七城”(Siebenbürgen / 七堡,下图,均被列为联合国文化遗产)。依靠这些,他们成功抵御了蒙古人,奥斯曼等外来势力的侵犯,维持了几个世纪的繁荣,使我们今天仍能看到像锡比乌这样的美丽小镇。</b></h1><h1><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二战后苏联侵入罗马尼亚,大批撒克逊人尽管与纳粹没有一毛钱关系,却仍被视为“德国人”而遭到歧视迫害,土地和财产被没收,送往劳改营,在社会上被边缘化。冷战时期很多人移民西德(西德政府支付“赎金”以换回族人)。1989年后几乎所有剩下的撒克逊人选择移民德国或奥地利。曾经有超过 30万撒克逊人,如今只剩下大约 1万多人仍居住在罗马尼亚。</b></h1><h1><br></h1><h1><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来自撒克逊的日耳曼人用800年时间在异乡写下了一段史诗般而又凄美的独特篇章。</b></h1> <h1><b><font color="#ed2308">这一天是星期天,一对新人和亲朋好友在婚礼后走出教堂。</font></b></h1> <div><br></div>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ASTRA 露天博物馆</b></p><h1><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位于锡比乌市郊约3-4公里的 Dumbrava Sibiului 林区(锡比乌森林保护区)的Astra 是东南欧最大的露天博物馆,也是欧洲最重要的民学博物馆之一。博物馆占地约 96 公顷,沿着约 10 公里 的林间小径布置展区展出超过 400 座 传统建筑与民间工艺设施。展馆主题围绕罗马尼亚传统农村生活、民俗技艺、建筑风格、日常工具、民间工匠作坊、水车、风车等。</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蒙蒙细雨中,就我们这些来访的游客,周边静悄悄的。走在湿润的步行道上,两边是翠绿的树荫,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真惬意😌……几十年在齐奥塞斯库时期,这个博物馆还能比较完好保存下来,算是个奇迹了……</b></p> <h1><b><font color="#167efb">类似中国某些农村的民居,楼上住人,楼下用作饲养家畜家禽。</font></b></h1> <h1><b><font color="#b06fbb">这是个水井。</font></b></h1> <h1><b style="color:rgb(57, 181, 74);">村里的教堂。</b></h1> <h1><b><font color="#b06fbb">储存谷物的仓库。</font></b></h1> Alba Iulia一战后统一的罗马尼亚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阿尔巴尤利亚(Alba Iulia)是一个充满历史故事的城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是罗马尼亚历史上多个重要时刻的见证者。它拥有罗马、中世纪和巴洛克时期的多重文化印记。公元106年,罗马人征服达契亚后,在此地建立了一个军事要塞,得以控制周边地区的金矿。这里仍然保留着古罗马要塞的遗迹,包括城墙和古罗马道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世纪至一战,这里经历了许多动荡。值得一提的是1599年,瓦拉几亚大公米哈伊进入阿尔巴尤利亚,短暂地统一了瓦拉几亚、特兰西瓦尼亚和摩尔达维亚三个公国,阿尔巴尤利亚成为统一后的首都。这个短暂的统一从此刻印在罗马尼亚人心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18年罗马尼亚的“大统一”历史时刻: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胜国,特兰西瓦尼亚与罗马尼亚王国合并,促成了“大罗马尼亚”的诞生,因此阿尔巴尤利亚也被誉为“大统一之都”。一战中罗马尼亚选边协约国完全归功于王后玛丽亚,她是英国皇家亲戚,国王虽有德国人血统,却采纳了王后的意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22年,罗马尼亚国王费迪南德一世和王后玛丽亚在这里的大教堂举行了加冕仪式。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一阵阵雨积下的水,路面如同反光镜,加冕教堂显得格外耀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百年前加冕时国王的宝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奥匈帝国时期建的城堡,属巴洛克建筑风格。</b></p> 在罗马尼亚农家晚餐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傍晚,经典“兰博基尼”已经在等着我们这些好奇的美国食客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巴尔干的好马才能拉动我们这辆载着贵客的“兰博基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前菜挺不错的,有罗马尼亚特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主人精心制作的罗马尼亚美食酸菜肉卷。肉馅非常嫩,口感细腻,比我们在布加勒斯特餐馆做的更好吃。</b></p> 附:摩尔多瓦的近代简史 <p class="ql-block">摩尔多瓦的现代版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终确立的。1812年俄国沙皇从奥斯曼帝国手中夺取了摩尔多瓦东部,而摩尔多瓦西部仍留在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范围内,最终与瓦拉几亚合并,成为现代罗马尼亚的一部分。随着俄国十月革命和一战的结束,摩尔多瓦东部脱离俄国控制,投票与战胜国罗马尼亚合并,并得到凡尔赛和约的承认,成为“大罗马尼亚”,是近代罗马尼亚的高光时刻。</p><p class="ql-block">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的秘密条款将摩尔多瓦东部划归苏联。1940年苏联占领了这一地区。1941年罗马尼亚作为纳粹德国的盟友,夺回了那个地区。1944年苏军攻入该地区,重新控制那里,并再次建立了摩尔达维亚苏维埃共和国。</p><p class="ql-block">1947年巴黎和约正式承认了苏联对该地区的占领,确立了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之间的国界。苏联解体后,摩尔多瓦在1991年宣布独立成为今天的摩尔多瓦共和国。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