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语文335·课研成果 】邹天顺:高中语文大单元主题与单篇课文主题的逻辑关系(转自2025年7月

邹天顺文教观察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高中语文大单元主题与单篇课文主题的逻辑关系</b></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邹天顺</div> 大单元教学是指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将具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单元,通过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教学模式。单元主题是大单元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是对单元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提炼,反映了单元的核心思想和价值取向。单篇主题是指每一篇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主要情感,是作者在文本中想要传递给读者的核心信息。大单元教学能够打破单篇教学的局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知识的整体脉络,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br><b>一、界定类型,明确逻辑指向</b><br> 单元主题与单篇主题一般存在三中逻辑关系,即从属关系、互补关系和递进关系。从属关系是指单篇主题从属于单元主题,单篇主题是单元主题的具体体现。互补关系是指单篇主题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共同丰富单元主题的内涵。递进关系是指单篇主题之间呈现出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层次递进,共同推动单元主题的深化。<br><b>二、遵照依据,理清逻辑关系</b><br> 单元主题与单篇主题逻辑关系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文本特质和学生学情。在确定单元主题与单篇主题的逻辑关系时,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保教学活动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确定逻辑关系时,要考虑单元主题和单篇主题是否有助于这些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课程标准要求学生 “理解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在设计 “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 这一单元时,就要确保所选课文的单篇主题能够从不同角度体现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并且与单元主题形成合理的逻辑关系,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br>文本是教学的载体,不同的文本具有不同的体裁、内容、语言风格和思想内涵等特质。这些特质决定了单篇主题的特点,也影响着单元主题与单篇主题逻辑关系的确定。<br>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情是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如果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在确定逻辑关系时应尽量简单明了,以从属关系为主,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如果学生的认知水平较高,可以适当采用互补关系或递进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br><b>三、立足整体,规划单元主题</b><div> 在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师要立足整体,从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学情,规划出具有统领性和前瞻性的单元主题。单元主题的确定要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和扩展性,能够涵盖多篇相关的课文,并且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在规划单元主题时,要考虑单元主题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对接,确保单元主题能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服务。例如,在学习古代诗歌时,可以围绕 “古代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确定单元主题,这一主题能够涵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古代诗歌,并且与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要求相契合。<br><b>四、深入解读,挖掘单篇主题</b></div><div> 单篇主题是单元主题的基础,只有准确挖掘单篇主题,才能确定其与单元主题的逻辑关系。教师要深入解读文本,从文本的内容、结构、语言、作者背景等方面入手,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准确把握单篇主题。在解读文本时,要避免主观臆断,尊重文本的原意,同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用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来表述单篇主题。例如,在解读《登高》这首诗时,教师要结合杜甫的生平经历和诗歌的内容,挖掘出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漂泊异乡、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情感,确定其单篇主题为 “诗人漂泊的孤寂与忧国忧民的情怀”。<br><b>五、构建逻辑链条,实现有机融合</b></div><div> 在确定单元主题和单篇主题后,教师要构建逻辑链条,将单元主题与单篇主题有机融合在一起。如果是从属关系,可以在教学中强调单篇主题如何体现单元主题;如果是互补关系,可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单篇主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果是递进关系,可以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单元主题。例如,在 “家国情怀” 单元中,对于具有从属关系的单篇课文,可以让学生找出课文中体现家国情怀的语句和情节,分析其如何为单元主题服务;对于具有互补关系的单篇课文,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比较不同课文中家国情怀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对于具有递进关系的单篇课文,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从了解家国情怀的基本含义,到理解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再到思考如何在当代践行家国情怀。<br>当然,在确定单元主题与单篇主题逻辑关系的教学实践中,还必须要注意几个问题。<br> 一是避免单元主题与单篇主题脱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单元主题和单篇主题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围绕单元主题组织教学活动,确保单篇教学为单元主题服务。<br> 二是防止单篇主题被单元主题掩盖。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单篇主题的独特性,引导学生感受不同课文的魅力,而不是将单篇主题简单地归为单元主题的附庸。<br> 三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单元主题的规划和单篇主题的挖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br> 合理确定单元主题与单篇主题的逻辑关系,能够使大单元教学更加高效、有序地开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br><h5 style="text-align: right;">(本文发表于《创新教育》半月刊2025年7月第14期)</h5></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