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缘起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今天的值日生还没有挂毛巾摆杯子!”早上运动时间要开始了,小朋友准备要喝水上厕所,值日生迟到还没完成今天的值日工作,有些小朋友为什么来得这么晚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对于“迟到”问题的讨论,体现了孩子们对“时间”这一概念有了兴趣与探索的意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大班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与时间观念。</p> 课程思维导图 “时间”讨论 <p class="ql-block">问题一:时间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壹:时间就是闹钟里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旸:就像数数字一样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慕尧:还有手表上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妤初:时间就是今天、明天、还有昨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晨妤:时间是从早上到晚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在谈话活动中,孩子们发现时间是多种多样的,它是数字、是时钟、是生命。经过共同讨论,发现原来时间就在我们身边,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太阳会升起会落下,我们会慢慢地长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间对幼儿来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于是我通过绘本《时钟国王》拓展孩子们的已有经验,满足他们了对“时间”的兴趣和需求。在探究时钟结构时,适时引导孩子们观察时针、分针的特点,以及表盘数字规律。</p> 认识“时间” <p class="ql-block">问题二:怎么看时钟上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儿对时钟的钟面结构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后,开始对认读时间产生了兴趣,于是我们开展了数学领域《认识整点半点》,引导幼儿进行认、读整点和半点,整点的分针是指向数字“12”,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点;半点的分针是指向数字“6”,时针指向两个数字中间,数字小的是几就是几点。为了巩固幼儿对整点及半点的概念,在区域中投放了时钟操作材料,激发幼儿对时间探索的兴趣。</p> “时间”调查 <p class="ql-block">问题三:以前没有钟表,人们是怎么知道时间的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探究的深入,对古代的计时工具产生了兴趣,古时候的人们是怎么知道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通过家园合作、调查分享、集体讨论等多种方法去寻找答案,我们了解到计时工具的演变过程:从日晷、沙漏、漏刻,到怀表、手表,再到现代的智能表,让孩子们感受到时间测量工具的演变与人类生活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用过调查表的反馈发现孩子们对关于时间想知道的事可以概括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认识整点和半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一分钟有多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时间计划与安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于是我们的活动继续延伸探索幼儿想知道的事。</p> <p class="ql-block">问题四:一分钟有多久?</p><p class="ql-block">我们开始了一分钟倒计时,在坐着等待一分钟结束后,孩子们踊跃发言。</p><p class="ql-block">玥兮:坐一下下就到了。</p><p class="ql-block">慕尧:很快就到了。</p><p class="ql-block">伊伊:一分钟数到60下就好了。</p><p class="ql-block">妤初:我觉得一分钟很长。</p><p class="ql-block">瑶瑶:我觉得一分钟很短。</p> “时间”挑战 <p class="ql-block">孩子表述着自己认为 “一分钟能做的事”:</p><p class="ql-block">慕尧:我可以去上个厕所。</p><p class="ql-block">谨全:我可以去喝五口水。</p><p class="ql-block">一沫:我可以画一幅画。</p><p class="ql-block">晨妤:可以把签到签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围绕绘本中的疑问展开讨论,通过问题启发孩子思考时间的变化和长短。我<span style="font-size:18px;">组织实际体验活动,让孩子通过亲身体验直观感受一分钟的长度,</span>在 “一分钟挑战” 中,鼓励孩子大胆设想一分钟能做的事,同时也感受到了时间的紧迫性,学会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意志力和耐力,还让他们更加珍惜每一分钟。</p> “时间”安排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孩子们感受到遵守时间、守约的重要性后,他们的时间观念逐渐增强,也更加珍惜时间。为了帮助他们进一步成为时间的小主人,我们通过讨论,决定将时间的故事渗透到一日活动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幼儿园的一日作息安排表小朋友看不懂。于是,我们决定将一日作息安排表进行一次大变革!幼儿用表征绘画的形式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活动表达出来,既形象又生动,其他孩子看到了都能猜出同伴画的是什么活动。</p> “时间”管理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会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安排表,那在家里的时间可以怎么安排?孩子们开始计划“一日安排表”。</p><p class="ql-block">问题五:你会怎么安排和规划自己的一日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天时间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如何度过有意义的一天呢?孩子们开始为自己的时间做规划,尝试制定了详细的一日计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庆假期也即将来临,孩子们纷纷激动的述说着家长要带他们去哪里哪里玩,我提议可以爸爸妈妈共同绘制国庆假期计划,把八天的假期安排用图画画出来,第二天大家很开心的把计划和小朋友分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已经能够用简单的表格、图案、文字、符号等表现自己对时间的规划,并在执行时间计划的过程中学会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p> 幼儿收获 <p class="ql-block">1.学习品质的自然润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在课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他们通过观察、调查和实践,逐步培养了问题解决能力和专注力。特别是在“一分钟体验”的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尝试和对比,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学会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完成任务。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自我管理意识逐渐增强,具备了主动思考和自我驱动的学习品质,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了重要基础。</p><p class="ql-block">2.社交技能的深度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课程中,孩子们在小组合作、实践体验等活动中体验了共同讨论、分工合作的乐趣。从最初的时间探索到“一分钟体验”和制定“时间计划表”,孩子们不断进行交流和分享,与同伴以及家长一起讨论和实践,逐渐提高了社交技能。在团队协作中,他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合理分配任务,建立了合作意识,这些能力将对他们未来的社会交往产生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3.传统文化的再造与传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探究日晷、沙漏、漏刻等古代计时工具,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古人计时的智慧,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活动中,孩子们对传统计时工具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教师通过讲解和视频动画,帮助孩子们理解计时工具的发展历史。孩子们在理解传统时间文化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继承传统的意识。</p> 教师反思 <p class="ql-block">1.及时记录,捕捉教育契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孩子们的时间探索过程中,教师通过细致观察和记录,捕捉到孩子们对时间的不同理解。例如在“时间是什么”的讨论中,教师发现孩子们的时间观念尚不明确,及时引导他们通过实际体验进一步加深理解。这些观察为教师的后续课程设计提供了宝贵的依据,也帮助孩子们巩固了知识。</p><p class="ql-block">2.多元支持,提供鼓励与适度引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课程活动中,教师提供了多种形式的鼓励和引导,特别是在“一分钟竞赛”中,当孩子们遇到困难时,教师通过开放式问题鼓励他们思考和尝试新方法,帮助孩子们增强信心。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适度引导和鼓励,支持孩子们自主探索,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3.家园共育,助推学习品质双向提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与家庭合作,教师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时间探索活动中,延伸出更多创意实践活动。家长们在家中帮助孩子观察和讨论时间工具,并协助他们制定家庭时间表,使得孩子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在家园双重环境中得到发展。这种家园共育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还帮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巩固和延续学习成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