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国保——陈白沙故居

迂腐老头(原创 华为手机随拍)

<p class="ql-block">  深秋时节,我怀揣着对陈献章先生(世称白沙)的敬慕之情,专程来到江门市蓬江河畔,拜谒陈白沙故居,以慰夙愿。风拂古木,水映斜阳,仿佛时光倒流,将人引入一段儒风浩荡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陈献章(1428年11月27日—1500年3月9日),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白沙村人,世称“白沙先生”,乃明代心学之先驱、岭南学派之开创者,更是广东历史上唯一从祀孔庙的大儒,被誉为“圣代真儒”“岭南一人”。其学术以“自然为宗”,主张“学贵知疑”“主静养心”,突破程朱理学之桎梏,上承朱子遗绪,下启阳明心学,自成“江门学派”。二十岁中举,两赴会试不第,遂师从吴与弼,归乡筑春阳台,闭门静坐十载,终悟“心即理也”之道。他力倡独立思辨,反对盲从古训,五十五岁授翰林检讨,然因不屑官场倾轧,毅然辞归,终身不仕,恪守“穷则独善其身”的儒者风骨。万历十三年(1585年),诏准从祀曲阜孔庙,为岭南唯一获此殊荣者。其“茅龙”书法雄健奇崛,开岭南书风之先河;诗文哲思汇为《白沙子全集》,光照后世。</p> <p class="ql-block">  今日江门,犹存白沙祠、钓台故址、碧玉楼等遗迹,其中白沙祠为明代朝廷敕建,庄重肃穆,见证着一代大儒的不朽声名。陈白沙以“任世风如墨,我自洁如莲”的高洁品格,在明代士林颓靡之际,如清流激荡,涤荡人心。其思想深植岭南土壤,与粤人务实、开放、自省之精神遥相呼应,至今仍润泽一方文脉。</p> <p class="ql-block">  陈白沙故居,即今陈白沙纪念馆核心展区,坐落于江门市蓬江区白沙大道西37号,占地一万八千平方米,为纪念这位岭南儒宗而设。馆以白沙祠与木石牌楼为核心,形成恢弘的明代风格建筑群。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主体为四进院落:春阳堂、贞节堂、崇正堂、碧玉楼,四合布局,庑廊相连,天井错落,硬山顶穿斗构架,绿琉璃剪边熠熠生辉,尽显明代官式建筑之典雅。春阳堂内陈列明清碑刻与白沙墨宝拓片,门神彩绘仿广州陈家祠之工丽;碧玉楼乃先生奉母居所,今复原其生活场景,一桌一椅皆见温情。祠前立木石牌楼,四柱三间三楼,为岭南罕见之明代遗构;白沙铜像巍然矗立,目光深远,似仍凝视着这片他深爱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馆内珍藏白沙书法真迹与明清碑刻,尤以茅龙笔书写的父母合葬墓碑最为珍贵——笔力遒劲,如龙蛇腾跃,尽显心学大家的气魄与孝思。东侧展区系统展示其生平、学术与文物遗存,包括《白沙子全集》等重要文献;西侧则保留白沙故里旧民居风貌,复原明代家具与生活情境,使人恍若穿越时空,亲见先生讲学授徒、静坐悟道之景。故居融建筑、文物、园林于一体,不仅是一处纪念空间,更是一座活态传承岭南文化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  离馆之际,心潮难平。作为明代心学的开山之人,白沙先生以“静坐澄心”为径,打破理学窠臼,倡导“学贵知疑”的独立精神。在喧嚣纷扰的今日,这份回归本心、体悟天理的智慧,尤显珍贵。庭院中古柏苍劲,枝干参天,仿佛低语着先生“天地我立,万化我出”的浩然胸襟。此行非止于访古寻踪,更是一场心灵的朝圣——在快节奏的尘世中,我们何其需要这般沉静自省的力量,如白沙先生般,在静观中照见真我,在独思中寻得生命的光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