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网友在知乎提问:为什么说永远也不要考验人性?</p><p class="ql-block">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这样的:因为大多数时候,人是选择做一个好人,而不是本性如此。</p><p class="ql-block">人性是复杂的,既包含光辉的善意,也潜藏难以预测的阴暗。古往今来,无数人尝试用各种方式测试人性,最终得到的只有一个残酷的答案--人性经不起考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考验的结果,注定唯一</p><p class="ql-block">一个女孩恋爱多年,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但她不放心男朋友的忠诚,决定考验一下。</p><p class="ql-block">她注册了小号,从网上找了很漂亮的头像,去搭讪自己的男朋友。一开始男朋友没有搭理,应该说经受住了考验,可她却怀疑是不是自己出的题不够难。</p><p class="ql-block">于是她不断地增加难度反复尝试,最终成功地“拿下”。</p><p class="ql-block">她生气地跑去质问男朋友: 看吧,你确实不爱我!没想到对方却说:我们分手吧!我是故意的,你考验来考验去,我早已烦透了。</p><p class="ql-block">女孩瞬间傻眼了,因为这并不是她所设想的结局。</p><p class="ql-block">原本她只是想考验一下,却像上瘾了一般,根本停不下来。好好的一段姻缘,就这样“作”没了。</p><p class="ql-block">一个玻璃杯从半米高掉下去,没碎;从一米高掉下去,也没碎;你举过头顶狠狠地砸下去,杯子碎了。你看着满地的玻璃渣,心想“果然不结实”。</p><p class="ql-block">当你举起“考验”的牌子时,其实已经在心里给对方判了刑:“你一定会这么做。”一次考验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就会加大强度或者换个方式继续,直到对方通不过考验。</p><p class="ql-block">你不会质疑自己的判断是否有问题,只会认为是考验不够难。在决定要考验的那一刻,你的心中就已经埋下了答案,无数次的考验也只是为了验证这个答案而已。考验这一行为本身,就是一场奔向失败和毁灭的旅途。</p> <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人性是一种主动选择</p><p class="ql-block">电影《一九四二》中,富家小姐逃荒时坚持要带上宠物猫,“它能吃多少啊,我省一口就有它的了!”而在经历了几个月的饥荒后,那只被视为“掌上明珠”的猫,最后被熬成了汤,成为富家小姐的腹中食物。</p><p class="ql-block">在电影结尾,她主动要求父亲把自己卖去妓院。明知是火坑,还是义无反顾地往里跳,只因她想活着。如果在钟鸣鼎食之时去试探这位富家小姐,她肯定以死明志,定留清白之身。但在生死关头,人的本性让她选择活着。东野圭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性。”</p><p class="ql-block">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人们总是在价值衡量中摇摆。</p><p class="ql-block">这会儿还被高尚的道德和情感驱使着行正义之举,说不定下一刻就在欲望和恐惧的冲击下迷失自我,做出违背良心之事。</p><p class="ql-block">汪精卫年轻时为了天下大义冒死行刺摄政王,还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言壮语,最后却沦为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写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绅,却在官至宰相之后忘记初心,成为一个生活奢侈、欺压百姓的贪官酷吏。</p><p class="ql-block">歌德也曾说:“所有罪恶的念头我都有过,我只是没去做。”</p><p class="ql-block">聪明的人不会找一个人去试探爱人是否坐怀不乱,而是让爱人习惯拒绝其他人来坐怀;</p><p class="ql-block">智慧的人不会让朋友在自己与利益间艰难抉择,而是竭力创造出共同的利益达到双赢。</p><p class="ql-block">人性的光辉是主动把内心的野兽关进笼子,而不是非得拿棍子把笼子撬开,看看野兽会不会跑出来。永远不要用错误的方式去做一件正确的事情,无论你内心怀有怎样的热血和正义。</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顺应好过考验,接纳优于试探</p><p class="ql-block">再结实的玻璃瓶子,只要使劲摔,总会碎掉。</p><p class="ql-block">正常人会把瓶子放在安全的地方,很少有人会故意往地上摔看看是否会碎。</p><p class="ql-block">诺贝尔奖获得者、丹麦著名医学家芬森晚年想培养一个接班人,在众多候选者中看中一个叫哈里的年轻医生,但又担心哈里不能在枯燥的医学研究中坚守。</p><p class="ql-block">芬森的助理提议找人假意出高薪聘请哈里,看他会不会动心,却被芬森拒绝。芬森说:“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俯瞰别人,也永远别去考验人性。”</p><p class="ql-block">最终,哈里成了芬森的弟子,并在若干年后也成为著名医学家。</p><p class="ql-block">当他听到芬森当年拒绝考验自己的事,流着泪说:“假如当年恩师用巨大的利益做诱饵来评估我的人格,我肯定会掉进那个陷阱。”</p><p class="ql-block">人性不是用来测试的,而是用来理解的。</p><p class="ql-block">与其用极端的方式去验证一个人是否可靠,不如在日常相处中观察他的言行;与其用诱惑去试探一个人的底线,不如用尊重和真诚去维系关系。</p><p class="ql-block">人生的许多痛苦,恰恰源于对他人抱有过高的期待,并试图用考验来验证这些期待,最终让原本美好的关系走向崩溃。</p> <p class="ql-block">-4-</p><p class="ql-block">写在最后</p><p class="ql-block">《疯狂的罗兰》中,雷诺多遇到一只神奇的黄金圣杯,如果喝完杯中酒却没有一滴漏出来,就可以证明他的妻子是忠贞不二的。</p><p class="ql-block">他接受了挑战,却在即将喝到酒的一刹那,把圣杯放回了原位。</p><p class="ql-block">雷诺多意识到,如果对妻子产生了怀疑,那就会永远被猜忌心和占有欲所累。</p><p class="ql-block">人性就像一面镜子,你用什么方式对待它,它就反射出怎样的结果。</p><p class="ql-block">接受人性的复杂,不苛求完美,也不主动制造道德困境。</p><p class="ql-block">唯有如此,才能在人际关系中保持清醒,避免无谓的彼此伤害。</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