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祖国边境线上…黑河

微尘一粒

<p class="ql-block">第三次走寻北之路…第五站...黑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一个充满朝气蓬勃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7月12号早上7点,我们从嘉荫县江边民宿出发,向419公里外的黑河方向驶去,途经双河,常胜乡,逊克,终点黑河,全程用时10个小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按路书设计今天的第一站应该去嘉荫大钢吊桥,据介绍这坐吊桥横跨黑龙江,站在桥上,一侧可以鸟瞰广袤无垠的嘉荫大地,另一侧是俄罗斯境内的山川风貌。结果导航显示不出来具体位置,最后几经周折总算找到了,走进一看,那有什么大钢吊桥呀,就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在简单的一个吊桥,也没有什么横跨黑龙江的感觉,桥下流淌的只是一个小河沟。网上流传的什么气势磅礴。纯属无中生有。&lt;图九就是吊桥&gt; 我们是高兴而来,扫兴而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放弃了奢望直奔黑河驶去,傍晚五点到了黑河网红打卡地瑗晖图书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墨香萦绕的边城图书馆打破了我们所有人的认知,我们原以为来到此地就是拍一拍独具特色的外观建筑而己,万万没想到,在黑龙江的臂弯里,在中俄边境线上,竞藏着这么一个大而美,华而实的图书馆。黑河瑗辉图书馆像一本摊开的古籍,静静躺在北纬50度的暮色中,赭红色的砖墙沉淀着北疆风霜,拱形窗棂框住的不是风景,而是一段段历史文化的沉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般的图书馆都在傍晚5点开始闭店打烊。而瑷晖图书馆的打烊时间是晚上九点。推开铜把手厚重的大门,迎面扑来的是松木书架散发的幽香包裹着知识热浪迎面而来。鄂伦春族桦树皮挂画与俄罗斯套娃在特藏区相视而笑,眼前划过《瑷珲条约》的影印本时,冰凉的玻璃展柜下仿佛传来的是历史的忧伤。最动人的是二楼的阅读区,落地窗将黑龙江裁成流动的书签,对岸俄罗斯的风光带看战争的创伤,在书页翻动间忽隐忽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夏日的午后,阳光斜斜穿过落地窗,在圆桌上投下几何光影。很多人看着俄语原版书籍,当暮色给黑龙江披上蓝色外衣时,图书馆的灯便依次亮起。此刻的图书馆像一艘装满故事的航船,停泊在知识的海洋里荡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晚上七点我们赶到黑河的地标建筑母亲广场和国旗广场。母亲二字,向来是极庄严的。黑河母亲广场,屹立于黑河之滨。我初到此处时,正是夏日夕阳西下时。阳光依然很烈,照在广场中央那尊母亲雕像上,显得雕像甚高,母亲面容慈和,双手微张。广场极大,广场最热闹时当属傍晚。暑气稍退,人潮涌动,有拍照的,有散步的,有叫卖的,冲刺满满的市井烟火气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寻北行中,中俄交界线漫长,很多地方都立有界碑,多了界碑也激发了我许多爱国情怀。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黑河的夜市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里聚集着南来北往的人,其中还参杂很多俄罗斯人,烤架上的羊肉串滋滋冒油,炭火舔舐着焦香的边,孜然粒在热浪里跳舞,辣椒面一撒,腾起呛人的香味。铁板鱿鱼蜷曲着身子,在滚烫的油上扭动,铲子一压,滋啦一声白烟窜起,混着蒜蓉酱的浓香。俄罗斯大肉串油光锃亮,肥瘦相间的肉块串成小山,咬一口,肉汁迸溅,黑胡椒的辛辣在舌尖炸开。黑龙江的晚风掠过,烤鱼的焦香、啤酒的麦芽香、炸臭豆腐的霸道气味,全混在一起,在霓虹灯下翻滚蒸腾,勾着行人往更深的夜色里走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7/14完成于奇乾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