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寻根‖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一阵掠过汀江的风,都似一声声低沉的号角在召唤漂泊的游子;每一条隐入七峰山云雾的小径,都通向近三百万三五郎后裔魂牵梦萦的故乡。福建上杭——这颗深藏于福建西南部的明珠,已然不仅是地理坐标上的群山盆地,更是客家精神版图中永不褪色的信仰图腾——祖地,更是一个宗族关于起源、创伤与坚守的终极答案。</p> <p class="ql-block">聚天地灵气, 揽山湖风光</p><p class="ql-block">小时候就对上杭心存向往,不仅仅因为她现在是红色圣地、客家古邑、生态氧仓……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几百年前从上杭迁移出来的。</p><p class="ql-block">趁着金秋十月约上陆河邱洪楼去了一趟上杭,总算是没有辜负这长长久久的朝思暮想。汀江也毫不吝啬地滋养着两岸的山林,它们黄了又绿,绿了又黄,长此以往,岁月沧桑,而从未改变的是汀江心怀远方的志向,滔滔不绝,流入梅江,汇入韩江,最终奔赴海洋。上杭的美还远不止这些浅显的表象,更多的则被包裹着藏在盲盒中央。当我穿过解放路不仅与牌坊、武状元家、文庙、雕像同框,还与斑驳的时光相逢在您走过的路,相逢在您吹过的风里……</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走街串巷,我从未迷过路。因为瓦子街是那样熟悉又那么陌生,那些独特的建筑,那些屋里的商店、那些匆匆的人流就像是汀江川流不息的江水。祖先生活过的上杭一股自有让人着迷的烟火气息,从天然的生态美景到淳朴的本土味道,从现代生活到山村的昏鸦晚霞,这里的一切都低调中透着惊喜,尤其是“荣褒豸史”牌坊背后的故事,对于邱氏家人来说,她或许依旧是心灵版图上的根和魂。</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牌坊石头上的每一寸肌肤都留下了岁月的痕迹。风雨的侵蚀、阳光的照耀、行人的抚摸……这些自然的与人为的力量,共同在石头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有的石头表面变得斑驳陆离,仿佛一幅幅历史的画卷;有的石头则因岁月的洗礼而更加温润如玉,散发出淡淡的光泽。这些痕迹,不仅见证了牌坊的沧桑历程,也记录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p><p class="ql-block">似乎这是一段时光倒映机,在快速阅览了一个家族的传承史后,也看见了时光交汇下的时代变迁。最终我们都会发现,我们可以不远千里而来,虽然是再小的个体生命细胞,除了血缘基因外,还有的是精神基因。</p> <p class="ql-block">牌坊遗风在,岁月酿其华</p><p class="ql-block">走遍福建上杭,邱氏祖先留下的遗迹随处可见。县城解放路“荣褒豸史”的牌坊依然饱受岁月的洗礼,屹立在邱氏总祠堂的前面。下都璜坑的湖水那么泛着绿波,位于大山深处的惟禄公祠,经过重修,焕然一新,遗憾的是“忠实堂”原是理宗书忠实二字赐之封为东海侯的梦龙公之子(见乾隆丁卯年族谱《录隆武乙酉闲孙梦龙赏识》,该谱由诏安秀篆庵前族侄丘海德保存)。三五郎总祠香火依然,嫡孙继龙公传说美丽,妣刘氏的坟地传说更加吸引后人。</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事物以其独有的方式,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承载着岁月的重量。这些石头它们不仅是建筑的基石,更是文化的载体与情感的寄托。当我们站在这些牌坊前,凝视着那些被时光雕刻的石头时,仿佛能够听到它们的心声,感受到它们所承载的深情与厚意。它们如同一座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也连接着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深刻纽带。牌坊石头,便是这样一种存在。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建筑材料,更是文化的载体,情感的寄托,以及时间的见证者。每一块牌坊石头,都仿佛拥有自己的灵魂,诉说着一段段被时光雕刻的往事。</p><p class="ql-block">多不胜数的祖先遗迹,透过历史烟尘,向我们述说曾经的辉煌,也再现了我们历代祖先。同时,也在向我们昭示,在朴实无华的语言下面,却有着让人怦然心动的力量,让拂过这些文字的心跌宕起伏,似乎在这些故事里,也搅动了刻进基因里的情愫在悸动。</p> <p class="ql-block">云雾缭绕处 山水有亲情</p><p class="ql-block">行走在闽南大地,感受着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的熏陶。客家人都非常注重祠堂建设,祠堂是赋予他们对历史文化的记忆。也是我们整得个家族的精神守望,更是我们的灵魂和根!</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我们下午从上杭下都惟禄公祠出发,驱车前往诏安秀篆镇的大坪村,海丰和陆河邱氏族人的伯顺公祠。夜幕中车子穿过建饶,在犁头岽(海拔1076米)蜿蜿蜒蜒的山路奔驰着,经过二十几分钟的车程,终于在上山和下坡中顺利抵达秀篆大坪村。</p><p class="ql-block">秀篆镇,隶属于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位于诏安县西北部,北与平和县九峰镇接壤,西与广东省饶平县交界,东南与本县官陂镇、霞葛镇毗邻,是台胞重点乡镇、省定革命老区。秀篆镇全部讲客家话 ,是客家族人的聚集地。客家文明是一部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努力拼搏的悲壮史诗。秀篆地处闽粤两省交界,四县(诏安县、平和县、饶平县、大埔县)交汇的中心区域,而大坪属于客家围屋建设,伯顺祠就坐落于围屋的正中间,由于丘姓外迁,目前李姓人口占大多数。秀篆镇四面环山,森林茂密,因此秀篆镇具有独特的地缘地貌环境,人称“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据史载客家人迁入诏安较早的是在元代,邱氏伯顺在明万历至清乾隆年间,由于秀篆山区贫瘠、交通不便,随着人口逐渐增加,人与地的矛盾更行突出。为了改变生存环境,客家人不得不再行迁移,伯顺公长子承钦(上合下玉的上下结构,手写体,康熙字典属玉部,读钦,音qin)迁海丰上下家村,次子承仙一脉迁陆河。这次我们两脉的后裔在族侄丘海德的陪同下,日夜兼程寻到祖居地。大坪的族亲丘建国照例要向来者询问宗族堂号、世系、昭穆等事项,确认后,首先要举行祭祖形式,欢迎我们的到来,然后抄录族谱的存本, 从1747年乾隆丁卯年的族谱可查,下家村的承拿公是错的,应该是承钦(上合下玉的上下结构,手写体,康熙字典属玉部,读钦,音qin,附图)。</p> <p class="ql-block">倘若想在喧嚣都市外寻觅一片宁静,大坪村便是你的理想归宿。她藏匿着无数美好时光的秘密。在这里,你可以尽享与大山、稻田、小桥和流水人家的亲密接触,目睹古松的挺拔,漫步茶园的清新,穿梭古驿道的韵味以及跟着前人的脚步留下自己的脚印。当我在大坪俯拾朝华,既慨叹你我暮年,也感叹岁月斑驳了流年。 最后坐下来细细品味那香浓的茗茶。踏上这片土地,你仿佛踏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每一处都散发着自然的魅力,让你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想要拥抱它的每一寸美好。</p> <p class="ql-block">历史性的集结已然落幕,而灵魂的栖居才刚刚开始。我虽然听不见祖先们的叹息,却可以感受到传习所朗朗书声轻轻的响;而那些深厚的积淀,毫无意外地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当我们身处红马甲的人群海洋中,也许祖先的轮廓就这样融入天际,渗入了泥土,完成了炊烟与晨光从“回归”到“生活”的诗意转换。</p><p class="ql-block">这一趟旅程,我终于明白:心之所向,即是归途。当所有邱氏人的心都朝向那片传说中的祖地。她从一片土地,升华为一种心境、一种力量、一种信仰——无论星辰如何轮转,山河如何变迁,我们都知道自己是谁,来自哪里。我们不仅追寻根的方向,更是寻找内心的安康。</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邱 群,广东人,北京大学首届书法艺术研究班毕业。未名美术馆馆长。著有诗集《静静的生活》《追求宁静》《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活着》,叙事书画评论集《燕园墨之路——书法班的那些师兄弟和师姐妹们》,曾被聘为王铎故里书画院名誉院长。获新诗百年“百位最具潜力诗人”称号。诗集《追求宁静》获首届 “新时代·鲁迅诗歌奖‘十大热点诗集奖’”;汕尾《汕尾市城区军事志》执行主编,撰写《海丰县陶河镇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