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二只馒头一碗汤</p><p class="ql-block">刚到那天吃着白面馒头大米粥,我还暗自窃喜这儿伙食还不错,不料第二天就来个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成了黑面馒头黄豆汤,这变化也太快了吧。</p> <p class="ql-block">青年们拿着黑面馒头正议论纷纷时,连长出来解释说:那天是为了欢迎大家的到来,几个老乡从老队自己家里带来的白面大米,自愿贡献出来的。今天吃的就是国家供应的,至于菜,只有窝瓜海带黄豆了,外加咸菜疙瘩不留客。(不留客是咸菜名称,像南方的大头菜,除了咸没其它鲜味,所以叫不留客。其实是俄语叫法,就像小铁皮水桶,叫喂得罗)。要真正吃到蔬菜,只能等开荒后种上菜。</p><p class="ql-block">我的天哪,这、这日子真出乎自已想象,不过也没事,三年自然灾害时连菜皮也吃不上,不也一样过来了嘛。</p><p class="ql-block">接着食堂司务长给众人发了饭菜票,每人一个月四十斤饭票和八块钱菜票,凭票买饭菜。我算了一下,四十斤合每天一斤三两,只能买六只镘头,那能够吃吗?</p><p class="ql-block">窝瓜干烧汤,味道如同南瓜汤。黄豆汤就是隔夜把黄豆用水泡上,早上煮烂放点盐。海带汤也是隔夜把干海带泡上,早上切成丝煮熟了就行。至干油嘛更少得可怜,等汤水开了放上半勺淋在汤上就OK了,一碗汤三分钱,一天九分钱,八块钱足够了。,就这汤汤汤老三样轮番上阵,还得吃上几个月,够煎熬的了。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日子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p><p class="ql-block">我们青年关心的不是菜的问题,而是能否填饱肚子?午饭必定至少要吃三只馒头,有身高马大扛大木头的壮小子吃四只还不嫌饱。</p> <p class="ql-block">就连最小个的我一顿下肚三只馒头也不在话下,只有女青年干的活稍轻才够吃。中午吃饭时男青年不抱怨干活累只抱怨不够吃,有心肠软的姑娘常常分点馒头给他们,感动得男青年拍胸脯承诺,今后她们重活全包,有困难就找他们!曾经也有位姑娘也悄悄塞给我饭菜票解我燃眉之急,我至今记住这位善良的姑娘。</p><p class="ql-block">其实这一时的帮助跟本解决不了饿肚的现实,这是天长日久的大事,吃不饱饭怎能干得动比牛马还累的活。后来女青年也渐渐的干起了重活,伐木完毕就得把满山遍野的木头归拢,细一点的就由姑娘,还有像我一样力气小的男青年,把一根根重达七八十斤的木头扛下山。那扛木的活着实不轻,肩膀上的衣服磨破了,皮也被磨破如火烧般的疼痛,只能去买垫肩披上。当然体力消耗大胃口也大增,就不可能再接济男青年了。</p> <p class="ql-block">连长眼见青年们个个消瘦有气无力的模样,着实心痛又无奈,供应的粮食就那么多,而山里又没有什么可填饱肚子的,就连挖个野菜采个野果都没有。最后经领导班子开会想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一一寅吃卯粮。可以把下一个月的口粮借用一下,但更要求青年们向家里求助,寄些全国粮票和钱来,每人就供应十个月的粮食,借完最后日子就真的要饿肚子了。</p> <p class="ql-block">这招确实管用,青年们借粮的借粮,同时纷纷写信问上海父母要钱要粮票,儿是父母心头肉,儿行千里母担忧。即然得知心头肉干着累活还要饿肚子,再紧肚缩食或求奶奶告爷爷,也得去弄难搞的全国粮票。</p><p class="ql-block">我报名去黑龙江时父母是死活不同意的,说黑龙江古代是充军的地方,绝对是受苦受难的地方。像我个小体弱之孩子哪能经受得住。我是吞了称砣铁了心非去不可。父母实在阻止不了我后下狠心说:如再不听劝就断绝父子关系!我也是个犟脾气的人,断绝就断绝我怕谁啊,我也睹气说日子再艰难也不会问你们要一分钱。我知道这是父母的气话,真有困难向父母开口绝不会做事不理的。但我是个说一不二的人,硬是没有向父母开口。</p>