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烟台蓬莱仙岛——鲁之旅(9)

王子

9月28日7点半左右,早餐后正准备去蓬莱仙岛去,百度地图一查,需到高铁站坐高铁去,时间至少一小时。正考虑间,突见大堂左侧蓬莱仙岛一日游信息。于是电话询问情况,对方回复:大巴8点出发,不坐游船年满70岁的费用68元。觉得挺划算的,也比坐公交转高铁方便多了,于是同意随团前往。八点许,车来宾馆接我。<div>一路惬意地赏景,听导游讲沿途风景,讲烟台和蓬莱仙岛的历史典故。</div><div>一天下来,收获满满。</div> <b>一、烟台来历。</b> <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据明史所载,为加强海防军事防御,抵御海上倭寇的侵扰,朱元璋于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下令在今牟平区建立宁海卫,并设立“奇山守御千户所”。在建造“奇山守御千户所”的同时,为防备外敌,于其北山之巅,即今烟台山,修建了“狼烟墩台”。这一设施后来被当地人称为“烟台”,并逐渐演变为烟台的名称由来。</span> 抗倭英雄戚继光 <b>二、蓬莱仙岛</b> 仙岛蓬莱,美如仙境。 <b>三、山枣古树</b> 一棵上千年古酸枣树,已有1700多年了,称之山枣之祖。李白曾题过诗。 <b>三、陈抟题字。</b> 陈抟老祖所书“福”“寿”二字,不仅是书法艺术的典范,更蕴含深厚的道家哲学与生态智慧。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br><br>一、福寿字的文化内涵<br><br>1. 字形藏意,道法自然<br><br>陈抟以独创的“合体字”技法,将多字哲理融入单字结构。例如:<br><br>“福”字:内含“田给予福”四字,寓意耕种田地、自食其力方能得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br><br>“寿”字:拆解为“富林佛寿”,倡导植树造林、积德行善以延年益寿,体现道家“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br><br>这种设计将农耕文明与道教养生思想结合,传递“种福田、植寿林”的生活智慧。<br><br>2. 养生隐喻,以字证道<br><br>福寿字亦暗含内丹修炼的隐喻。例如“寿”字的笔画如“青龙盘玉柱”,象征真气沿脊柱(玉柱)运行,契合道家“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养生路径。<br><br>而“福”字的“白鹤踏芝田”形态,则呼应其睡功中“虚极静笃”的境界。<br><br>3. 哲学象征,阴阳平衡<br><br>二字整体布局体现阴阳对立统一:福字圆润柔和,属阴;寿字刚劲挺拔,属阳。二者相互呼应,暗合“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内核。 <b>四、八仙过海。</b> 海边雕塑 蓬莱阁内壁画 殿内雕塑 附:<b>八仙过海的故事</b> 八仙过海讲述了铁拐李、汉钟离等八位神仙赴宴归程时各施法宝渡海,因与东海龙王争斗引发冲突,最终由观音调解平息的故事,形成“各显神通”典故 。传说高潮为八仙在蓬莱阁聚会后各展道法渡海,遭龙王阻挠引发斗法 。<br>话说某年某月某日,八仙兴高采烈地来到蓬莱阁上聚会饮酒。八仙每人准备一道菜,以当地的大虾、海参、扇贝、海蟹、红螺、真鲷等海珍品为主要原料,加工了8个拼盘、8个热菜赴王母娘娘蟠桃会归来。八位仙人聚到海边,个个亮出了自己的法宝。<br>逍遥闲散的汉钟离,把手中的芭蕉扇甩开扔到大海里,那扇子大如蒲席,他醉眼惺忪地跳到迎波踏浪的扇子上,悠哉悠哉地向大海深处漂去。清婉动人的何仙姑步其后尘,将荷花往海里一放,顿时红光四射,花像磨盘,何仙姑亭亭玉立于荷花中间,风姿迷人。众仙谁也不甘落后。吟诗行侠的吕洞宾、倒骑毛驴的张果老、隐迹修道的曹国舅、振靴踏歌的蓝采和、巧夺造化的韩湘子、借尸还魂的铁拐李纷纷将宝物扔入海中。瞬间,百舸争流,各显神通,逞雄镇海,悠然地遨游在万顷碧波之中。八仙遨海,顿时海面如翻江倒海,滔天巨浪震动了东海龙王的宫殿。东海龙王急派虾兵蟹将出海查巡,方知是八仙各显其能,兴海所为。东海龙王恼羞成怒,率兵出来干涉。八仙据理力争,与之抗辩,东海龙王下令虾兵蟹将抢走蓝采和。蓝采和不甘示弱,与之争斗,终因寡不敌众,被抓住关进龙宫。众仙见状大怒,个个奋勇上前厮杀,在海里打起一场恶战。众仙连斩东海龙王两个龙子,吓得虾兵蟹将魂飞魄散,屁滚尿流,纷纷败下阵来。<br><br>东海龙王怒不可遏,急忙请来南海、北海、西海龙王,不制服众仙誓不罢休。于是四海龙王催动三江五湖四海之水掀起惊天巨浪,杀气腾腾地直奔众仙而来。正在一触即发之际,忽见金光闪烁,浊浪中闪出一条路来,原来曹国舅白云板天生具有避水神力,他怀抱云板在前开路,众仙在后紧紧跟随,任凭巨浪排山倒海,却奈何不了他们。四海龙王见此情景,十分恼火,又调动了四海兵将准备再战。<br>恰巧南海观音从此处经过,便喝住双方出面制止,东海龙王放出蓝采和。八仙拜别观音,各持宝物,乘风破浪、遨游而去 。 <b>八仙过海故事创作起源</b> 八仙过海起源于一个悲惨的故事:北宋建隆年间,沙门岛(即现在的庙岛)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从建隆三年开始,守驻内地和边关的军人犯了法,都发配沙门岛。这样年复一年,岛上犯人越来越多,而朝廷每年只拨给全岛300人的口粮,所以粮食越来越不够吃。后来,沙门岛看守头目李庆便想了个狠毒的办法:当犯人超过300时,便将其中一些捆住手脚,扔进海里淹死,使岛上犯人总是保持在300人内。如此被杀的,两年内就达700余人,为了活命,犯人们经常跳海凫水逃命,而大都被激浪吞没,葬身鱼腹。一次,有50多名囚犯闻知要被惨害,便趁着天晴月朗,避开看守,抱着葫芦、木头、跳入海中,往蓬莱山方向游去。从沙门岛到蓬莱约30里之遇,途中多数犯人体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8名身怀武功、体格健壮的善游者,借着水流游到了岸边,在蓬莱城北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内躲藏起来。第二天当地渔民发现了他们,当闻知8人是从沙门岛游水越海而来,无不惊奇万分,把他们称作“神人”。此事便纷纷传开了,并且越传越神,后来人们便从自己的愿望出发,把这种反抗强暴、追求自由的行动,同传说中的“仙人”结合起来,演变成了“八仙过海”的故事。 2025年9月28日于烟台 作者简介:王克敏,笔名王子。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安徽省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