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会客厅作客

一老兵

<p class="ql-block">我的美篇86</p><p class="ql-block">文字/一老兵</p><p class="ql-block">摄影/MeⅰWen</p> <p class="ql-block">  现在,一提到哈尔滨的欧洲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建筑,人们马上会想到中央大街。客观上,那里的欧洲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建筑比较集中,还是步行街,便于人们驻足观赏。</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种风格建筑还有一个集中区,被称为哈尔滨的会客厅,那就是火车站前面的红军街,以及附近街区。</p> <p class="ql-block">哈尔滨火车站</p> <p class="ql-block">原中东铁路医院</p> <p class="ql-block"><b>一、哈尔滨的会客厅</b></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火车站的建筑,就是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的经典。火车站北广场的圣伊维尔大教堂,也是这种建筑艺术的典范。火车站南广场的东侧,米黄带奶白色的建筑,就是中东铁路医院(现在医大四院),它是中国最早开办的西医医院。它南边一座砖红带奶白色城堡式的建筑,就是中国最早的电报、电话局,当时全中国通往欧洲及全世界的电报、电话业务,都要经过这个通信枢纽。从这再往南走,到颐园街1号,那更是新艺术运动风格建筑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中国最早的电报电话局</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火车站南广场中间,正对着的大街,就是红军街,其两侧都是当年中东铁路的用房,也有外国领事馆,其建筑囊括了欧洲古典建筑的各种符号,极尽奢华、绚烂之能事,美轮美奂。其南端正对着马路的玻璃房子,那就是哈尔滨地标性建筑——圣尼古拉大教堂的原址。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它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  红军街南端东侧,有巴洛克风格的秋林公司大楼,有还在放映电影的中国最早的电影院,以及部分外国领事馆建筑。</p> <p class="ql-block">街边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红军街南端西侧,也是巴洛克风格带俄罗斯符号的经典建筑,现在是黑龙江省博物馆。它南面是苏联英雄纪念碑。纪念碑再往西走,有典型俄罗斯风格的铁路局大楼,俗称大石头房子。它也是当年中东铁路管理局大楼,俯瞰这座大楼,呈现出中文的“米”字形状,它是俄语铁路的第一个字母。铁路局往西,铁路局俱乐部大楼、哈工大建筑学院大楼、哈工大历史馆楼,也是新艺术运动建筑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现在黑龙江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苏军英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b>二、哈尔滨龙门贵宾楼酒店</b></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百年老店。它1901年开工建设,1903年开始营业,一直是酒店。它位于红军街的北端,其北面就是火车站大楼。</p> <p class="ql-block">  从外表看,它就是米黄带奶白色的建筑,但是其内部,却一直保持百年前俄罗斯风格的装饰,没有变过。甚至其现在的服务模式,也保留原来的痕迹。总服务台并不迎着客人,服务员坐在那,不主动与客人打招呼,因为这里基本不接待散客,客人无论是住宿还是就餐,都要提前预定。让人感到时间在这里停止了。</p> <p class="ql-block">  酒店的门脸比较大气,但是门却不大,保留一百多年前刚建成时的圆形旋转门。旋转门,现在很普通,但是一百多年前,它却是较好地解决寒冷的冬天进门时防寒保暖的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酒店大门</p> <p class="ql-block">百年前的旋转门</p> <p class="ql-block">  酒店的走廊,灯光柔和、温馨,不明亮。地下是红色带花饰的地毯,两侧是很高的深色木墙裙,有规律地装饰一些俄罗斯风格的油画、老照片,诉说着逝去的时光。一层楼都是餐厅,二层以上是客房、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  我们用餐的一层的西侧餐厅都是用欧洲的河流命名的,有伏尔加河、多瑙河、泰晤士河、第聂伯河、涅瓦河、顿河等等。其中顿河餐厅,1955年11月25日傍晚,陈赓大将在这里宴请刚回国的钱学森同志。正是在这里,两人对启动我国的“两弹一星”工程达成了共识,提出基本构想,为中央最后决策提供了基础。顺便说一下,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创建时,这里是哈军工的招待所。</p> <p class="ql-block">陈赓大将与钱学森同志</p> <p class="ql-block">  餐厅内也是高的深色木墙裙、点缀有装饰画、雕像。家具都是俄罗斯风格厚重的沙发、沙发椅,典雅、庄重、大方、舒适,十分贵气。</p> <p class="ql-block">  第涅伯河餐厅保留了一个百年前制作的木质冰箱,不知现在是否还能制冷?冰箱的左侧是一个俄式的、做工精巧、典雅大方的柜子,柜子上摆着很有年代感的留声机和雕塑小品,墙上挂着一幅油画。门的左侧墙上安装了一部老式电话,外国老电影中见到过的那种,估计电话铃声几十年没有响过了吧。</p> <p class="ql-block">一百年前的电话</p> <p class="ql-block">一百年前木制冰箱</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用餐,不接待散客,会议和集体用餐,也需要一周之前预定餐位。餐厅只提供固定的多个系列的套餐,套餐是典型的中俄合璧的样式。首先上来的是莫斯科红菜汤、面包、奶油、果酱。撤掉第一道菜后,再品尝中国式、俄罗斯式的各种典型菜品。饮料是中国最早的哈尔滨啤酒、格瓦斯。格瓦斯是用面包渣发酵的俄式饮料。这种固定菜品的用餐方式,哈尔滨人,会有一种怀旧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莫斯科红菜汤</p> <p class="ql-block">  安排这次用餐的,是我们的老朋友,我市著名的老俄语翻译,这是六十年前的老同学们聚会。同学们不由回忆起六十年前这里的情景,话匣子打开,大家共同回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眼中的红军街、喇嘛台(圣尼古拉大教堂的俗称)、和这座贵宾楼,以及我们眼中的哈尔滨。乡情、乡恋涌上心头,大家回忆起那街、那路、那景、那情、那事、那人、那江、那船……这次聚餐,享用的都是中俄菜式中的精品,搭配精道、色香味俱佳,不愧是贵宾楼。</p> <p class="ql-block">  哈尔滨的文化内涵是多样的、包容的、国际的、全方位的,而其是有惯性的。哈尔滨不愧是东方的莫斯科、东方的小巴黎。</p> <p class="ql-block">2025、09、25、于哈尔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