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马尔罕,蓝色穹顶下的文明交响

悠悠

<p class="ql-block">撒马尔罕,丝路上跨越2500年的璀璨明珠,曾是帖木儿帝国的辉煌都城。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枢纽,它连接波斯、印度与中国,融汇波斯、伊斯兰与突厥建筑精髓。雷吉斯坦广场、古尔-埃米尔陵墓等遗迹,以蓝色穹顶与彩釉砖墙,见证科学与艺术的巅峰。列入世界遗产的古城,如一座鲜活博物馆,仍在砖墙与市集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演绎着丝绸之路绵延千年的传奇。</span></p> <p class="ql-block">位于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比比哈奴姆清真寺,是撒马尔罕古城的核心文化遗产。这座清真寺由帖木儿大帝在1399至1404年间下令修建,用以缅怀其爱妻比比哈奴姆。它曾是东方最为壮观的建筑之一。比比哈奴姆清真寺以其宏大的蓝色圆顶、巍峨的宣礼塔和精致的伊斯兰装饰艺术而著称。其外墙光彩夺目,内部则装饰着精美的几何图形和《古兰经》文。主入口的拱门高达35米,寺院庭院足以容纳万人同时进行礼拜,庭院中曾设有巨大的《古兰经》石质书架。</p><p class="ql-block">然而,过度的宏伟超越了当时建筑的极限,它最终难逃坍塌的命运。如今,残存的穹顶和歪斜的巨柱,在蓝天下构成一种悲壮的残缺。</p> <p class="ql-block">帖木儿的古勒·艾米拉陵寝,即Gur-e Amir Mausoleum,是帖木儿帝国开创者及其后裔的安息之地。这座陵墓群体现了波斯伊斯兰建筑的风格典范:其标志性的湛蓝穹顶耸立35米,表面镶嵌着精美的马赛克图案和《古兰经》的经文。穹顶的肋骨设计象征着苍穹之巅,内部装潢亦极尽奢华。陵墓内部由地下安葬室和地面纪念堂两部分构成,其中帖木儿的墨绿色墓碑上镌刻着“震动寰宇者必遭报应”的箴言,映射出其非凡而传奇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沙赫静达陵墓,这座年代久远的建筑群,始建于14至15世纪之际,由13座风格迥异的陵墓与一座庄重肃穆的清真寺联合构成。沙赫静达,意味着永恒之王,这个名字为这座建筑群笼罩上了一层神秘而威严的气息。</p><p class="ql-block">建筑整体以青色调为主,透露出一种静谧、清雅的美。精致的彩色陶瓷镶嵌于外墙,犹如一幅绚烂的画作,使得陵墓群愈发璀璨夺目。漫步在这片连绵不绝的建筑群中,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厚重与时光的痕迹。于此,游客不仅能品味古典建筑的韵味,更能体会到宗教文化的庄重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兀鲁伯天文台(Ulugh Beg Observatory) 乌兹别克斯坦的伊斯兰古迹,位于撒马尔罕城东北郊。1430年为帖木儿帝国的创建者帖木儿之孙兀鲁伯所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中世纪时期具有世界影响的天文台之一。其规模远远超过了以前的天文台,观测和研究设备也属一流。</span></p><p class="ql-block">兀鲁伯天文台是一个三层圆形建筑物,兀鲁伯在此测出的一年时间的长短与现代科学计算的结果相差极微。<span style="font-size:18px;">1449年兀鲁伯被阴谋杀害后,天文台被破坏,其珍贵仪器丧失殆尽。</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兀鲁伯雕像</p> <p class="ql-block">天文台旧址</p> <p class="ql-block">天文台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雷吉斯坦广场是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的标志性建筑群,被誉为“撒马尔罕之心”和“世界上最高贵的公共广场”。其名在波斯语中意为“沙地”,因最初建于干涸河床的沙地上而得名。历史上,这里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中心,用于颁布可汗命令、举行庆典与集结军队。</p><p class="ql-block">广场矗立着三座宏伟的伊斯兰经学院:乌鲁伯格经学院、希尔·多尔经学院和季里雅·卡利经学院。建筑群以蓝色瓷砖、巨型拱门和繁复的几何花纹为特色,融合科学与艺术,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p><p class="ql-block">夜晚的雷吉斯坦流光溢彩,灯光秀映照下,蓝色瓷砖与星空交相辉映,享有“中亚最美广场”之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